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溪纤夫的生活习俗带有神农时代的遗风。他们裸体拉纤,结草为鞋;他们拦网杀鱼,见者有份;他们靠天吃饭,烧山为田;他们钓鱼不用钩,放羊不用守,均为原始的生产生活方式。
神农溪流域有一句俗语:说尽到绝的戏班子,做尽到绝的桡夫子。前一句说的是唱戏的人能说会道,粗的、细的、荤的、素的都说得出来。后一句说的是神农溪的纤夫不穿裤子,船上有赶船的客人,岸边有洗衣女,他们都不回避。如果有妇女赶船,越是害羞,裸体纤夫就越是在她面前晃动。
纤夫,过去一直称“桡夫子”,祖祖辈辈都这样称呼。叫的人没觉得有什么不妥,被叫的也习以为常。只是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神农溪的旅游开发和对外开放,有人把叫了千百年的桡夫子改称为纤夫。其实,“夫子”是对男子的敬称,加一个“桡”字,反映了他们从事的职业,没有什么粗俗和不敬。现在,桡夫子改称为纤夫又是20多年了,而且这个称呼已传遍了全世界,且与全世界对桡夫子的称呼接轨,我们就叫他纤夫吧。
神农溪的纤夫劳动时是不穿裤子的,早晨起来,岸上的人穿裤子之时,纤夫们在脱裤子。岸上的人穿衣服出门做事,而纤夫们则脱衣服拉纤。
纤夫劳动时不穿裤子的第一个原因是神农时代的遗风:神农时代处于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时期,人们的婚姻状态从群婚制向对偶婚状态转变。“神农之世卧则居居,起则于于。民知其母,不知其父。与麋鹿共处,无相害之心,此至德之隆也。”这个时期一是生产力不发达,还有许多人没有裤子穿;二是人们的道德意识还很原始,不穿裤子不为羞耻。神农氏自己就没有穿裤子,他怎么可能要求给他拉纤的纤夫穿裤子呢?
纤夫不穿裤子的第二个原因是由其劳动性质决定的。纤夫成天浸泡在水里劳动,穿衣服很不方便。一是过去的衣服布料都是家机布,用麻或棉织成,没有现在的化纤布,衣服被打湿后裹在身上很重,过河不利索,拉纤走不动;二是这种布料被水浸湿后很硬,拉纤时摩擦伤害皮肤;三是身体成天被湿衣服包裹容易生病;四是一年四季行走在幽深的峡谷和急流险滩中,几乎与外界隔绝,所以纤夫索性不穿裤子了。
由于不穿裤子成了习惯,有的纤夫该穿裤子时也忘乎所以,即使纤夫的妻子、姐妹赶船他们也不穿裤子,所以就有了“做尽到绝的桡夫子”这一说法。此其一。其二,纤夫们拉纤从村寨码头经过,看到洗衣女时,洗衣女不回避,纤夫们也不回避,这时纤夫们会商量戏弄洗衣女。他们通常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以比较文明的号子戏弄,采用的是戏班子的做法;另一种是粗鲁的戏弄,是纯桡夫子的做法。
纤夫们相约:走到洗衣女跟前,领头的喊一声:“伙计们,蹬一脚!”于是,纤夫们一攒劲,船突然提速,掀起一股大浪,直扑洗衣女的裤裆,打得她透心凉。这时洗衣女会涨着羞红的脸对着纤夫们的屁股骂几句。纤夫们打着哈哈,喊着号子走了。还有更鲁莽的纤夫,赤身露体从洗衣女头上跨过,生殖器直擦在洗衣女的头发上,这时洗衣女会恼羞成怒,待船靠岸后,找纤夫理论。这就是做尽到绝的桡夫子。
神农溪纤夫产生于远古时期,那个时候很多人还没有衣服穿,用树皮和草遮羞和挡风避雨。由于纤夫行走在乱石堆里,脚板受不了,就用草做鞋垫脚。草鞋是用稻草编织而成的,编织草鞋的工具叫草鞋耙子,形状像手掌一样,固定在板凳上。纤夫们“扎水”时就编织草鞋(河里涨大水不能行船叫扎水)。
山上的农民下雨天清闲时就打草鞋卖给纤夫,有句农谚:“早下好砍柴,晚下打草鞋。”意思是说变天下雨,雨下得早不会下得太长,可以放心上山去砍柴,如果雨下得晚就会下很长时间,不能出坡,干脆就在家里打草鞋。
现在草鞋的用料有所改变,有用布料编织的,也有用塑料编织袋的材料编织的,但绝大多数还是用稻草编织。
神农溪纤夫吃的鱼是不用买的。船到码头,夜晚他们就在下一道滩的垴垴上(纤夫语:下一道滩的滩头上)拉一张拦河网,然后在上一道滩的垴垴上撵鱼,纤夫们赤身露体到水里一字摆开,像一张拦河网,抓起石头朝有鱼的地方砸。鱼往上游无路,只得往下游去,当纤夫们把鱼赶到滩下后,就开始拉上游的拦河网,并将上下两网收拢。收网的过程中,安排人拿起竹竿在两网中间的大石头底下不停地戳鱼,让其无法藏身,当两部网收到一定空间时,纤夫们就拿起鱼叉、打起火把开始杀鱼。有电筒照明最好,因为电筒照到鱼后,鱼就不动了。鱼叉有2根齿、3根齿的,也有5根齿的。纤夫只杀大鱼不杀小鱼,也杀不到小鱼。他们为什么不把网直接收拢捉鱼呢?因为把网收拢后就没有鱼了,神农溪河床中石头很大,渔网很难收拢,收网撵鱼时,鱼都钻到大石头底下去了,把鱼收到很小的空间里,让鱼集中在几个石头下,鱼并不是都集中在几个石头下坐以待毙,大部分惊惶失措四处乱窜,于是纤夫们就拿起鱼叉追杀。
码头寨子上的村民也会赶来凑热闹杀鱼。他们杀的鱼归自己所有,这是神农溪千百年来约定俗成的规矩,所谓“到手就是财”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谁捡到的就是谁的。这就是原始共产主义之遗风。
以往纤夫们杀得最多的是娃娃鱼。神农溪发源于神农架,河里有很多娃娃鱼。春夏涨洪水时,娃娃鱼被浑水呛得受不了,纷纷爬到岸上,放牛娃就用刀尖扎在娃娃鱼的背上,拖到粪池里烂粪。早期,神农溪两岸的村民是不敢吃娃娃鱼的,因为娃娃鱼的叫声像小孩的哭声,他们一是迷信,二是河里鱼多。但纤夫们认为只要不在家里吃就不怕。当娃娃鱼被列为保护动物后,他们才知道娃娃鱼的珍贵。
在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有这样两个村民聚落,一个叫羊獬(包括南、北羊獬两个行政村),一个叫历山(包括东、西圈头等六个行政村)。前者座落于汾河东岸的平原上,后者处于汾河以西的山区,两者相去70余华里。按照中...
云南千年菩提树长出“佛手”,深抓岩壁,当地人:凤凰变的!在云南的香格里拉,有一颗非常传奇的凤凰菩提树,如果单独是说一棵菩提树的话,可能并不是多么稀奇,但是这棵菩提树却长在万丈悬崖边上,而且还在这里生活...
佛塔之国有人曾打过这样的比方:把大大小小的佛塔排列起来,真可以从缅甸的南疆排到北国边陲,绵延1500多公里。佛塔最集中的地方要数缅甸中部的蒲甘小城,这里曾是缅甸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之都,素有“万塔之城...
夏布因轻柔胜丝,避暑爽身,实为暑天衣料佳品而得名。夏布原料为苎麻,苎麻经过传统手工工艺绩纱、纺织加工而成的苎麻布,现称为夏布。夏布有生夏布和熟夏布之分,生夏布是淡草黄本色易于创作中国画,熟夏布经漂白后...
念佛与持咒,本来源于修定的方法之一,然在净土教及密教独立成派之后,便与修定的方法分了家。如果站在整体佛法的立场来说,仍是彼此呼应的。念佛的方法,可以涵盖念一切佛与一切菩萨的圣号在内,未必单指念的阿弥陀...
很多人眼中的博物馆大多是枯燥的建筑物或者是高端的科技产品,再有的就是旧时的古物,大多数年轻人都不太愿意去现在的博物馆,但是在世界的某些角落有着风格不同的博物馆,今天本站小编就带你认识世界上最温情奇特的...
清凉山在怀仁县何家堡乡悟道村西约五里远的地方,山势陡峭,峰峦叠嶂。山上有一寺名清凉寺,据说是文殊菩萨赴五台山途中的第一道场。主峰北山凹处有一石窟,石窟中一尊石雕文殊菩萨像,高1.78米,栩栩如生,端坐...
庶出旧时的婚姻制度是一夫多妻制,官宦人家、商贾巨富除了娶妻之外,还有纳妾的权利(娶小老婆)。山西民间俗称纳妾为“讨二房”、“讨小”,家中以及外人称小老婆为“姨太太”。小老婆所生的子女,即是庶生(非嫡生...
盘古是传说中的开天辟地的英雄人物。岭南人崇拜盘古的习俗由来已久,并因此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民间庙会。在广西柳州、来宾市一带,盘古庙会最为盛行,其中柳州盘古庙会最有特色。盘古庙会是柳州非常著名的节日。每年农...
苗族人认为祖先的灵魂不死,有着尊祖祭祖的古老传统。其中在饮食上的尊祖方式就是常见的一种生活现象,并逐渐形成了一个饮食祭祖的文化。上香、祭酒、祭菜在苗族人家中大多都没摆有神龛,但在堂屋的中堂某一处墙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