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按气候变化规律将农历一年分为24个节气。以这些节气为主体的农事节日较为准确地反映了四季气候、物候等方面的变化,为安排农林渔猎等生产过程提供了方便。如下所列是最为重要的农事节日。
我国古代视立春为春节,几乎和过年一样重要。立春过后,开始备耕,“牛在田中急”。故自汉朝起,就有祭春牛活动。宋代风行“打春牛”。长沙有送春牛、吃春卷等习俗。送春牛亦名报春、打春、赞春:有人在立春前几日边敲小锣竹板,边唱赞春词,挨户送春牛图。有的人家在墙上贴“迎春接福”、“春到家兴今“春到福临”等红纸条幅。春到之时叫交春,家家鸣鞭炮相迎,有的还对天礼拜,叫接春。如何判断交春时刻?浏阳等地常将鸡蛋竖起,若松手而蛋不倒即是春来了。或将蛋置于水中,交春时蛋能竖起。民间认为,只有这时,才是一年的真正开始,因而有“立春大如年”之说。
这是个古老的春祭祈农节日。我国古代每25户为一社,社有社神,即土地神。立春后第五个戊日叫春社,人人参加社祭,“以卜来岁之稼”。《荆楚岁时记》云:“社日,四邻并结宗会社,宰牲牢,为屋于树下。先祭神,然后享其胙。”古人此日先以佳肴祭把,再分食祭品,最后尽情戏耍,有“一国之人皆若狂”之语。民国以前,湖南农村社日休耕,忌动土。具酒食敬社公社婆,击鼓烧纸,有的搭台唱戏,叫社戏。全体尽皆痛饮,故有“牛歇谷雨人歇社”之谚。
农家是日于暗处点灯,用石灰撤房屋四周及潮湿暗角。小孩点燃一个个爆竹,丢向屋角墙下,边丢边喊:”凉蛰惊蛰,炸得虫蚁笔直”。
农谚云:“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懵懵懂懂,清明下种”。清明前后,虽仍有寒风淫雨,但农家认为季节到了,是播种的时候了。清明踏青挂山更是一种古老习俗。先秦时期,每逢初一、十五都有“士庶人祭其先祖”的活动。唐明皇时,将上坟时间定在寒食节(清明前一天)。宋代,清明扫墓风行全国。长沙风习,清明前几天,由长辈召集家庭成员,用红绿彩纸滚桂山签,或做彩幅。至清明,待祭品鞭炮,由长者带领至先祖墓前,一一铲除墓上荆棘杂苗,加固培土。每人在墓顶插一根挂山签,然后在拜坪摆放三牲祭品,点香烛,烧钱纸,燃炮祭祀。跪拜之后,长辈向年轻人一一介绍墓中先祖的身世后裔及支脉分布情况,告诫后人不忘祖先恩德,不辱先祖。这叫清明挂山。挂山归来,有的还举家聚餐纪念。
相传是日乃牛神生日,农家不役使耕牛,还喂精饲料,有的甚至煮甜酒冲蛋喂之。有的还敬牛王菩萨。谷雨又名茶节,谚云:“谷雨谷雨,采茶对雨”。谷雨前采摘的茶细嫩清香,味道最佳,故谷雨品尝新茶,相沿成习。
长沙有吃立夏粳之习,谚云:“吃了立夏粳,麻石踩成坑”。立夏粳,又名粳坨子,用糯米粉拌鼠曲草做成,吃起来清香柔软。鼠曲草,亦名水蚁草、水菊草、老青。《荆楚岁时记》有三月三“取鼠曲菜汁作羹,以蜜和粉”之记。长沙有的地方还有立夏称人之俗,据说源于三国时盂获每年立夏派人看望并称一称刘阿斗的传说。当孟获看到刘阿斗虽做了俘虏,但越养越重,乐不思蜀,也就没有向司马氏兴兵了。
《荆楚岁时记》有“夏至节日食棕”之载。浏阳北乡则有夏至吃醮坨之俗。醮坨由米磨粉做成,加韭菜等佐料煮食,又名圆糊醮。谚云:“夏至吃了圆糊醮,踩得石头咕咕叫”。民国以前,很多农户将醮坨用竹签穿好,插于每丘水田的缺口流水处,并燃香祭祀,以祈丰收。小孩子和叫化子早待此日,以便到各田城摘取醮坨,乘机饱食一顿。
夏至后卯日为吃新节,家家煮新米饭,做时新瓜菜,称肉打酒(用鱼不用鸡,因谐饥),先敬天地祖先,再盛一碗新米饭给狗吃,然后全家“试新”。民间传说,谷种是狗从王母娘娘那里偷来的,故人们吃新米饭时要记得狗的功劳。有时“头新”尚未收割早稻,则顺延至“二新”(即第二个卯日)试新。由于此节与鄱官节相近,故有人就将“六月六”当作吃新节,谓鄱官试新。
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初伏,四庚为中伏,立秋后初庚为末伏。初伏亦称头伏,中伏称二伏,末伏亦称三伏。长沙民间有起伏吃鸡之俗。民谚云:“起伏吃只鸡,一年好身体。”一般将路边荆熬水,炒鸡时与酒同下,再加生姜,有的一只鸡加半斤姜,所谓“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据说这样能去湿强身。
八月初一俗称芋头节,往往挖一蔸芋头煮食过节,以为这样可促使其生长,有“八月初一锄头响,芋头飞长”之谚。
长沙民间流传:十月初六寒婆生,生管一七(或说十天);十月十六寒婆死,死管一冬。意思是十月初六天气好坏预示十天内的晴雨,十月十六的晴雨预示该年冬天的寒冷,晴则冬暖,雨则冬寒。
农家于冬至日采摘桑叶,用线穿成串,阴干,叫冬桑叶,可治咳嗽、咽肿痛、口疮等症,有“吃了冬桑叶,清热又止咳”之说。长沙人是日开始炕腊肉,将猪肉用盐腕四五天后挂当风之处,叫“冬至肉”,简称“至肉”,也叫风吹肉。然后用木屑、谷糠、桔皮、花生壳等烧烟薰烤,或挂在柴灶、火炉上方薰烟,至其色金红,别具风味,可留至下年夏日。士人有兴者或用墨笔在肉上书写“福”、“寿”、“五谷丰登”等吉利语,待墨汁渗入肉内,切后显出墨迹,更显喜庆气氛。
民间有冬至日吃狗肉和红枣猪油糯米饭,或杀鸡宰鸭之习,叫冬至进补。是日各家族合祭宗词始祖,祭毕聚宴叫办冬至酒,并推年高德助者为房长、族长,剖断家族公私事务。
“双簧戏”在北方各地较为普遍,在南方就比较少了。“双簧戏”的发展历史并不是很长,起源于清朝末年。慈禧太后当权时,常常把外面的著名戏剧、杂曲演员找到宫里为她演唱。在名角中,有个唱单弦的艺人名叫黄辅臣,他...
我的家乡是在湖南省平江县的一个村子,虽说春节是中国传统文化节日,但是许多地方的庆祝方式以及过年方式还是有一定区别的。接下来我为大家介绍一下在我们那边是怎样过春节的。除夕那天我们叫辞年,在上午我们会去附...
提到欧洲或许首先想到的会是德国,与众不同的文化和较好的经济发展速度,在配合独有的建筑风格吸引了不少的朋友,那么德国境内十大城市都有哪些呢?下面就随本站来一探究竟吧!德国十大城市排名1、柏林2、慕尼黑3...
结婚生育,繁衍后代,此乃人生之大事、喜事。从婴儿呱呱坠地,到渐渐长大成人,主家一般要举行各种仪式,庆贺家庭添丁进口,并祈愿孩子健康成长,成龙成凤。分娩 旧时孕妇临产,家人急速请来接生婆为婴儿接生。接生...
惠山位于无锡市西郊,山脚下的泥土非同寻常,宋代大诗人苏轼就有“惠泉山下土如濡”之咏。这里土质细腻,粘度较高,可塑性强,是制作泥人的天然良才。惠山泥人有着久远的历史,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惠山的乡民便在...
古代赞美女人的经典的十九首诗一肤若美瓷唇若樱,明眸皓齿百媚生。亭亭玉立柳腰细,说话笑声燕语莺。二幽兰芳草回眸笑,嫣然婉媚如月明。美目盼兮眉柳叶,巧笑倩兮若吹笙。三山水不厌高与深,沈吟至今青子衿。呦呦鹿...
普贤菩萨,梵音名号Samantabhadra,或Vishvabhadra。音译三曼多跋陀罗菩萨、三曼陀菩萨。又作遍吉普贤菩萨。菩萨。我国佛教四大菩萨(观音菩萨、文殊菩萨、地藏菩萨、普贤菩萨)之一。普贤...
陕菜包含的口味很多,东府,西府,陕南,陕北都是陕西的菜,下面介绍一下东府蒲城当地的美食。1、八宝辣子八宝辣子夹馍,看一眼就让人口水四溢,恨不得咬一口才过瘾!尤其是蒲城特色的椽头蒸馍夹上诱人的八宝辣子简...
过去人们常用半斤八两来形容两个事物是一样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原来我们祖先使用的秤是十六两为一斤,所以半斤和八两就是一样的。我们的祖先为什么定为十六两为一斤呢?是他们不聪明吗?不是的。传说我们的先人观察...
乌克兰人结婚,从说媒、相亲、订婚到婚礼,有一整套习俗。有专职的媒婆,常用“你家中有奇货,我手头有买主”来当开场白,探听口气。如果女方的父母同意这门亲事,就和媒人一起绕桌走三圈,再对神像画个十字,然后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