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拔八百八十一米的湘、粤、赣边界上,有一块“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地方,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那就是素有“天然空调”之美称的桂东山城。那里茂林修篁、峰秀泉清、山花烂漫、空气清新,又享有“天然氧吧”之盛誉……那里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传统节日——“麻叽(雀)节”(桂东方言:麻雀叫麻叽)。
“三月三”“四月八”、“火把节”、“盘王节”、“卡秋哇”、“歌婆节”,还有“萨噶达瓦节”、泼水节、“情人节”……我查阅了全国名民族的节日资料,唯独缺少这个富有诗意的“麻雀节”。
诗召南行露:“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指的就是麻雀。雀,《说文解字》中释为从小、从隹,依人小鸟也。这种体态轻盈、娇小玲珑、行动灵活敏捷,整天持东观态度的小鸟,明代著名医学家在《本草纲目》中载道:“老而斑者为麻雀,小而黄口者为黄雀。栖宿檐瓦之间,驯近阶除之际,如宾客然。麻雀故曰瓦雀、宾雀,又谓之嘉宾也……”你看小鸟不仅是人类的朋友,还是嘉宾呢。
我在希望的田野上看见过一群群飞舞的小麻雀,亦在五代西蜀“翰林待诏”黄筌的“写生珍禽图”中见过栩栩如生的小麻雀(图藏故宫博物院)。也曾听到“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比喻和“螳螂捕蝉,岂知黄雀在后”的谚语,也曾听说过“小麻雀出国了”的消息……
相传在很久以前,桂东一个小村庄里有一位勤奋好学、心地善良的姑娘。长得像山上的杜鹃花那样美丽,说话像林中的杜鹃鸟那样动听,村里人把她叫着“杜鹃”姑娘。“杜鹃”姑娘能歌善舞、知种善耕,并掌握了很祖传秘方与其它医疗方法。
有一年,不知为什么很多人的脸上、眼眶圈等地方长出了一些黄褐色、咖啡色的斑点,在漂亮的脸蛋上无端地平添了一些复杂的内容。究竟是由于不辞劳苦、勤奋耕作而休息不足所致?还是经受了太阳光紫外线照晒过多的缘故呢?还是……“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事使大家感到非常苦恼。“杜鹃”姑娘四处奔波寻方觅药,其效甚微。自己又悉心研制过一些药方,其结果也不是佳,争得她一时陷入了窘境。
一天,“杜鹃”姑娘进深山采集草药,突然发现一条头呈三角形的五步蛇(亦称蕲蛇)爬在树上,决定把一群羽毛未齐的雏鸟作为美餐。这蛇口吐长舌,呼呼作响,惊吓得雏鸟乱叫起来,其尖叫声非恐怖,眼看它就要爬到窝里,“杜鹃”姑娘马上大喝一声,毅然拿起竹竿勇敢地冲了上去,那条蛇恶毒凶残的五步蛇一下子被“杜鹃”姑娘的正久勇猛的气热所怔住,回过头来瞟了她一眼,然后悻悻地溜入杂草丛中,转眼间消失得无影无踪。望着这群可家的小家伙,“杜鹃”姑娘意恐五步蛇卷土重来,就连窝带鸟搬回家中,安置在屋檐底下。
雏雀得救了,可“杜鹃”姑娘一想起祛斑这事,就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一天上午,她想着思着迷迷糊糊地伏在桌子上睡着了……睡梦中见到一位头顶凤冠、身着霓裳的仙女和蔼可亲地站在她的眼前:“‘杜鹃’姑娘,我乃丹凤仙子。你冒险相求瑞禽雏雀。大恩无以报答,特来授你‘七白仙方’,为乡亲们解难助你一臂之力。仙方用白硼砂、白蚕僵、白丁香、白滑石等七味药配制而成。那斑名曰‘雀斑’,此仙方有斑治斑愈,无斑可润肤美容颜……然‘白丁香乃仙药,凡间……’”。丹凤仙子略思了片刻,然后到屋檐底下,捡了几粒麻雀粪进来,“今已别无他法,我用神力将雀粪化为‘白丁香’。药用之时,即生‘白丁香’之效,反之,仍是植物这肥料,须记……”言毕,化为一缕青烟就不见了。
“杜鹃”姑娘醒来,焚香朝天三拜。按照丹凤仙子所授的仙方,一天一夜即把七味药品配制而成。次日,把长有雀斑的乡亲们一一唤来治一个好一个。村子里的小伙子一个个变得脸色红润、精神焕发、英俊潇洒;姑娘一个个变得白里透红,风姿绰约,恰如朵朵出水芙蓉……有道是:“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为了纪念丹凤仙子,乡亲们将村后一座美丽的小山命名为凤岭,岭上还建起了一个优雅的八角亭,名曰:凤鸣亭。
义乌双林寺位于义乌佛堂镇云黄山,该寺建于南梁普通元年(公元520年),由达摩勘基、梁武帝敕建,佛教居士傅大士开创。历经15个世纪,以规模宏大,高僧辈出而名扬中外。北宋时有僧舍1200余间,僧尼2000...
送子龙赴吉州掾宋 陆游我老汝远行,知汝非得已。驾言当送汝,挥涕不能止。人谁乐离别,坐贫至于此。汝行犯胥涛,次第过彭蠡。波横吞舟鱼,林啸独脚鬼。野饭何店炊?孤棹何岸檥?判司比唐时,犹幸免笞箠;庭参亦何辱...
成都人历来称办丧事为“打丧火”。旧时,打丧火分小三天或大三天,视各自情况定,办丧事的过程,都要经历“备后事、送终、设灵堂、打丧火、烧七、除服”等。父母进入衰年,子女要为其准备后事(也有老人自行筹备的)...
《白虎通义》云:丧(sàng)者,亡也。人死谓之丧。何言其丧?亡不可复得见也。儒家讲究事死如事生,既然人活着要遵循礼制,那么人死后也应当遵循礼制,即使现世的人是再也见不到死去的人了。人死之后的礼制,就...
1、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古代称元日,又称正旦、元旦、元正、岁朝、年朝等。《尚书大传》又称正旦为岁只朝、月三朝、日之朝,故又称撊瘮。自从公历纪年为主后,俗将公历一月一日称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便不宜再称元旦...
犹太人爱吃豆子。雅各就是用红豆汤换得了以扫的长子名分和特权。犹太人的主食是饼,有用小麦面做的,也有用大麦面做的,后者一般为贫困者食用。由于饼在犹太人的食物中占头等地位,所以常被视为“生命线”。他们吃饼...
清明节纪念祖先有多种形式:扫墓是清明节最早的一种习俗,这种习俗延续到今天,已随着社会的进步而逐渐简化。扫墓当天,子孙们先将先人的坟墓及周围的杂草修整和清理,然后供上食品鲜花等。由于火化遗体越来越普遍,...
古代元旦不同于我们今天公历新年的第一天,而是指农历正月初一,又名元日、元朔、元正、正旦、端日、岁首、元春等等。宋人吴自牧《梦梁录》曰:“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大年初一,这个一年中最为重要的...
春联,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那时候,春联是刻在门庭木椽或石柱上的,也有的篆刻在悬挂门庭的长幅竹片上。后来又用墨写在丝帛稠带上。到汉代时,随着纸张的出现,人们又将春联写在纸上,并一直延续到现在。春联看...
在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有这样两个村民聚落,一个叫羊獬(包括南、北羊獬两个行政村),一个叫历山(包括东、西圈头等六个行政村)。前者座落于汾河东岸的平原上,后者处于汾河以西的山区,两者相去70余华里。按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