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南族流行的节日除分龙节特别外,其余与汉、壮族的基本相同。其中,以春节、分龙节内容最赋特点。
从除夕至元宵,节日活动有访友走亲戚,赶歌圩,舞狮看彩调,民间体育竞赛等,蕴含丰富的饮食文化、体育文化、宗教文化和文学艺术。其中富有特色的几项是:
所谓百鸟,是以昌蒲叶编成形似鹧鸪、鹭等各类飞禽,然后灌入用盐和佐料调制的香糯、饭豆、芝麻和肉丁。煮熟了挂在一根甘蔗上,再悬吊于堂屋的“天地君亲师位”神台下,点香祭祖,名叫“槽鸟”,从除夕供至元宵。
除夕下午,有小孩的人家将烹饪的整鸡、肉、红蛋、粽子等食品放在托盘内,端到村屯保护神李广神龛前,点香烧纸放炮,给它灌酒祈护佑,俗谓替小孩“要魂”。
正月初一子时,姑娘争挑“旺水”;儿童读书学艺乞灵巧;老人于房屋四周撒草木灰防蚁虫,贴红纸于大门、牛栏讨吉利,敲打屋柱用具保安宁,插门标迎祖先。
大年初一凌晨,毛南人习惯叫小孩诵读诗文,以祈聪明伶俐,养成好习惯。据说,早年,有位不识字的农民请人写对联被嘲弄挖苦,故下决心教儿成才。此事传开,成为佳话,家家效法。
元宵当天,姑娘与小伙子们从神台前取下“飞禽”粽,抬到屋外有树地方作象征性地抛起来,让“鸟”回林,然后收回重煮,合家分享。此俗旨在祈求一年稻香果甜,猪肥牛壮,家业兴旺。
毛南人清明扫墓有三种方式:各户自祭祖坟;房族兄弟一道为老祖宗扫墓;氏族联宗祭祖。扫墓时有在坟地聚餐习俗,食品花样颇多,除常用的猪牛鸡鸭肉外,另备乳猪在坟地屠杀,用鲜血淋坟生祭,用“马蹄香”作菜,喜爱用洗净的包生菜叶裹熟酸菜、肉粒而吃,别有风味。
古代元旦不同于我们今天公历新年的第一天,而是指农历正月初一,又名元日、元朔、元正、正旦、端日、岁首、元春等等。宋人吴自牧《梦梁录》曰:“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大年初一,这个一年中最为重要的...
春联,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那时候,春联是刻在门庭木椽或石柱上的,也有的篆刻在悬挂门庭的长幅竹片上。后来又用墨写在丝帛稠带上。到汉代时,随着纸张的出现,人们又将春联写在纸上,并一直延续到现在。春联看...
在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有这样两个村民聚落,一个叫羊獬(包括南、北羊獬两个行政村),一个叫历山(包括东、西圈头等六个行政村)。前者座落于汾河东岸的平原上,后者处于汾河以西的山区,两者相去70余华里。按照中...
云南千年菩提树长出“佛手”,深抓岩壁,当地人:凤凰变的!在云南的香格里拉,有一颗非常传奇的凤凰菩提树,如果单独是说一棵菩提树的话,可能并不是多么稀奇,但是这棵菩提树却长在万丈悬崖边上,而且还在这里生活...
佛塔之国有人曾打过这样的比方:把大大小小的佛塔排列起来,真可以从缅甸的南疆排到北国边陲,绵延1500多公里。佛塔最集中的地方要数缅甸中部的蒲甘小城,这里曾是缅甸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之都,素有“万塔之城...
夏布因轻柔胜丝,避暑爽身,实为暑天衣料佳品而得名。夏布原料为苎麻,苎麻经过传统手工工艺绩纱、纺织加工而成的苎麻布,现称为夏布。夏布有生夏布和熟夏布之分,生夏布是淡草黄本色易于创作中国画,熟夏布经漂白后...
念佛与持咒,本来源于修定的方法之一,然在净土教及密教独立成派之后,便与修定的方法分了家。如果站在整体佛法的立场来说,仍是彼此呼应的。念佛的方法,可以涵盖念一切佛与一切菩萨的圣号在内,未必单指念的阿弥陀...
很多人眼中的博物馆大多是枯燥的建筑物或者是高端的科技产品,再有的就是旧时的古物,大多数年轻人都不太愿意去现在的博物馆,但是在世界的某些角落有着风格不同的博物馆,今天本站小编就带你认识世界上最温情奇特的...
清凉山在怀仁县何家堡乡悟道村西约五里远的地方,山势陡峭,峰峦叠嶂。山上有一寺名清凉寺,据说是文殊菩萨赴五台山途中的第一道场。主峰北山凹处有一石窟,石窟中一尊石雕文殊菩萨像,高1.78米,栩栩如生,端坐...
庶出旧时的婚姻制度是一夫多妻制,官宦人家、商贾巨富除了娶妻之外,还有纳妾的权利(娶小老婆)。山西民间俗称纳妾为“讨二房”、“讨小”,家中以及外人称小老婆为“姨太太”。小老婆所生的子女,即是庶生(非嫡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