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四是土家人过小年的日子。也就是从这天起人们开始为过年忙碌起来,称之“忙年”。 “小年”,也有很多特定的风俗。传说这天是磨的生日,必须休息不能用。夜晚,还给灶上的司命老爷点一盏灯,既是对灶神的尊重,有能让灶神一年四季正常工作而不出差错。过小年也不能在井里挑水,否则惊动了青蛙井,它就会经常跑到水井来,水就不干净了。相传小年这天清晨,老鼠嫁姑娘,而且从中堂的梁树上经过,如果不采取措施,第二年老鼠就会翻天。因而孩子们天刚亮就起床,派一人守在堂屋梁树下,其余的人各自拖着一只破草鞋,楼上楼下,屋里屋外不停地喊道:“拖啊拖,一拖拖到老鼠窝,一年十二窝,窝窝都拖梭。”小年这天,媳妇们会回到娘家团聚,看望父母,称之为“辞年”。
这一天,男人女人们穿上新衣服,背上背篓,到集市置办年货,如鞭炮、烟花、年画、对联、水果糕点等用品买回家。条件好的请裁缝为大人小孩做衣服。腊月二十四以后是女人们最忙碌的日子,男人们要将过年要烧的柴火锯好,准备好火笼的年猪柴。
二十五要打糍粑,它是土家人过年和拜年时必备的食物和礼品。 将糯米(和一部分粘米)淘洗干净,泡上一夜或半天,再滤干水用甑子蒸熟,盛出到进倒盆里反复用“粑粑棍”交替打糅,直至又细又粘的糯米团为止。然后将糯米团取出放到擦洗干净的四方大桌上由年长的人或者手巧的媳妇把糯米团分成大小合适的小块,分给全家人一起捏制成糍粑,也用菜刀切成方块的。糍粑成形后放几日晾干,然后用冷水泡着,隔几天换一次水,能保存到来年三四月份。
二十六要磕汤圆粉,将糯米对上少量的粘米淘洗干净,用温水泡上半天,然后用碓反复冲,再用箩筛筛粉子,用箥箕将水分晒干,就可以做汤圆了。汤圆分煮和油煎两种吃法。
到二十七就要打豆腐了。打豆腐并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人们将泡好的黄豆磨成豆浆,然后放在锅里煮,此时要放适量的石膏。豆腐的好坏全在这放石膏的时机和分量上,放的不好,这一锅豆腐就砸了。家庭条件好的,还要抽豆巾皮子,炸豆腐果子,熬苕糖,打高梁糖,做苞子砣,糖片子,金果麻儿等。
到二十八“打扬尘”(即清洁大扫除)。到竹园里砍几根细小轻便的竹子,捆扎在一起,开始清扫房间里面的灰尘杂物,以便“除旧迎新”。打完“扬尘”后就要清理房间,打扫地面,擦拭家具。晚上不分男女老少都要在这天洗澡,将旧一年的污秽洗掉,以一个崭新的面貌迎接新年的到来。很多地区是腊月三十洗澡,正月初一换新衣服。男人们还要在这一天理发,过年以后是不准理发的。过年吃的瓜子、花生、豌豆、高梁泡等,有“七不炒、八不闹、二十九的逗格骚”的说法,大都在腊月三十抽机会炒。
二十九就基本准备妥当了,人们就开始为团年饭准备了。土家人以猪肉为主要肉食,过年自然少不了它。早在腊月初,人们就将年猪杀好,肉腌上盐,挂在火炉上熏好。这样到了过年就有腊肉可吃了。烧肉通常是男人们的事,将腊肉取下之后,放在柴火上将猪皮烧裂,这样不仅可以退掉皮上的细毛,还可以使做出来的猪肉皮更加美味。过年的时候要烧一个猪头,一个“带尾巴的”猪“坐凳儿”(猪臀),象征着一年有头有尾。当然不止烧这两块肉,还要烧猪蹄子等等。
团年也即意味着过年的开始,大人们(通常是女人)早早的聚集到厨房,精心的烹制丰盛的饭菜。洋芋是上不了菜桌的,属于贱菜一类,一年四季都在吃它,过年要吃好的,自然没它的席位。鱼是必须要有的,年年有余嘛!谁都爱这个吉利。
团年饭一般是中午和下午,下午偏多。菜上桌之后是不能立刻开席,小时候因为耐不住诱惑提前做到桌上,没少挨过骂。菜放好后要举行“叫饭”仪式,即请亡人回家过年,表示土家人不忘祖。仪式通常由家中年长、辈分最高者主持,我家通常是爷爷叫饭。请几人就摆几副杯、碗、筷,先将杯中斟满酒,再将筷子横放在碗边(平时吃饭绝不允许将筷子放在碗上),由当家人喊某某回家团年,然后象征性地给碗中拈一点菜、添一点饭,等一会儿,将酒泼在地上,将饭倒回锅里,再在碗或杯中筛上茶后倒在地上。“叫饭”仪式结束后,就放鞭炮送亡人出门。鞭炮放完后,全家人方可上桌团年。吃菜也是有讲究的,小孩子十不准吃鸡爪的,据说吃了之后写字手会发抖,未婚男女不能吃猪蹄,吃了之后会找不到对象。小孩总是极不情愿的将夹到手的猪蹄拱手让给大人,心里一面在想他们一定是在骗我,一面又担心吃了以后真找不到媳妇。吃年饭也不能泡汤,要是泡了汤,意味着来年的事业也将“泡汤”。年三十磳子的饭是不能倒空的同,意味来年有饭吃。
1、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古代称元日,又称正旦、元旦、元正、岁朝、年朝等。《尚书大传》又称正旦为岁只朝、月三朝、日之朝,故又称撊瘮。自从公历纪年为主后,俗将公历一月一日称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便不宜再称元旦...
犹太人爱吃豆子。雅各就是用红豆汤换得了以扫的长子名分和特权。犹太人的主食是饼,有用小麦面做的,也有用大麦面做的,后者一般为贫困者食用。由于饼在犹太人的食物中占头等地位,所以常被视为“生命线”。他们吃饼...
清明节纪念祖先有多种形式:扫墓是清明节最早的一种习俗,这种习俗延续到今天,已随着社会的进步而逐渐简化。扫墓当天,子孙们先将先人的坟墓及周围的杂草修整和清理,然后供上食品鲜花等。由于火化遗体越来越普遍,...
古代元旦不同于我们今天公历新年的第一天,而是指农历正月初一,又名元日、元朔、元正、正旦、端日、岁首、元春等等。宋人吴自牧《梦梁录》曰:“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大年初一,这个一年中最为重要的...
春联,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那时候,春联是刻在门庭木椽或石柱上的,也有的篆刻在悬挂门庭的长幅竹片上。后来又用墨写在丝帛稠带上。到汉代时,随着纸张的出现,人们又将春联写在纸上,并一直延续到现在。春联看...
在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有这样两个村民聚落,一个叫羊獬(包括南、北羊獬两个行政村),一个叫历山(包括东、西圈头等六个行政村)。前者座落于汾河东岸的平原上,后者处于汾河以西的山区,两者相去70余华里。按照中...
云南千年菩提树长出“佛手”,深抓岩壁,当地人:凤凰变的!在云南的香格里拉,有一颗非常传奇的凤凰菩提树,如果单独是说一棵菩提树的话,可能并不是多么稀奇,但是这棵菩提树却长在万丈悬崖边上,而且还在这里生活...
佛塔之国有人曾打过这样的比方:把大大小小的佛塔排列起来,真可以从缅甸的南疆排到北国边陲,绵延1500多公里。佛塔最集中的地方要数缅甸中部的蒲甘小城,这里曾是缅甸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之都,素有“万塔之城...
夏布因轻柔胜丝,避暑爽身,实为暑天衣料佳品而得名。夏布原料为苎麻,苎麻经过传统手工工艺绩纱、纺织加工而成的苎麻布,现称为夏布。夏布有生夏布和熟夏布之分,生夏布是淡草黄本色易于创作中国画,熟夏布经漂白后...
念佛与持咒,本来源于修定的方法之一,然在净土教及密教独立成派之后,便与修定的方法分了家。如果站在整体佛法的立场来说,仍是彼此呼应的。念佛的方法,可以涵盖念一切佛与一切菩萨的圣号在内,未必单指念的阿弥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