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乞巧节
农历七月初七为乞巧节,又叫少女节,女儿节等。这个节日源于牛郎织女在天河相会的神话故事。这天,妇女摆香案,设瓜果,穿针引线,乞求智巧。有的还穿七孔针比赛,先穿完的,称为得仙女的指点,聪明、灵巧。为什么又叫少女节呢?是因为车溪的少女在这天举行“慕仙盛会”,有的捣凤仙花染指甲,有的用绸带或布带缠腰,把腰缠得细细的,一个个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让观众的人称赞:“这不是七仙女下凡了吗?”
4、腊梅节
每年的农历腊月初八为腊梅节。节日这天,车溪人不分男女老少,都要登上峡谷两岸的高坡赏梅,赏梅的时候要对歌,年轻的姑娘小伙子,你唱我答,这山歌罢那山歌又起,清丽的山歌飘荡在峡谷中,久经不息。歌词多是借咏梅赞来表达年轻人之间的爱慕之情。赏梅结束后,车溪人回到家里,取出新采集的腊梅花,泡上一壶浓香的腊梅花茶,全家人都喝上一杯。据说,全年都不生病。这天,车溪人还要吃“腊八粥”,不过车溪的“腊八粥”跟其他地方有点不同,加进了腊梅花。这样的腊八粥清香无比,使人垂涎欲滴。
5、月半节
车溪人崇拜祖先,俱事鬼神。传说农历七月初一到十五日,老少亡人的灵魂都要先后归来探望亲人。因此,车溪过月半节十分隆重,以往还胜过春节。俗话说:“年小月半大,神鬼也歇三天驾”,其仪式从七月初一开始,到七月十五结束。七月初一各庙里开始撞钟,以示召唤亡人和孤魂野鬼,七月初五备酒醴,烧香纸,迎接亡人。七月初七,放河灯,各家各户以纸篾扎彩灯,灯底都涂上桐油,以便水上漂流。首户还要扎三个大灯,称“头灯一把火,二灯一重庙,三灯莲花闹”晚上人们聚集溪河边,一齐将彩灯放到水中,顺江漂流,锣鼓喧天,灯火通明。沿河两岸观灯者不计其数,同时请道士在河边做法事,“放施食”。各家各户做鬼粑粑抛于江中,以祭祀历代车溪河中淹死之鬼。七月初十迎接老亡人。过月半节都要接出嫁的姑娘回娘家,备酒席,烧香纸共祭祖宗,一齐送走新老亡人。以月半期间,孩子不能剃头,怕被亡人认错带走了。青虫飞进室内,不能惊动它,说这是亲人的魂魄归来。
夏布因轻柔胜丝,避暑爽身,实为暑天衣料佳品而得名。夏布原料为苎麻,苎麻经过传统手工工艺绩纱、纺织加工而成的苎麻布,现称为夏布。夏布有生夏布和熟夏布之分,生夏布是淡草黄本色易于创作中国画,熟夏布经漂白后...
念佛与持咒,本来源于修定的方法之一,然在净土教及密教独立成派之后,便与修定的方法分了家。如果站在整体佛法的立场来说,仍是彼此呼应的。念佛的方法,可以涵盖念一切佛与一切菩萨的圣号在内,未必单指念的阿弥陀...
很多人眼中的博物馆大多是枯燥的建筑物或者是高端的科技产品,再有的就是旧时的古物,大多数年轻人都不太愿意去现在的博物馆,但是在世界的某些角落有着风格不同的博物馆,今天本站小编就带你认识世界上最温情奇特的...
清凉山在怀仁县何家堡乡悟道村西约五里远的地方,山势陡峭,峰峦叠嶂。山上有一寺名清凉寺,据说是文殊菩萨赴五台山途中的第一道场。主峰北山凹处有一石窟,石窟中一尊石雕文殊菩萨像,高1.78米,栩栩如生,端坐...
庶出旧时的婚姻制度是一夫多妻制,官宦人家、商贾巨富除了娶妻之外,还有纳妾的权利(娶小老婆)。山西民间俗称纳妾为“讨二房”、“讨小”,家中以及外人称小老婆为“姨太太”。小老婆所生的子女,即是庶生(非嫡生...
盘古是传说中的开天辟地的英雄人物。岭南人崇拜盘古的习俗由来已久,并因此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民间庙会。在广西柳州、来宾市一带,盘古庙会最为盛行,其中柳州盘古庙会最有特色。盘古庙会是柳州非常著名的节日。每年农...
苗族人认为祖先的灵魂不死,有着尊祖祭祖的古老传统。其中在饮食上的尊祖方式就是常见的一种生活现象,并逐渐形成了一个饮食祭祖的文化。上香、祭酒、祭菜在苗族人家中大多都没摆有神龛,但在堂屋的中堂某一处墙壁下...
福州“白露必吃龙眼”福州有个传统叫作“白露必吃龙眼”的说法。民间的意思为,在白露这一天吃龙眼有大补身体的奇效,在这一天吃一颗龙眼相当于吃一只鸡那么补,听起来感觉太夸张了,哪有那么神奇,不过相信还是有一...
非遗项目:尼木措毕项目级别:四川省级非遗项目申报单位:美姑县文化馆2012年,冬季,正是农闲时节。正是美姑彝人超度——“尼木措毕”仪式的盛期。“尼木措毕”彝语指超度,是大凉山彝族民间最为隆重、最为盛大...
日本把每年的4月1日至7日定为绿化周。绿化周包括工厂绿化日、荒山绿化日等。每逢植树周,全国所有的公民都参加植树,连天皇也不例外。从1951年起,日本把每年的4月3日定为“植树节”。第一届植树节以荒地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