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正月十八是医生张仲景诞辰日。
南阳医圣祠是我国伟大医学家医圣张仲景墓地所在,香火一直非常鼎盛。与宗教信仰和迷信无关,前来祭拜是因为大家对医圣张仲景的崇敬,在医圣的诞辰日祈福祭拜已经沿习成了一个特殊的民间节日。原来鼎鼎有名的六味地黄丸就是张仲景发明的,一千多年了,让我们受用至今,作为中华儿女真应该骄傲,我们有太多好东西需要珍惜了。
农历正月十八,在白雀园本地是灿龙的日子,灿龙也是当地风土民俗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很有讲究。先是找到有水源的地方(灿完龙后,龙可以顺水而行)摆好了纸,炮。龙头对着要烧的纸,将龙拉直后放在地面趟着。把灯笼燃着的蜡取出来顺着龙一字形的插着地面。把玩龙一套上所糊的纸,撕下来放在火中烧掉。
灿龙排放的顺序是:烧纸,财查,老灯,龙珠,龙神。等炮放完喊灿龙词。然后,龙尾先走,龙头其后默默无语返回家中。
锣鼓不要响一声,今日本来是灿灯。
拜于君来去把御职交,论好合湾了愿心。
众人明约有不尽,莫把小事报于君。
只等来年再玩灯,我接二神下红尘。
青狮送到青山上,龙王送到海中心。
是船送到江中里,是车送到大路行。
自从今日送上天,保佑保佑多保佑,保佑弟子都安宁。
注:合湾就是各湾或各家各户。
金钱村位於香港新界北部,是一个以侯姓居民为主导的村落。据说因村后的山冈状似蝴蝶,而村的地形亦甚浑圆,有若金钱,堪舆家称之为“蝴蝶玩金钱”,因而得名。
虽然金钱村是侯姓村落,村内分两大系:卓峰祖和迪吉祖。元末明初,卓峰公第五子本立由河上乡迁居谷田和吉田,至乾隆末年,其子孙复由谷田迁入金钱村和燕冈村开基。今金钱村的廷惠房、兆富房、祝居房、务琼房、培兴房均为卓峰后裔。至於迪吉祖,迁入金钱村的年份也差不多,18世纪末,迪吉祖的子孙孟郎公和仲郎公自丙冈村迁往金钱,并组成味峰房。现时在金钱村内的“味峰侯公祠”便是这房人的祠堂,但已荒废,反映这房自丙冈迁进金钱的侯氏,财力已大不如前。
在金钱村内,凝聚卓峰祖和迪吉祖两大系的组织,是由以宗福堂名义拥有的宗福神厅。“宗福”的意思,一说是同一“宗”族的人享有同一的“福”份。而这同一宗族,在这里被理解成两大系的侯氏成员。
宗福神厅每年最热闹的日子,除了福德大王宝诞外,便是在正月十八、十九两日举行的洪朝。
洪朝活动的一切开支,均由村内各“门头”平均分摊。“门头”的意思约为一“户”,金钱村习惯,每当一侯姓男丁结婚,便需於每年农历正月初二向村务委员会申报,便可成为一个“门头”。
“门头”亦担当洪朝的“朝首”,代表全村侯氏进行祭祀仪式。根据金钱村的朝首簿,宗福堂的祭祀组织分为十“甲”,每一“甲”内大概有13至16个“门头”,每年一“甲”轮值,负责洪朝的祭祀。
1、开朝:由头戴红巾,身穿战裙的喃呒师傅将烧猪作为朝猪,献给神明。
2、分胙、吃朝粥:在宗福神厅进行分胙(又称“朝肉”),馀下的猪内脏则用来煮粥,给各朝首享用。
3、扒船:在一些相同的仪式中,金钱村的洪朝也有它的特色,例如在扒船的仪式中(观看影片),许多户的门口挂葱蒜等辟邪之植物;而户主除了将代表污秽的麻豆、黑炭和鸡毛撒在船上,还准备炒米饼。可是,这些炒米饼并非放在船上。工作人员手持一红色米斗,将这些米饼,与户主所给的“利是”沿途收集。因此笔者怀疑,这些米饼并非不吉之物,它们与利是一样,是工作人员的酬劳之一。
其实,金钱村正月十九扒船,与战前衙前围村的“天忌”活动,有点相似。
这种正月十九扒船的活动,明清的地方志是有记载的,只是活动名称叫作“天机”,而非“天忌”。崇祯《东莞县志》有云:“正月十九日,俗名为天机籁败,门户插桃枝以辟邪。康熙《新安县志》亦云:“正月”十九日名天机,二十日名籁败,乡人作纸船送耗到门,主人以麻豆置船中,送於郊外,船去则桃枝挂大蒜於门,以辟邪鬼”。根据这些描述,东莞县及新安县村民,会在正月十九进行“天机”仪式,利用纸船送走代表村中污秽的东西。在衙前围村、竹园村和蒲岗村所作的“天忌”,与此大致相同,只是利用草龙船代替纸船而已。但对於金钱村用纸作船的的扒船活动,却是非常吻合。挂大蒜於门,原来是有辟邪作用。可是,为什麽正月十九是凶险之日?
根据一些广东民俗的研究,正月十九是一个凶日。相传共工与人争做皇帝,撞断天柱,把天撞开一个大洞,上天因而有塌下来的危险。女娲於是烧五色石补天,并用芦灰填塞洪水,使人得到安宁。女娲练石补天由此成为一个节令,而广东人亦流传正月十九是凶日,为得太平,遂於当日仿效女娲,用糯米粉煎薄饼祭神,谓之“补天穿”。
因此,金钱村扒船中的部分仪式,包括门口挂葱蒜、每户准备炒米饼,与补天穿这个古老传说有关,是该村每年进行逐疫和驱除污秽的重要仪式之一。
4、劈沙罗:在紧接扒船仪式后,喃呒师傅即进行“劈沙罗”。在仪式之先,喃呒须禀问五方土地能否进行该项仪式,得到确认后,便以长斧将灌注了清水的猪胃袋截破,以此象征去秽。
“龙鱼戏”是流传于福建省武夷山市五夫镇的一种传统民间文化表演活动,其悠久的历史渊源、独特的表演形式和所蕴含的深刻寓意使得这一民间文化活动在千百年的传承中散发出它独特的人文魅力,成为闽北地区民间非物质文...
火笼是客家人特有的一种取暖工具,每到霜降初晓,寒气来袭,客家山区的老人、妇女们就开始与火笼渡过焦孟俩不相离的日子。据说,利用火笼取暖在客家地区有着一千多年的历史。古人在不少诗歌里记载了这个东西,如梁萧...
飞机在起飞和降落是都会有一段很长的间歇过程的,每个地方的地域特征不同当然它的飞机起飞地点也有所不同,有些飞机的起飞和降落的方式都是让乘客们心惊胆战。本站小编为你盘点世界上最恐怖的飞机跑道。1.南极洲的...
在阿尔及利亚无论是见面还是分别时,一般都行握手礼,与挚友见面时,有的也行拥抱礼和贴面礼;见面时问候和祝愿中用的最多的话是:“愿真主保佑你”显得彬彬有礼,他们还喜欢别人称呼他们的头衔或职称加姓。在很多地...
在徽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凡是都有俗成的规矩,比如绩溪县上庄镇范围内,对各种不同的酒席,其席位座次都有明确的安排,不能随意,否则会使欢乐的酒席倒味、不欢而散。在这里,比较隆重的喜宴,有婚宴、寿宴、建房宴...
复活节,是天主教国家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在意大利,天主教徒占全国人口的83%,复活节成了全意大利人的节日,每当节日来临举国上下共同欢庆,热闹程度颇像中国的春节。意大利复活节期间,全国上下几乎每个村...
“鬼火”就是“磷火”,通常会在农村,多于夏季干燥天出现在坟墓间。因为人的骨头里含着磷,磷与水或者碱作用时会产生磷化氢,是可以自燃的气体,质量轻,风一吹就会移动,走路的时候会带动它在后面移动,回头一看,...
摔瓦盆,又叫摔“吉祥盆”、摔“阴阳盆”、摔“老盆”等等,是在我国流传了千百年的一种丧葬习俗。农村的葬礼通常来说,流程都很繁杂,各地的风俗也不一而同。但是有一项传统,却在广大农村都有保留。那就是在出殡前...
鞋为旧时婚嫁吉祥物,主要是着眼于其音,“鞋”“谐”相谐,是夫妇两情相谐、和合美好的吉祥象征。旧时婚俗,新妇嫁妆常备有铜镜和鞋,寓“同偕到老”之意。张云璈《四寸学》卷一云:“今俗新婚之夕,取新妇鞋,以帕...
侗戏相传在一百多年前,由侗族歌师吴文彩创制而成,他在侗族长篇说唱叙事歌的基础上,以汉族传书《二度梅》为蓝本,编出了第一部侗戏《梅良玉》。侗戏是受汉族戏曲的启发而产生的,并在其发展过程中接受了一些如桂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