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叫八月十五。旧时,有拜月之风。入夜后,秋高气爽,明月升天,院内设香案,献上白酒、月饼、瓜果以及毛豆枝等农家特有的供品,主祭者多为女主人,焚香叩拜后,喝团圆酒,吃团圆饭,兼有庆祝丰收之意。这一天,城乡妇女多一显身手,烙制各种各样的点心,也叫月饼,常见的有动物造型,植物造型等;既是节日食品,又是面塑工艺品。
农历九月九日,平凉有摘野菊花酿造黄酒和吃油糕之俗,以“糕”谐“高”,应重阳登高古训。
亦称“鬼节”。是日或此前一二日,为亡人上坟烧纸,并特备纸做的“寒衣”在坟前焚化,城镇人或因年久坟茔不存,或因坟墓离家过远,便在街道十字路口或路两旁焚纸遥祭。
从农历腊月初八这一天起,静宁人就已拉开过年的序幕。是日,乡村和城镇都盛行吃“腊八粥”。“腊八粥”是用大米、小米、黄米、酒谷米和各种豆类煮在一起做成的,也有面食与粥同煮的,有的还放上肉丁、咸菜丁以及油、盐、葱、姜等作料,以应“五味俱全”之义。这一天,主妇多在天亮之前将粥熬好。餐前,先将粥扬撒在室内各处一点,并念念有词,如“门神爷爷吃腊八,粮食繁得没搭茬”,“搭茬”义为丰收。再如“灶神爷爷吃腊八,有米有面有财发”,企盼吉祥。饭后还要给家畜的食槽里抛撒一些。吃过“腊八粥”,男女老少争相到附近的河沟里刨冰背冰,称之“拉兵马”。刨下的冰块越大越好,背到自家堆放在大门前、院中央、窗墙下以及牛棚、马厩、羊窑、猪圈、鸡架和粪堆等处,越多越好,用以显示全家人勤劳能干,并预示家道昌盛,六畜兴旺。
祭灶亦称“送灶节”,时在腊月二十三日。因与过大年相近,这天也叫“过小年”。是日,家家户户都提前吃晚饭,并将做好的饭菜吃完。饭后清扫灶台,将此前制做的“灶糖”盛在碟内,摆放在灶前供板上,同时摆上特蒸的发面“灶山”,点烛焚香,献上清茶,谓“请灶爷”。在一炷香燃毕,主人再次焚香祭祀,之后将糖果在烛火上烤化,随手抹在供奉灶神像之处,口中念道:“大口小口,一月三斗,上方爷问您,您老人家一不知二不晓,不要给上方爷嚼舌头。”祷告毕跪焚黄表,取下灶神像与黄表同焚,随后燃放鞭炮,送灶神上天。扫房“送灶节”之后,彻底清扫室内外是每家必做的一件细致又辛劳的事。时间有的取单日一三五七九,有的取双日二四六八十。按老辈人说法,“年”原是一个怪物,喜入脏室为患,故在节前将自家室内外清理安顿得整洁有序,窗明几净,以绝“年”的入侵降灾,如今多取除旧布新之意。
庶出旧时的婚姻制度是一夫多妻制,官宦人家、商贾巨富除了娶妻之外,还有纳妾的权利(娶小老婆)。山西民间俗称纳妾为“讨二房”、“讨小”,家中以及外人称小老婆为“姨太太”。小老婆所生的子女,即是庶生(非嫡生...
盘古是传说中的开天辟地的英雄人物。岭南人崇拜盘古的习俗由来已久,并因此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民间庙会。在广西柳州、来宾市一带,盘古庙会最为盛行,其中柳州盘古庙会最有特色。盘古庙会是柳州非常著名的节日。每年农...
苗族人认为祖先的灵魂不死,有着尊祖祭祖的古老传统。其中在饮食上的尊祖方式就是常见的一种生活现象,并逐渐形成了一个饮食祭祖的文化。上香、祭酒、祭菜在苗族人家中大多都没摆有神龛,但在堂屋的中堂某一处墙壁下...
福州“白露必吃龙眼”福州有个传统叫作“白露必吃龙眼”的说法。民间的意思为,在白露这一天吃龙眼有大补身体的奇效,在这一天吃一颗龙眼相当于吃一只鸡那么补,听起来感觉太夸张了,哪有那么神奇,不过相信还是有一...
非遗项目:尼木措毕项目级别:四川省级非遗项目申报单位:美姑县文化馆2012年,冬季,正是农闲时节。正是美姑彝人超度——“尼木措毕”仪式的盛期。“尼木措毕”彝语指超度,是大凉山彝族民间最为隆重、最为盛大...
日本把每年的4月1日至7日定为绿化周。绿化周包括工厂绿化日、荒山绿化日等。每逢植树周,全国所有的公民都参加植树,连天皇也不例外。从1951年起,日本把每年的4月3日定为“植树节”。第一届植树节以荒地造...
哥斯达尼加境内山峦起伏,河流纵横,人口306.4万,主要集中在盆地和中央高原地区,占全国人口的五分之三,人口构成是:白人和印欧混血人种占95%,黑人点3%。在这块土地上生存的最古老的居民印第安人,许多...
路头神是吴地所信奉的一位财神。人们在元月初五祭拜路头神,并以此日为其生日,祭晒迎接,颇为壮观。路头又称"五路神"。据说元末有一何五路,为抵御外寇而死,人们因此祀他为神,名"五路神"。但此五路神似乎与作...
郑氏祠堂位于新密市岳村镇岳村老街,坐北朝南,始建于明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后多次重修,占地4900平方米。有门楼、前院、后院、东西厢房、大殿、中庭、戏楼组成,保存较为完整。郑氏祠堂历史悠久,保存...
长江三峡素有“四百里天然立体画廊”之称,位于长江上游,她西起重庆奉节白帝城,东至湖北宜昌南津关,全长193公里。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三峡两岸崇山峻岭、悬崖绝壁、风光旖旎。在这壮丽的山川之中,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