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阳,商周时被封为吕国、申国,春秋为楚宛邑,秦设南阳郡,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发祥地之一。南阳属长江流域,地处中原,婚俗在基本与中原地区大致相同的基础上,又沿习了南方的一些习俗。从整个历史发展来看,南阳的婚俗礼仪不外乎相亲、定亲、娶亲等程序。
从明朝初期开始,南阳的娶亲发生了变化,由白天娶亲改为夜间娶亲,这一习俗经明、清、民国,一直沿袭到解放后才被废除。
永乐六年(公元1404年)五月十二日,明太祖朱元璋的第二十三子唐定王朱柽就藩南阳,王府设在古城的中心。朱柽不务政事,耗巨资修建王府、行宫,供其享乐,整日沉醉于酒色。他派爪牙在南阳城内四处打探,遇到有姿色的女子就强占为己有,若有不从就被投入老虎圈中,以至宛城的女子不敢出三门四户,老百姓怨声载道。更有甚者,他专选别人娶亲的日子,新娘还没入洞房,却被他抢进王府。为了方便窥视全城,他动用大量人力物力,历时二年,在王府内建成高十八米的假山。于是,凭借这座假山,鹰视全城,发现谁家娶亲,便抢劫初嫁良女。宛城的老百姓为逃避他的淫威,从此将白天娶亲改为夜娶。如清光绪《新修南阳县志》:“居民逼其虐势,不敢白昼婚娶”。即使这样,有时还难逃魔掌。后来,居民相亲、定亲都改在夜间。夜娶的路上也不敢打打笼、吹唢呐,新婚之夜闹洞房、摆酒席都得悄悄进行。至今南阳还保留有把灯吹灭闹房的习惯,以及南阳人高声划拳的同时,哑枚(划拳时不出声,只按手指大小顺序定输赢)还相当流行,这都源于为躲避朱柽而形成的夜娶婚俗。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结婚,本是人生一件大事,应该办得光明正大,体体面面。但慑于朱柽的淫威,宛城人民敢怒不敢言,不得不含恨忍辱,苟且求安,何况朱柽又是皇亲国戚?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夜娶的方式及其他礼节逐渐为人们认可,并成为习俗。虽然清、民国时期也有昼娶的,但宛城人民大多还是遵从夜娶这一习俗。
王铎,字觉斯,号痴庵、嵩樵,别号烟潭渔叟,河南孟津人,世称“王孟津”,有“神笔王铎”之誉,明末清初时的著名书法家。官至礼部尚书,精行、草书,兼能画山水、竹、兰。有书法史论家认为,王铎的书法艺术成就不仅...
德化九仙山下,大铭登地,有一株与茶丛不同,其味道也不一样的茶树,人们称它祖师公茶。相传,明万厉年间,史云济儒士,看到九仙山荇菜的灯火明亮,要到荇菜坐化。来到这里,有一位老大娘,安排他吃住,热情接待,他...
祝酒的传说 在不同场合,都有可能被提议祝酒。祝酒的历史可以一直追溯到开始有历史记录的年代。古代的勇士向他们的神祝酒。希腊人,罗马人如此,古代的北欧人则相互祝酒。几乎每一种文化都有祝酒的习俗,最终演变成...
拉壶为印度神话其中之一是海界中的海神,出生时是只巨人,半人半兽的身体,住在海中的宫殿中。据早期所流传下来的故事,拉壶因犯错得罪了天神而被打入人间变成乌龟,其用意是为了让他体会民间疾苦及有所改进。时在天...
“背冰”是发源并流传于山西永济长旺村的一种仪仗队列式的原生态民俗活动。因其表演形式独特,流传历史悠久,深受当地人民喜爱。永济背冰的渊源与太平天国革命有关。相传清朝咸丰年间,正是太平天国革命如火如荼的时...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四月节,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此时气候温暖趋热、万物生长迅速,越冬作物早已收获,新鲜果疏纷纷上市,民间节俗以“尝鲜”为主,谚曰:“立夏尝三鲜。”常州人习惯将...
上蔡一带的小孩,出生后都兴带肚兜,有红的,有花的,有描龙的,有描虎的,各式各样。你着①因为啥?其实带肚兜吃百家饭的习俗跟朱元璋有关系。朱元璋的老娘是从东乡②逃荒到上蔡的,落难就落难到“大铜寨”,当时大...
乳山大鼓是一种山东省的汉族说唱艺术。乳山大鼓,俗称“瞎子唱”,据说西河大鼓传入乳山后,当地盲艺人在世代传唱过程中,加入了自己的方言俚语,逐步演化而成的。由于唱词随乡入俗,通俗易懂,从而激发了群众的欣赏...
蒙古族人每年都要举行踢牛髌骨的一项体育活动,由于人们把整个牛髌骨染成红色,所以把这项体育活动叫踢“乌兰”(蒙古语意为红色)。它的由来,流传着一个古老的历史故事。传说,成吉思汗两次出征都无法战胜塔阳罕部...
中秋节谚语七月十五鬼节,八月十五人节(张家口)八月十五月正南,瓜果石榴列满盘(邢台)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石家庄)吃乱了月饼死公公(冀县,冀县风俗:新媳妇第一年在婆家过中秋,就要连续几年,在娘家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