一个神话能流传下来,是因为它有一个好的故事内核;一个美好的故事,能演绎出一曲千古神话,比如农历三月三洪洞的“接姑姑”活动就是这样。
一条弯弯曲曲的汾河,顺着山势穿过洪洞,在低窄的谷底,分割出河东、河西两块高地。河东头地势平坦、土地肥沃,住着娥皇、女英两位少女。两位少女的父亲叫尧,当时已八十多岁,白胡子老长,是当时的天子。但天子也有不如意的事,这就是自己六十多岁才生出的两个宝贝女儿渐渐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尧经过仔细甄别“档案”,决定对一个叫做舜的青年进行考察。
舜在河西头住着。河西山丘相连、地脊民穷,舜自然是个穷后生。因为生母早逝,家里除了小妹,人人都不喜欢他,特别是他的后母和弟弟象,总想谋害他、独吞家产。他却毫无怨言,以仁爱之心感化家人。以德治天下的尧了解了这些情况后,不由对身边的人感叹道:以仁报毒,这就是我要找的女婿!于是决定把两个女儿都嫁给舜。
在历山上种地的舜,听到这个消息后,当然高兴的不得了。但让他没想到的是,尧这个老头太古板,信奉的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个道理,虽然让他白捡了两个美女,却不给女儿一点陪嫁,就打发女儿去了他家,更不用说给他个一官半职了;而是让他继续在历山上面朝黄土背朝天。舜心里并没有什么不乐意,还是带着两个漂亮的妻子在历山继续过种地的苦日子。但让他更没想到的是,娥皇、女英两位妻子,虽然出生于皇家,高贵无比,却并不高傲,除了在妻子名分上也不免俗的争过大、小外,还是贤慧的很,两人一过门,就脱掉皇家冠服、换上农家布衣,二话没说,就和他一道下地干活、操持家务了,更了不起的是,她们还关心民间疾苦,平时平易近人,急时扶危济困,几年过去后,两人脸晒黑了、手变粗了,和一般农家妇女没什么两样了。
此时的舜,在两位妻子的帮助下,把他“承包”的历山治理的井井有条,已成了河西当地冒尖的富裕户、模范户。更为难能可贵的是,舜和两位妻子致富后不忘乡亲,经常帮助周围百姓,就连当时死活看不上舜的家里人也和他们搞好了关系,使舜的声望直线上升,河东的人都愿意迁移到河西居住,这时候尧看时机到了,于是就名正言顺地提拔舜为接班人,还把他扶上马,又送了一程……
而河东、河西的百姓,不仅为他们当地出了两个天子而自豪,更为娥皇、女英两女下嫁的贤慧所感动,故以其后辈自豪,争相敬奉。鉴于尧籍羊獬,舜籍历山,自尧女嫁舜以后,两地便结成了联姻亲眷。历山人称舜为爷爷,称娥皇、女英为娘娘。羊獬人称舜为姑父,称娥皇、女英为姑母。河东、河西两边以亲戚形式走动,于是洪洞后世就有了三月三接姑姑的民俗,一直流传至今。
(作者:岳永逸)
“问我老家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问我老家在哪里,大槐树下老鸹窝。”因为这两句俗语和《苏三起解》这出戏,洪洞县早已扬名海内外。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深入,洪洞县甘亭镇羊獬村三月三接姑姑的仪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羊獬传说是尧的故里,距离羊獬村70余里同属洪洞的历山传闻是舜的躬耕之地。在求得贤才舜之后,传说中的尧将自己的女儿娥皇、女英嫁给了舜。数百年来,当地数十个村庄用自己的行为演绎着这段“神亲”,即羊獬村民三月三前往历山接姑姑的仪式和历山人四月二十八前往羊獬迎娘娘的仪式。无论是姑姑还是娘娘,当地方言都惯称“妞妞”。因为这段“神亲”,不仅羊獬和历山两村村民成为亲戚,仪式沿途所经过的西乔庄、万安等20来个村的村民也互称“亲戚”,而且沿途的村庄还从村庄得名、村庙修建等不同的角度强调与妞妞及尧、舜的关系。
前往历山途中的西乔庄虽然是个只有600来口人的小村,但却有着规模宏大的妞妞庙,建于上世纪30年代初,传说是两位妞妞给西乔庄村民托梦的结果。在梦中,妞妞告诉村民,自己将有大难,要村民盖庙以供避难。1939年,当日本兵烧了历山的妞妞庙后,这里也就真成了妞妞的避难所。梦成为事实,西乔庄也成为两位妞妞的半个婆家。从那时起,西乔庄人就按照当地习俗,称羊獬人为表叔,成了名正言顺的亲戚。羊獬前往历山接姑姑也由三月初二改为初一前往,初二在西乔庄歇息一晚。现在,因为交通快捷,初二一早才出发接姑姑的队伍虽不再在西乔庄住宿,但也要在这里吃派饭——午餐。
与西乔庄在半个多世纪前才成为妞妞半个婆家的原因不同,同样自称是妞妞半个婆家的万安似乎更名正言顺。传说,万安是舜的出生地。该村规模宏大,分为南、北两社,其昔日的建制也与都城相类,有东西南北四门。村内除了妞妞庙、虞舜安乐庙等20多个庵观寺庙之外,还有文章楼、更楼、风水楼、木字牌楼、龙凤楼、城门楼等十多个不同功用的楼。妞妞庙在村的北门。当下这个重建的庙宇在不同的殿内分别供奉着二郎神、妞妞、舜、尧、东岳大帝、老君等主神。近年来,羊獬接姑姑的人三月初三在午饭前就要赶到万安,在万安吃派饭,过夜,把“献的”(供品)留下一部分,初四再启程回羊獬。
之所以至今羊獬人接姑姑回程时仍要在万安歇息一夜,万安村民有如下说法:一是传说光绪年间,万安的富户乔家对接姑姑的羊獬人善意款待后,乔家当年百事顺利,生意兴隆。相信这是妞妞保佑的乔家就前往羊獬姑姑庙烧香敬拜,执意要求羊獬人来年接姑姑时再在万安歇息一夜,以尽地主之谊。回去后,乔家连同万安的杜、杨等大户集资修了妞妞庙。这样,万安人也和羊獬人成了亲戚,称羊獬人为表叔。自此,不但三月三接姑姑时羊獬人在万安歇息成惯例,羊獬人离开万安时象征性付钱买的饼也有了专称——“连心饼”。
另一种说法是,万安是舜的出生地,共侍一夫的娥皇、女英姐妹不等舜排大小之序,就自己商定,娥皇上历山种田,女英在正宫管理内务。所以,万安同样是妞妞的半个婆家。第三种传说则是,羊獬人三月三接姑姑时,初二到历山先接大姑姑,初三午饭前赶到万安就是为了接小姑姑,以便姐妹早点见面。见面时,万安人要将娥皇从羊獬的驾楼请进万安自己的驾楼。回到村中妞妞庙后,姐妹一同看戏、聚餐,晚上一同向公婆请假,初四回娘家。
如同西乔庄和万安,虽然接姑姑队伍途经的其他20来个村庄对“我们都是亲戚”有着自己特定的表达,但相同的是,途经者可以随意食用各村的各家各户在门口所设香案上的供品。不少村还有为接姑姑队伍准备的“腰饭”(路途中吃的饭),如杨家庄的馒头和豆芽菜、新庄的黍子饭、白石村的苦苦菜和馍等。虽然是打尖的腰饭,沿途村民都用自己村的特产和特有的烹饪技艺认真准备,尽可能丰盛,亲戚吃得越多,提供者心里就越高兴。
2007年,接姑姑队伍三月初二、初三的派饭分别是在西乔庄和万安。是日,当进村欢迎仪式结束时,村民就主动将接姑姑队伍中的人领回自己家吃饭。在较长时期,吃派饭时,人们邀约到谁就是谁,是随机的、偶然的,也是不可违的。这种真实的随机组合、派对,也使村民在日常交往中形成更为普遍的同盟。在整个仪式过程中,一路上都能听到的“亲戚”两个字和“我们都是亲戚”这句话。不仅如此,外来做民俗调查的我们也被沿途的村民视为亲戚。用他们自己的话说,“这两天,你随便到哪家,只要门开着的,你都可以进去,要吃就吃,要喝就喝,随便!在这个日子,只要你来了,就是亲戚!”
大家对加拿大的饮食文化有多少了解呢?由于加拿大是一个移民国家,所以也拥有一个丰富多采的饮食文化。其中,“三不”饮食文化便是别有一番情趣。1、不设烟酒对于中国人来讲,不论是在家里还是到酒店招待朋友吃饭,...
潞安大鼓是北方富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传统鼓书暨鼓曲形式,又称“潞安老调”,因流行于古潞安府(今山西长治)一带而得名,另外还有“干板腔”和“潞安鼓书”等别称。早在清乾隆三年便有驰名于上党一带的鼓书艺人路占元...
所罗门群岛(Solomon Islands)是南太平洋的一个岛国,位于澳大利亚东北方,巴布亚新几内亚东方,是英联邦成员之一。所罗门群岛的首都霍尼亚拉(Honiara),全国有87种方言,通用皮钦语,官...
土库曼斯坦的饮食较为广泛地使用胡椒、洋葱、茴香、薄荷等调味品是土库曼斯坦乃至中亚厨艺的一大特色。比较有名的土库曼传统食品有烤肉、抓饭、烤馕、烤肉饼、炸馓子和包子等,饮料以茶为主,夏天人们往往喝酸骆驼奶...
玻璃银光刻是在制镜基础上进行的美术创作,即在玻璃上作画,故而又称“镜画”。又因其在镜画中的线条都是银色的,所以通称“玻璃银光刻”。约在民国初期,上海市场的衣柜门上出现了一种既具有观赏性又具有实用性的装...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 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
拉洋片,是一种传统民间艺术。表演者通常为一人,道具是一个约一人高两臂宽的大木柜,柜的前面有四个直径二三厘米的圆洞,洞上安了凸透镜,柜子的一侧安装有锣、鼓、镲,由两条小绳控制。透过柜子上圆洞观众可以看到...
利比里亚共和国 (The Republic of Liberia)利比里亚国旗利比里亚国旗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19∶10。由红、白相间的11道平行横条组成,左上角为蓝色正方形,内有一白色五角星。1...
孟加拉国人以米饭为主食,也喜欢各种各样的甜食。他们对中餐倍加喜欢。当地人除了在高级饭馆或正式社交场合使用刀叉外,平时一般用右手抓食取饭。男子和妇女通常是分开就餐。家中妇女常在男子吃过饭之后才用餐。在吃...
甘肃省陇南市成县民间音乐主要包涵在传统的春节社火、木偶戏、锁呐和南北山区山民们哼唱的山歌,目前已濒临失传。传统社火曲传统社火主要有步社火、夜社火等形式。其中主要传唱的社火曲普遍为《渡船曲》,小曲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