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正月十五日夜,民间要点灯盏,打灯笼,以进行祭神祈福活动。灯节饮食也颇多讲究,民间喜蒸制糖包馍、枣花馍,作年糕以及祈福避邪的馍形,诸如鱼、刺猬等。大部分地方还要炸油饼、菜角。也有讲究十五吃饺子,十六吃元宵。
旧时,某些人正月十四日下午鸣炮焚香要“请神”,至夜将备好的灯盏添上棉(香)油,并置芯点燃,俗称“试灯”。十五日夜为‘“正灯’,届时焚香祷告毕,将所有灯盏送放于自家院内院外的神龛、牌位、水缸、粮囤、房门、墙头、大树下、捶布石,猪圈、羊栏、马棚、牛槽、鸡窝、粪坑,粪堆、厕所、磨盘、碾盘,石滚,井边等。每处均放两个,大户人家有放百十个灯盏的。测旱涝的灯盏要放在大门两边,每边六个,院中搭有‘灯山”、“灯树’和竖有‘天灯”,检杆的要放上灯盏,然后统统点燃。同时点燃大门楼下所挂的一对灯笼。此时满院生辉,一片光明,灯花起舞,油香扑鼻,它象征着家家到处油(有),当年生活一定富裕。民间称此举为‘送灯”、“点灯盏”。
现在主要是小孩子晚间要点灯笼,打灯笼。
灯节前夕,各地民间姥姥或舅舅要给外甥送灯笼,所送灯笼是“一年方,二年圆,三年过来打转转”。
民间灯节时还要举行集体‘玩灯’。丝制品外罩的花灯、方灯、园灯以及各种纸灯、玻璃罩灯、“走马灯”和扎制成各种动植物形象的羊灯、牛灯、鸡灯,鸭灯等。灯罩上都绘制有内容丰富多彩的图案,或为历史故事,诸如“火烧战船”、“苏武牧羊”;或为古代忠孝节义的典型人物及其事迹,如“王祥卧冰”等;也有书以吉祥的词句,如福、禄、寿,万事如意等。灯节时,各灯社将灯张挂于公共场所,以供人观赏。为了增加欢乐的气氛,还临时搭制大型的:灯树”、“灯山”,灯山搭制有按五行八卦二十八宿布局;有按南极、习匕极、启明、长庚、牛郎织女等天上星斗布局。
民间灯节玩灯,历来还有猜灯谜之举。人们在灯笼的外罩上写上各种谜语供人有奖猜测,俗称“谜灯”或‘灯谜”。50年代以来,灯谜活动多由当地文化部门群艺馆组办。
安阳民间旧时民间玩灯之夜,喜配以“焰火”。民间焰火会的高潮是在搭设的高杆上,用烟花表现各种故事,称“点老杆”。
安阳各地旧日有灯节相庆之俗,也称“搭神棚’,即用苇席和秫杆在村头路边,或村内公共场合搭起各种彩棚。彩棚内供各种“神位”。棚外两侧遍插翠柏枝叶和高悬红灯。横额上写有“欢度灯节’字样。棚内还悬挂着绘有各种图案的“吊画”。灯棚在汤阴最为盛行,它是汤阴县城内一年一度的元霄节举行灯节活动的一种设置.人们走进这些灯棚街,真如同走进了一个光彩绚丽、美不胜收的艺术殿堂,令人目不暇接.汤阴灯棚街不仅对县内城乡人们有极大的诱惑力,对邻县的老百姓也倍受吸引,每逢元宵佳节,方圆数十里的观众如潮水般涌向汤阴城,三里长街熙熙攘攘,欢声笑语,热闹非凡。
俗也称“踏青游百病”,尤为妇女所喜爱,她们穿红着绿、三三两两,到野外“游百病”,以“将晦气掷之外边”,称“十五十六游百病,老牛老马歇三天”。郊游也有“玩十五,逛十六”的讲究,即在十六日上午方郊游踏青.郊游时,有病之人要作绕水井或转古庙的活动。安阳人多与这天赶正月十六安阳桥庙会,与会上折柏树枝回家后放于炉灶内熏烟以除毒、祛病。
义乌双林寺位于义乌佛堂镇云黄山,该寺建于南梁普通元年(公元520年),由达摩勘基、梁武帝敕建,佛教居士傅大士开创。历经15个世纪,以规模宏大,高僧辈出而名扬中外。北宋时有僧舍1200余间,僧尼2000...
送子龙赴吉州掾宋 陆游我老汝远行,知汝非得已。驾言当送汝,挥涕不能止。人谁乐离别,坐贫至于此。汝行犯胥涛,次第过彭蠡。波横吞舟鱼,林啸独脚鬼。野饭何店炊?孤棹何岸檥?判司比唐时,犹幸免笞箠;庭参亦何辱...
成都人历来称办丧事为“打丧火”。旧时,打丧火分小三天或大三天,视各自情况定,办丧事的过程,都要经历“备后事、送终、设灵堂、打丧火、烧七、除服”等。父母进入衰年,子女要为其准备后事(也有老人自行筹备的)...
《白虎通义》云:丧(sàng)者,亡也。人死谓之丧。何言其丧?亡不可复得见也。儒家讲究事死如事生,既然人活着要遵循礼制,那么人死后也应当遵循礼制,即使现世的人是再也见不到死去的人了。人死之后的礼制,就...
1、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古代称元日,又称正旦、元旦、元正、岁朝、年朝等。《尚书大传》又称正旦为岁只朝、月三朝、日之朝,故又称撊瘮。自从公历纪年为主后,俗将公历一月一日称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便不宜再称元旦...
犹太人爱吃豆子。雅各就是用红豆汤换得了以扫的长子名分和特权。犹太人的主食是饼,有用小麦面做的,也有用大麦面做的,后者一般为贫困者食用。由于饼在犹太人的食物中占头等地位,所以常被视为“生命线”。他们吃饼...
清明节纪念祖先有多种形式:扫墓是清明节最早的一种习俗,这种习俗延续到今天,已随着社会的进步而逐渐简化。扫墓当天,子孙们先将先人的坟墓及周围的杂草修整和清理,然后供上食品鲜花等。由于火化遗体越来越普遍,...
古代元旦不同于我们今天公历新年的第一天,而是指农历正月初一,又名元日、元朔、元正、正旦、端日、岁首、元春等等。宋人吴自牧《梦梁录》曰:“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大年初一,这个一年中最为重要的...
春联,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那时候,春联是刻在门庭木椽或石柱上的,也有的篆刻在悬挂门庭的长幅竹片上。后来又用墨写在丝帛稠带上。到汉代时,随着纸张的出现,人们又将春联写在纸上,并一直延续到现在。春联看...
在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有这样两个村民聚落,一个叫羊獬(包括南、北羊獬两个行政村),一个叫历山(包括东、西圈头等六个行政村)。前者座落于汾河东岸的平原上,后者处于汾河以西的山区,两者相去70余华里。按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