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崇拜是人类社会最早的宗教信仰形式之一。产生于新石器时代初期,当时的人们已觉察到有些自然物对他们的社会生产、生活带来好处,把与他们关系最为密切的自然物加以神化和人格化,进行崇拜。长期留存于楚雄市彝族社会中的自然崇拜主要以马樱花等自然物为主。
马樱花在彝族中是吉祥、美丽、幸福的象征。昔古时,彝族举行盛大的分氏族仪式时,均要祭马樱花神,在马樱花树前进行分氏族礼仪。马樱花树成了彝族的祖根,朵朵绽放的花则成了彝族分代族后各氏族人丁兴旺的象征。
每年农历二月初八,当漫山的马樱花红遍的时候,楚雄市的彝族就要过马樱花节,且要举行祭马樱花神的仪式。
届时,毕摩们则要迁一清水长流的一浒之畔择一棵马樱花树设立祭坛。将一枝三叉松牌(一面削皮,表示阴阳)插在祭坛上代表神位,坛内置一升米,米上插三炷香,其前摆羊头,猪肉,一碗茶水和一碗酒,茶左酒右,彝巫认为,茶水礼仪重,故置左。法铃也供在升内,升内还插由毕摩剪制的五面五色(即红、黄、白、紫、黑)花旗。
吉时一到,主祭毕摩挑着雄鸡端着羊头,率徒弟们沿着湖畔踏起巫步,巫步之法,先起左脚,一跬一步,一阴一阳,初与终同步,置脚横直,互相承接如丁字形。每踏一圈,便摇动右手的法铃,口中吟唱。来到祭坛后,毕摩便左手持香和经书;右手摇法铃,开始请花神和其他诸神到位,之后,根据不同的法事念诵不同的经文、咒辞,有念、诵、唱三种表达方式。
马樱花神祭毕后,所有参祭人围着马樱花树叩头跪拜,拿帽、衣角、手接主祭毕撒下的米,毕摩用一个绿色土碗装着米,边念口诀边围绕马樱花树把米撒下四周。其口诀大意是“今年是吉年、今年是吉月、今日是吉日,花神啊花神,护佑全村更兴隆。今天撒神米,一把赐老鼠,别啮吾庄稼。一把分貂鼠,莫偷吾庄稼。一把给地神,看护吾庄稼”。据传,参祭人接的米越多,当年的粮食收成越好。
祭马樱花神结束后,毕摩就进行最后一道法事,——叫魂,毕摩请祖师神、畜神、四方土主神,端着羊头,一路叫魂,一路召畜神,恳请四渎五岳的土主神及本地大小山神释放并引导失魂畜的灵魂回到厩中。以示六畜兴旺。
楚雄彝族保留有祭牛神、羊神的习俗,一般以羊神代表牲畜神。彝族卖牛羊时出栏的日子要择吉日,不在属牛、属羊日卖牛羊。卖牛羊,要把卖出的牛羊毛拔一小撮回来放在畜圈门楣上。彝族崇拜畜神,有将羊四蹄钉于住房四檐角,将羊角钉于屋门楣的习俗。
关于彝族马樱花节的由来,至今还流传着一个美丽动听的爱情故事。
相传很久以前,彝家山寨有一对长得一模一样的孪生兄弟,哥哥名叫阿乌牯,弟弟名叫阿培牯。哥哥忠厚老实,一年三百六十天,天天赶着牛群上山放牛。培牯弟弟精灵能干,一年三百六十天,天天上山砍柴。因为家里贫穷,兄弟俩二十出头还娶不起媳妇。突然有一天,哥哥乌牯告诉弟弟说:“阿弟,我有心上人了,是在放牧山上结识的,长得很漂亮”。弟弟培牯也告诉哥哥说:“阿哥,我也有心上人了,是在砍柴山上认识的,非常漂亮”。哥弟俩相互向对方夸耀自己的心上人是如何的美丽。
这一年正月十五日,兄弟俩都说自己有约会,一早起来,哥哥乌牯就穿上新衣裳,赶着牛群,吹着竹笛早早上山了。弟弟培牯也早早起来,背上柴背架,吹着悠扬的小闷笛上山了。当兄弟俩同时来到一棵大树下,把早已等候在那里的阿玉姑娘惊呆了,是不是自己看花了眼,为什么自己的心上人突然间会变成了两个呢?当兄弟俩的手同时指向阿玉姑娘相互介绍时,阿玉姑娘这才知道自己爱上的竟是一对孪生兄弟。自己同时被两兄弟所爱,这时阿玉姑娘的心,真是十五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看着阿乌牯和阿培牯,弟兄俩人品都不错,到底嫁给哪一个呢?阿玉姑娘觉得实在难为情。再说俩兄弟都认为阿玉姑娘是自己先爱上的,都互不相让。最后还是聪明的阿玉姑娘想出一个奇妙的办法,她拿来都是在春天开放的一株马樱花和一株牡丹花苗,叫俩兄弟各自挑选一株去栽,哪个栽的花先开,她就决定嫁给谁。精灵的弟弟阿培牯为了娶到这位美丽的阿玉姑娘,他抢先拿走了那株牡丹花苗,他知道牡丹花苗比马樱花容易栽活,只要天天浇水,就会早早开花,只要牡丹花一开放,自己就能得到美丽的阿玉姑娘。忠厚老实的哥哥阿乌牯,他不慌不忙地把弟弟挑剩的那株马樱花苗拿走了。
弟弟把牡丹花苗栽在门前的院子里,一天浇它三次水,到了二月初,牡丹花枝繁叶茂,果然长出了花骨朵。阿培牯那颗焦急的心,巴不得那鼓鼓的花骨朵一眨眼就开放。但不知为什么,他不停地给它浇水,一天望它几十次,眼睛都看花了,牡丹花总是不开放。
再说哥哥阿乌牯把那株马樱花栽到他经常放牛的山坡上,山上虽说没有水浇花,可是马樱花树很耐旱,到了二月初,马樱花也是枝繁叶茂,长出了鼓鼓的花骨朵。这一天,阿乌牯赶着牛上山去看马樱花是否开了,他走到花树前,看到鼓鼓的花骨朵还是没有开放,他心里也有些着急了。突然有一头牛走到花树前,伸出它那水淋淋的长舌头舔了舔花骨朵,牛嘴里流出的口水浸到了花骨朵上,那些干渴的花骨朵一下子就绽开成几朵又大又红的马樱花。阿乌牯终于得到了心爱的阿玉姑娘。
马樱花开放的这一天正值农历的二月初八。阿乌牯认为他娶到阿玉姑娘,是老黄牛帮了他的忙,就把马樱花采来戴在牛角上,并拿出最好的草料喂养它。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对情人成婚的日子,到每年的二月初八日,都要过马樱花节,大伙聚到一起跳歌,对调子。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给牛招魂戴马樱花。彝族的马樱花节就是这样代代相传,沿袭至今。
牙克石市 是由满语“雅克萨”音转而来。雅克萨为“涮坍的河湾子”。牙克石市附近扎敦河有一个很大的河湾洲渚,故名。免渡河 镇名,滨洲线铁路站地。因免渡河流经境内,镇以河名。“免渡”是蒙古语“门都”的音转,...
大家对加拿大的饮食文化有多少了解呢?由于加拿大是一个移民国家,所以也拥有一个丰富多采的饮食文化。其中,“三不”饮食文化便是别有一番情趣。1、不设烟酒对于中国人来讲,不论是在家里还是到酒店招待朋友吃饭,...
潞安大鼓是北方富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传统鼓书暨鼓曲形式,又称“潞安老调”,因流行于古潞安府(今山西长治)一带而得名,另外还有“干板腔”和“潞安鼓书”等别称。早在清乾隆三年便有驰名于上党一带的鼓书艺人路占元...
所罗门群岛(Solomon Islands)是南太平洋的一个岛国,位于澳大利亚东北方,巴布亚新几内亚东方,是英联邦成员之一。所罗门群岛的首都霍尼亚拉(Honiara),全国有87种方言,通用皮钦语,官...
土库曼斯坦的饮食较为广泛地使用胡椒、洋葱、茴香、薄荷等调味品是土库曼斯坦乃至中亚厨艺的一大特色。比较有名的土库曼传统食品有烤肉、抓饭、烤馕、烤肉饼、炸馓子和包子等,饮料以茶为主,夏天人们往往喝酸骆驼奶...
玻璃银光刻是在制镜基础上进行的美术创作,即在玻璃上作画,故而又称“镜画”。又因其在镜画中的线条都是银色的,所以通称“玻璃银光刻”。约在民国初期,上海市场的衣柜门上出现了一种既具有观赏性又具有实用性的装...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 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
拉洋片,是一种传统民间艺术。表演者通常为一人,道具是一个约一人高两臂宽的大木柜,柜的前面有四个直径二三厘米的圆洞,洞上安了凸透镜,柜子的一侧安装有锣、鼓、镲,由两条小绳控制。透过柜子上圆洞观众可以看到...
利比里亚共和国 (The Republic of Liberia)利比里亚国旗利比里亚国旗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19∶10。由红、白相间的11道平行横条组成,左上角为蓝色正方形,内有一白色五角星。1...
孟加拉国人以米饭为主食,也喜欢各种各样的甜食。他们对中餐倍加喜欢。当地人除了在高级饭馆或正式社交场合使用刀叉外,平时一般用右手抓食取饭。男子和妇女通常是分开就餐。家中妇女常在男子吃过饭之后才用餐。在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