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平县山区的三饶镇马岗乡,传承着一个独特的民俗,每年过两个“春节”。除了每年传统节日春节(过年)外,在农历六月初一还要“过半年”,其俗与春节相同。
五月三十(或二十九),人们杀鸡、宰猪、买年货。三十晚餐叫“食三十夜”,合家团聚,喜气洋洋,尽情开怀畅饮。夜晚,老年人像过春节一样,围坐品茶守岁至天明。六月初一,人们穿上新衣服,外出作客,全村老少一律休息,禁忌劳作,即使是农忙收割稻谷,也不例外。出嫁的女儿,这一天也务必回母家一趟;不少华侨、港澳台同胞回乡观光探亲也都喜欢选择这个时候。六月初一前后几天,都要演戏酬神,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关于六月初一过半年习俗,民间有一个传说:从前,在五月,经过马岗乡的小河上游山洪暴发,田园房屋被冲毁。六月初一那天,从小河上游流下一条长木板,木板飘到马岗乡时,洪水即退去,人们捞上一看,板上写着“崇政王爷”四个大字。马岗乡父老以为是“崇政王爷”的功德,便在河边建了一座八角宫供奉“崇政王爷”。据说,以后河水大都没有涨到庙前的台阶,从此当地年年风调雨顺,子孙昌盛。
佛珠,也叫念珠,是教徒念佛时用以记数和束心的工具;同时也是佛教弟子修行时必备的一种信物。今天,很多喜欢时尚或显示个性的人也戴上一串佛珠,但他们却未必知道长短不同的佛珠所包涵的意义:根据藏经的记载,最上...
西安作为一座古城,它的魅力不仅仅是兵马俑、大雁塔、城墙,还有那一条条古老的街巷,它们像血管一样,遍布于城市的肌体。有了这些老街巷,西安才显得更亲切、更鲜活、更生动。也许,我们许多年都去不了一次西安的名...
义乌双林寺位于义乌佛堂镇云黄山,该寺建于南梁普通元年(公元520年),由达摩勘基、梁武帝敕建,佛教居士傅大士开创。历经15个世纪,以规模宏大,高僧辈出而名扬中外。北宋时有僧舍1200余间,僧尼2000...
送子龙赴吉州掾宋 陆游我老汝远行,知汝非得已。驾言当送汝,挥涕不能止。人谁乐离别,坐贫至于此。汝行犯胥涛,次第过彭蠡。波横吞舟鱼,林啸独脚鬼。野饭何店炊?孤棹何岸檥?判司比唐时,犹幸免笞箠;庭参亦何辱...
成都人历来称办丧事为“打丧火”。旧时,打丧火分小三天或大三天,视各自情况定,办丧事的过程,都要经历“备后事、送终、设灵堂、打丧火、烧七、除服”等。父母进入衰年,子女要为其准备后事(也有老人自行筹备的)...
《白虎通义》云:丧(sàng)者,亡也。人死谓之丧。何言其丧?亡不可复得见也。儒家讲究事死如事生,既然人活着要遵循礼制,那么人死后也应当遵循礼制,即使现世的人是再也见不到死去的人了。人死之后的礼制,就...
1、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古代称元日,又称正旦、元旦、元正、岁朝、年朝等。《尚书大传》又称正旦为岁只朝、月三朝、日之朝,故又称撊瘮。自从公历纪年为主后,俗将公历一月一日称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便不宜再称元旦...
犹太人爱吃豆子。雅各就是用红豆汤换得了以扫的长子名分和特权。犹太人的主食是饼,有用小麦面做的,也有用大麦面做的,后者一般为贫困者食用。由于饼在犹太人的食物中占头等地位,所以常被视为“生命线”。他们吃饼...
清明节纪念祖先有多种形式:扫墓是清明节最早的一种习俗,这种习俗延续到今天,已随着社会的进步而逐渐简化。扫墓当天,子孙们先将先人的坟墓及周围的杂草修整和清理,然后供上食品鲜花等。由于火化遗体越来越普遍,...
古代元旦不同于我们今天公历新年的第一天,而是指农历正月初一,又名元日、元朔、元正、正旦、端日、岁首、元春等等。宋人吴自牧《梦梁录》曰:“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大年初一,这个一年中最为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