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恩施灯戏故里位于恩施市中心城区向东北行进约40公里的白杨坪乡。该乡67岁的孟永香老人是恩施灯戏第九代传人,据说她已有60年的灯戏表演生涯。17日,记者来到恩施灯戏故里白杨坪乡,见到了孟永香老人。
孟永香老人与我们侃侃而谈,恩施灯戏俗称“唱灯(儿)”,是湖北省恩施州土家族人民群众喜爱且较早的民间地方剧种,在花灯歌舞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灯戏起源四川,于清乾嘉年间由重庆梁平一带传入恩施,迄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广泛流行于农村。恩施因与四川山水相连,文化习俗近似,方言也相似,因此,“灯戏”流入恩施后,与本地文化习俗、语言等融合,逐步形成了具有本土特色的恩施灯戏。恩施灯戏属单本折子戏,角色大多是平民百姓,情节均为日常生活中的琐事趣闻,基本上不涉及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和历史事件,具有“小情节”、“小人物”、“小戏班”的“三小”特点。
孟永香介绍,恩施白杨坪最早的灯戏班叫“姜撮瓢灯戏班”,班主“姜撮瓢”是白杨坪洞下槽人,到目前为止已师承九代传人有100多年,她是第九代传人(班主)。孟永香用“扭、跩、跳、嘻、笑、闹”六个字总结了灯戏的表演形式。
每当各种节庆或是哪家有红白喜事,孟永香都要为乡亲们表演灯戏。到了重大节庆,孟永香就忙的不可开交,和灯戏从艺人员灵活组班前去助庆,一般5至7人。
恩施灯戏剧目已发展到112个,主要由灯戏固有剧目(79出)、“风绞雪”类演出剧目(17出)、移植改编剧目(6出)、解放后整理改编和创作的剧目(10出)四个部分组成,剧目有《雪山放羊》、《洞宾点单》、《拦算》、《庙会》等。
念佛与持咒,本来源于修定的方法之一,然在净土教及密教独立成派之后,便与修定的方法分了家。如果站在整体佛法的立场来说,仍是彼此呼应的。念佛的方法,可以涵盖念一切佛与一切菩萨的圣号在内,未必单指念的阿弥陀...
很多人眼中的博物馆大多是枯燥的建筑物或者是高端的科技产品,再有的就是旧时的古物,大多数年轻人都不太愿意去现在的博物馆,但是在世界的某些角落有着风格不同的博物馆,今天本站小编就带你认识世界上最温情奇特的...
清凉山在怀仁县何家堡乡悟道村西约五里远的地方,山势陡峭,峰峦叠嶂。山上有一寺名清凉寺,据说是文殊菩萨赴五台山途中的第一道场。主峰北山凹处有一石窟,石窟中一尊石雕文殊菩萨像,高1.78米,栩栩如生,端坐...
庶出旧时的婚姻制度是一夫多妻制,官宦人家、商贾巨富除了娶妻之外,还有纳妾的权利(娶小老婆)。山西民间俗称纳妾为“讨二房”、“讨小”,家中以及外人称小老婆为“姨太太”。小老婆所生的子女,即是庶生(非嫡生...
盘古是传说中的开天辟地的英雄人物。岭南人崇拜盘古的习俗由来已久,并因此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民间庙会。在广西柳州、来宾市一带,盘古庙会最为盛行,其中柳州盘古庙会最有特色。盘古庙会是柳州非常著名的节日。每年农...
苗族人认为祖先的灵魂不死,有着尊祖祭祖的古老传统。其中在饮食上的尊祖方式就是常见的一种生活现象,并逐渐形成了一个饮食祭祖的文化。上香、祭酒、祭菜在苗族人家中大多都没摆有神龛,但在堂屋的中堂某一处墙壁下...
福州“白露必吃龙眼”福州有个传统叫作“白露必吃龙眼”的说法。民间的意思为,在白露这一天吃龙眼有大补身体的奇效,在这一天吃一颗龙眼相当于吃一只鸡那么补,听起来感觉太夸张了,哪有那么神奇,不过相信还是有一...
非遗项目:尼木措毕项目级别:四川省级非遗项目申报单位:美姑县文化馆2012年,冬季,正是农闲时节。正是美姑彝人超度——“尼木措毕”仪式的盛期。“尼木措毕”彝语指超度,是大凉山彝族民间最为隆重、最为盛大...
日本把每年的4月1日至7日定为绿化周。绿化周包括工厂绿化日、荒山绿化日等。每逢植树周,全国所有的公民都参加植树,连天皇也不例外。从1951年起,日本把每年的4月3日定为“植树节”。第一届植树节以荒地造...
哥斯达尼加境内山峦起伏,河流纵横,人口306.4万,主要集中在盆地和中央高原地区,占全国人口的五分之三,人口构成是:白人和印欧混血人种占95%,黑人点3%。在这块土地上生存的最古老的居民印第安人,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