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南罗婺故地的彝族纳苏颇的过年习俗别具特色,各有情趣。纳苏颇称过年为“阔信”。“阔”是年或岁之意。“信”即是“新”。“阔信”就是过年。一般由除夕、大年初一,初二、初三、到十五以后才算是过完年。
“阔信”是彝族民间传统节日中最受重视的一个节日。过年的前一个月,就在做准备工作了。过年歌里唱道:“计算着月份养猪怕猪长不肥,掺合精饲料来催,肥猪肥得站不起来;计算着天数酿酒,怕酒酿不好,盖上蓑衣压上石板发酵,酒味浓郁芳香;砍柴堆成垛,过年柴垛堆成岩。”
过年的日子临近了,孩子们扳着指头数天日,盼望新年早日到来,过年弯弯猪脚是属于孩子的,孩子们还要各自带肉集体去野餐。过年是一年的终点,是新的一年的开始,是新旧年间的界限。除旧迎新,庆祝一年的丰收、康乐,并憧憬未来,预祝新的一年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清净平安。祝愿一年更比一年幸福康乐。
过年是一年中最快乐的日子。在日常生活中,吃饱穿暖就有了如过年时的幸福感。“过年三天尽情地吃,没有吃错的道理。”过年是恭贺新禧、全家团聚、共享天伦之乐、丰衣足食、生活甜蜜美满的时刻,过年活动内容喜庆吉祥、祈求福禄、驱邪避魔、拜祭祖宗等含意。
纳苏颇过年,堂屋里铺青松毛,松树青幽幽,象征永远常青。寒冬腊月里大雪压青松,青松照样青;青松坚韧不拔,象征子孙个个勇敢坚强。青松表粗皮厚,树心里有芳香的松脂,象征着人要象青松一样要有善良心。纳苏颇对松树评价特高。
大年三十,这一天各种各样全部准备就绪后,早早地煮饭,饭熟后,先用一个早已烧红的小鹅卵石,放在一个小木盆,放上青松毛、马桑树枝,然后盛上水,发出“嗤 嗤”的响声,冒出缕缕青烟,在祖灵牌下,到处洁净,是干干净净之意,叫做“打醋汤”。献饭则用一个筛子盛3碗饭,拈上肉、三双筷子、一碗水、一碗酒、青松毛(每敬献一处撒下一点青松毛)、青岗栗树一枝(用一碗水,将树叶拿在火上烧,烧焦状,把叶子楼在清水碗里,这是彝族祖先逝者的茶水)、马桑树一枝(是多,吃不完、用不尽之意),来敬献祖先,敬献堂神、门神、灶神、厩神、或先后逝去没有上祖灵牌的,这个时候孩子们开始燃放鞭炮,主妇们先臼一碗饭、肉给狗吃,因为稻谷种是狗带来的,才能摆开三十晚上的年饭尽情享用。
晚饭后,年轻人到村子里玩去了,老人们开始杀鸡,敬献娘家后边的神叫“聋䀚牲”,还要煮鸡肉稀饭吃,喝酒、老人们唱起过年歌:
稗子长得高,谷子长得矮,
过年的时候,稗子君不用,
只用白米饭,来敬献祖先。
杉树长得高,树松长得矮,
过年的时候,杉树君不用,
只用青松毛,来敬献祖先。
山羊长得高,年猪长得矮,
过年的时候,山羊君不用,
只用过年猪,来敬献祖先。
旧年完新年,新年到来时,
欢乐年夜饭,来敬献祖先,
祖先笑眯眯,保佑着后代。
守岁、放鞭炮、一直乐到凌晨。到了三更,男人要起来烧火煮饭,大年初一女人是不些煮饭的,除非没有男人的,女人可以睡到天亮。男人起来后,首先要划好白柴,因为彝族大年初一是不能烧栗树的(有古老的传说),烧火,将醋汤石放在火里烧,把饭蒸上后,去挑先水,传统习俗叫“新以闹”,意思是抢“福禄”水,有的地方又称为抢“龙”水。
义乌双林寺位于义乌佛堂镇云黄山,该寺建于南梁普通元年(公元520年),由达摩勘基、梁武帝敕建,佛教居士傅大士开创。历经15个世纪,以规模宏大,高僧辈出而名扬中外。北宋时有僧舍1200余间,僧尼2000...
送子龙赴吉州掾宋 陆游我老汝远行,知汝非得已。驾言当送汝,挥涕不能止。人谁乐离别,坐贫至于此。汝行犯胥涛,次第过彭蠡。波横吞舟鱼,林啸独脚鬼。野饭何店炊?孤棹何岸檥?判司比唐时,犹幸免笞箠;庭参亦何辱...
成都人历来称办丧事为“打丧火”。旧时,打丧火分小三天或大三天,视各自情况定,办丧事的过程,都要经历“备后事、送终、设灵堂、打丧火、烧七、除服”等。父母进入衰年,子女要为其准备后事(也有老人自行筹备的)...
《白虎通义》云:丧(sàng)者,亡也。人死谓之丧。何言其丧?亡不可复得见也。儒家讲究事死如事生,既然人活着要遵循礼制,那么人死后也应当遵循礼制,即使现世的人是再也见不到死去的人了。人死之后的礼制,就...
1、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古代称元日,又称正旦、元旦、元正、岁朝、年朝等。《尚书大传》又称正旦为岁只朝、月三朝、日之朝,故又称撊瘮。自从公历纪年为主后,俗将公历一月一日称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便不宜再称元旦...
犹太人爱吃豆子。雅各就是用红豆汤换得了以扫的长子名分和特权。犹太人的主食是饼,有用小麦面做的,也有用大麦面做的,后者一般为贫困者食用。由于饼在犹太人的食物中占头等地位,所以常被视为“生命线”。他们吃饼...
清明节纪念祖先有多种形式:扫墓是清明节最早的一种习俗,这种习俗延续到今天,已随着社会的进步而逐渐简化。扫墓当天,子孙们先将先人的坟墓及周围的杂草修整和清理,然后供上食品鲜花等。由于火化遗体越来越普遍,...
古代元旦不同于我们今天公历新年的第一天,而是指农历正月初一,又名元日、元朔、元正、正旦、端日、岁首、元春等等。宋人吴自牧《梦梁录》曰:“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大年初一,这个一年中最为重要的...
春联,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那时候,春联是刻在门庭木椽或石柱上的,也有的篆刻在悬挂门庭的长幅竹片上。后来又用墨写在丝帛稠带上。到汉代时,随着纸张的出现,人们又将春联写在纸上,并一直延续到现在。春联看...
在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有这样两个村民聚落,一个叫羊獬(包括南、北羊獬两个行政村),一个叫历山(包括东、西圈头等六个行政村)。前者座落于汾河东岸的平原上,后者处于汾河以西的山区,两者相去70余华里。按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