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节,又名乞巧节。东晋葛洪《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每逢此节,女子们穿针乞巧,好不热闹。《风俗记》中载有:“七夕,牛郎织女当渡河,使鹊为桥。”的浪漫故事。
文人墨客更爱借此为题,频出佳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岂能无意酬乌鹊,惟与蜘蛛乞巧丝。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可见,无论是女子的穿针弄巧还是墨客的浅唱游吟,作为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七夕,在人们的生活中有着重要意义。而这天,对中国古代广大的读书人而言,也是个重要的节日——魁星诞、晒书节。
“魁星”,是二十八宿之一,道教中主宰文运的神。魁星信仰盛于宋代,是古代读书人于文昌帝君之外崇信最甚的神。(文昌帝君,元明以后,随着科举制度的规模化和制度化,对于文昌帝君的奉祀也逐渐普遍。旧时每年二月初三日为文昌帝君神诞之日,官府和当地文人学士都要到供奉文昌帝君的庙宇奉祀,或吟诗作文,举行文昌会。)农历七月七,为魁星诞。
七夕不只是妇女乞巧,对读书人来说更重要!
唐宋时,状元高中,有“魁星点斗,独占鳌头”之誉。宋代人同秘在《癸辛杂识》中就有当时考中状元,朝廷“送镀金魁星杯柈(盘)一副”的记载。清代学者顾炎武《日知录》卷三十二说:“今人所奉魁星,不知始自何年,以奎为文之府,故立庙祀之。乃不能像奎,而改奎为魁。又不能像魁,而取之字形,为鬼举足而起其斗。”
蒲松龄《聊斋》也有一篇关于“魁星”的故事:“郓城张济宇,卧而未寐,忽见光明满室。惊视之,一鬼执笔立,若魁星状。急起拜叩,光亦寻灭。由此自负,以为元魁之先兆也。后竟落拓无成,家亦雕落,骨肉相继死,惟生一人存焉。彼魁星者,何以不为福而为祸也?”可见在古代,读书人为保佑自己考运亨通,拜魁星成了一种民间信仰。
关于古人晒书,有一段故事。某日,苏东坡饭罢,敞着肚皮躺在院落中。他环顾身旁的侍女问:“我肚中何物?”一女说是文章,东坡不以为然。又有一女说是智慧与见识,东坡以为并不恰切。此时被苏东坡视为知音的王朝云,说:“学士所晒,是一肚不合时宜”。
所谓的“一肚不合时宜”,王朝云暗指苏东坡多次被贬,不容于官场。实际上这个故事,引用了一个典故。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中有“郝隆七月七日日中仰卧,人问其故,答曰:“我晒书。”郝隆是西晋时期,在大司马桓温手下任职,不得重用,农历七月七,当地有晒衣的习俗,家贫的郝隆解开衣扣袒胸露腹晒太阳,人们问他是什么原因?他傲然地回答道自己在晒书。成语“郝隆晒书”源于此。
汉代崔寔《四民月令》中,最早记载了七月七日晒经书而不蠹的习俗。明朝陶宗仪有诗《七夕次万山韵》:“曝书偶忘今朝是,乞巧欣逢此夕临。”清朝乾隆皇帝有诗道:“正当复七日,……曦朗曝书宜”。
可见,七夕晒书,是很普及的民间习俗。
无论是古代读书人对魁星的崇拜,还是在七夕节晒书,诸多习俗早已在历史的长河中被人们淡忘。但通过对民族传统的追寻,让我们重新找到历史脉搏。在七夕这天,人们除了表达情人之间的爱意之外,亲朋好友之间也应多些问候,更或者自己捧起一本好书,拍照“晒”在朋友圈,也别有况味。
1、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古代称元日,又称正旦、元旦、元正、岁朝、年朝等。《尚书大传》又称正旦为岁只朝、月三朝、日之朝,故又称撊瘮。自从公历纪年为主后,俗将公历一月一日称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便不宜再称元旦...
犹太人爱吃豆子。雅各就是用红豆汤换得了以扫的长子名分和特权。犹太人的主食是饼,有用小麦面做的,也有用大麦面做的,后者一般为贫困者食用。由于饼在犹太人的食物中占头等地位,所以常被视为“生命线”。他们吃饼...
清明节纪念祖先有多种形式:扫墓是清明节最早的一种习俗,这种习俗延续到今天,已随着社会的进步而逐渐简化。扫墓当天,子孙们先将先人的坟墓及周围的杂草修整和清理,然后供上食品鲜花等。由于火化遗体越来越普遍,...
古代元旦不同于我们今天公历新年的第一天,而是指农历正月初一,又名元日、元朔、元正、正旦、端日、岁首、元春等等。宋人吴自牧《梦梁录》曰:“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大年初一,这个一年中最为重要的...
春联,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那时候,春联是刻在门庭木椽或石柱上的,也有的篆刻在悬挂门庭的长幅竹片上。后来又用墨写在丝帛稠带上。到汉代时,随着纸张的出现,人们又将春联写在纸上,并一直延续到现在。春联看...
在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有这样两个村民聚落,一个叫羊獬(包括南、北羊獬两个行政村),一个叫历山(包括东、西圈头等六个行政村)。前者座落于汾河东岸的平原上,后者处于汾河以西的山区,两者相去70余华里。按照中...
云南千年菩提树长出“佛手”,深抓岩壁,当地人:凤凰变的!在云南的香格里拉,有一颗非常传奇的凤凰菩提树,如果单独是说一棵菩提树的话,可能并不是多么稀奇,但是这棵菩提树却长在万丈悬崖边上,而且还在这里生活...
佛塔之国有人曾打过这样的比方:把大大小小的佛塔排列起来,真可以从缅甸的南疆排到北国边陲,绵延1500多公里。佛塔最集中的地方要数缅甸中部的蒲甘小城,这里曾是缅甸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之都,素有“万塔之城...
夏布因轻柔胜丝,避暑爽身,实为暑天衣料佳品而得名。夏布原料为苎麻,苎麻经过传统手工工艺绩纱、纺织加工而成的苎麻布,现称为夏布。夏布有生夏布和熟夏布之分,生夏布是淡草黄本色易于创作中国画,熟夏布经漂白后...
念佛与持咒,本来源于修定的方法之一,然在净土教及密教独立成派之后,便与修定的方法分了家。如果站在整体佛法的立场来说,仍是彼此呼应的。念佛的方法,可以涵盖念一切佛与一切菩萨的圣号在内,未必单指念的阿弥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