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刀杆节是云南边陲轮马山一带傈僳族人民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时间是每年农历二月初八。
关于刀杆节的来由有这样一个传说:明朝时候,朝廷派兵部尚书王骥来边疆安边设卡,王尚书到职后体察边民疾苦,积极帮助傈僳族人民发展生产,使他们的日子越过越好,受到傈傈族人民爱戴。后来,王尚书遭奸臣诬告,被调回朝廷,在二月初八洗尘宴上,王尚书被奸臣用毒酒害死。当这个不幸的消息传到傈僳山寨时,人们摩拳擦掌,为给王尚书报仇,傈僳族人民决定将王尚书遇害的二月初八定为操练武功的日子,将这一天作为“刀杆节”,由此沿袭,逐渐形成一种传统的体育活动。
每年这一天,人们都穿上节日的盛装,成群结队地来到羊肠河畔的“刀杆节”会场,观看“上刀山下火海”活动。夜幕降临时,刀杆场上的里里外外燃起火堆,熊熊烈火腾空而起,照射人群。接着鋩锣当当响,刀杆场上的人们互相拉起手来,围着明亮的火堆,跳起轻快的三弦舞。当场上烈火燃得只剩下红红的火炭时,活动的主持者就回宣布“跳火海”开始。
枪响过后,七八名“香通”(上刀杆表演者)为众人表演“跳火舞”,他们上身裸露,光着脚,模仿各种禽兽动作,在一堆一堆烧红的木炭上来回跳动,不时抓炭火在身上揩抹,圆浑的火球在手中翻滚、搓揉。经过火的洗礼,意味着在新的一年里各种灾难都会消除、风调雨顺。然后,会场中央会矗立两根约20米长的粗大木杆,木杆上绑有36把锋利的长刀,刀口向上,银光闪闪,形成一架高得让人生畏的刀梯,上刀杆是刀杆节上必不可少的祭祀活动。穿着红衣裳,头戴红包头,光着脚的勇士健步到刀杆下,跪在一幅古代武将画像前,双手举杯过头,口中念念有词,将酒一饮而尽。然后他们纵身跃起,轻盈敏捷地爬上刀杆,双手握住刀口,双脚踩着刀刃,鱼贯而上。最先爬上顶端的人,还要作高难度倒立动作,燃放鞭炮,几千名观众仰首观望,不时爆发出阵阵喝彩声。
这一古老而又奇特的“刀杆节”,已经被有关部门正式定为傈僳族的传统体育活动。
甘肃庆阳饮食文化饮食庆阳素以小麦为主,辅以糜子、谷子、高粱、荞麦,六七十年代又引进玉米。面食为基本主食,杂粮搭配食用。过去向来流行一日两餐,早九时前为早餐,下午四时左右为午餐。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
王铎,字觉斯,号痴庵、嵩樵,别号烟潭渔叟,河南孟津人,世称“王孟津”,有“神笔王铎”之誉,明末清初时的著名书法家。官至礼部尚书,精行、草书,兼能画山水、竹、兰。有书法史论家认为,王铎的书法艺术成就不仅...
德化九仙山下,大铭登地,有一株与茶丛不同,其味道也不一样的茶树,人们称它祖师公茶。相传,明万厉年间,史云济儒士,看到九仙山荇菜的灯火明亮,要到荇菜坐化。来到这里,有一位老大娘,安排他吃住,热情接待,他...
祝酒的传说 在不同场合,都有可能被提议祝酒。祝酒的历史可以一直追溯到开始有历史记录的年代。古代的勇士向他们的神祝酒。希腊人,罗马人如此,古代的北欧人则相互祝酒。几乎每一种文化都有祝酒的习俗,最终演变成...
拉壶为印度神话其中之一是海界中的海神,出生时是只巨人,半人半兽的身体,住在海中的宫殿中。据早期所流传下来的故事,拉壶因犯错得罪了天神而被打入人间变成乌龟,其用意是为了让他体会民间疾苦及有所改进。时在天...
“背冰”是发源并流传于山西永济长旺村的一种仪仗队列式的原生态民俗活动。因其表演形式独特,流传历史悠久,深受当地人民喜爱。永济背冰的渊源与太平天国革命有关。相传清朝咸丰年间,正是太平天国革命如火如荼的时...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四月节,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此时气候温暖趋热、万物生长迅速,越冬作物早已收获,新鲜果疏纷纷上市,民间节俗以“尝鲜”为主,谚曰:“立夏尝三鲜。”常州人习惯将...
上蔡一带的小孩,出生后都兴带肚兜,有红的,有花的,有描龙的,有描虎的,各式各样。你着①因为啥?其实带肚兜吃百家饭的习俗跟朱元璋有关系。朱元璋的老娘是从东乡②逃荒到上蔡的,落难就落难到“大铜寨”,当时大...
乳山大鼓是一种山东省的汉族说唱艺术。乳山大鼓,俗称“瞎子唱”,据说西河大鼓传入乳山后,当地盲艺人在世代传唱过程中,加入了自己的方言俚语,逐步演化而成的。由于唱词随乡入俗,通俗易懂,从而激发了群众的欣赏...
蒙古族人每年都要举行踢牛髌骨的一项体育活动,由于人们把整个牛髌骨染成红色,所以把这项体育活动叫踢“乌兰”(蒙古语意为红色)。它的由来,流传着一个古老的历史故事。传说,成吉思汗两次出征都无法战胜塔阳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