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安顺市镇宁自治县、紫云自治县、长顺、西秀四县(区)交界处,即革利地区,居住着一支神秘的苗族,他们称其“蒙正”,意思为:遗留在这个地方。“蒙正”分布于上述县(区)68个村,162个自然寨,自称为苗族夜郎竹王的后裔。据近几年来工作调研中发现,这支神秘的蒙正苗族不信神,不信教,只敬奉祖宗竹王,竹王成了维系一个家庭的人身依附。生需要得到竹王的保护,死后也要得到祖宗竹王的承认。因此,男性成人都要举行仪式供竹王,死时用供的竹片陪葬,有了竹片为证,到阴间祖宗才承认。妇女用两块竹片髻在头顶上,以示对竹王至高无尚的崇拜。
《后汉书》卷八十六·《南蛮西南夷列传》第七十六曰:“夜郎者,初有女子浣于遯水,有三节大竹流入足间,闻其中有号声,剖竹视之,得一男儿,归而养之。及长,有才武,自立为夜郎侯,以竹为姓。”这是史书的记载。蒙正苗族他们多年以来自称为夜郎竹王的后裔。
供奉“竹王”是革利地区苗族群众男性成年人一生中的大事。男性成年人一生中供竹王最重要的有三个环节。
在“蒙正”苗族同胞的堂屋,家家户户都供奉着夜郎竹王的画像,以示对竹王至高无上的崇拜。“蒙正”苗族的竹王崇拜,传承了史书上记载关于竹王传说的“活态”文化,夜郎国虽然已经消失了两千多年,但它的“活态”文化还在民间。
每年农历二月十二是夜郎竹王后裔的传统节日“竹王节”,居住在安顺市的镇宁、西秀、紫云和黔南州的长顺、罗甸等县的自称为夜郎王后裔的“蒙正”苗族同胞,纷纷前往镇宁自治县江龙镇猫猫冲村祭祀祖先夜郎竹王。
由于该蒙正苗族的竹王崇拜活动日益隆重并有一定规模,2007年,蒙正苗族的竹王崇拜已列为贵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这不仅对贵州文化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更为重要的是填补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完整。
在镇宁这块热土上,不仅有夜郎竹王后裔,而且有古代竹王城、竹王祠遗址;不仅有竹王坟,而且还有刻在大石头上的古夜郎天象图;不仅有“活人坟”墓群古遗址,而且在蒙正苗族中还有传承了2000多年的夜郎王自制的王印。2006年5月26日 “夜郎王像”问世;2007年5月26日经北京文物局专家鉴定,夜郎王印为汉代文物;2007年10月30日中共镇宁自治县委、县人民政府在贵阳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夜郎王印落定镇宁”。
竹王节其祭祀按蒙正苗族祀祖程序给祖先“竹王”洗脸、祭酒、祭饭、放魂、烧卦后,竹王后裔代表向祖先竹王举行祭拜。
竹王节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竹王后裔在长期的历史生活中积淀形成的节日,有一整套世代相传、富有民族特色的文化,蕴涵着独特的文化记忆。
从蒙正苗族的民俗事象中看“竹王崇拜” 过程,最重要的表现有以下五个环节。
供“竹王”是蒙正男性成年人一生中的大事。一般在成家后,首先要用一头母猪来先祭给竹王,然后才能举行供竹王仪式。束供“竹王”的时间是在冬、腊月举行,安竹王位全由祭司主持,祭司有专用的一对竹挂,其程序是:
祭床:祭床由祭祀师来做,用四根木棒,做成三尺长,三尺高,一尺五寸宽的两层祭床。上层用13条竹片,13块杉树皮铺上,在杉树皮上摆一块蜡布,用竹片做13把弓箭摆在竹床上。下层用三条竹片,三块杉树皮铺上,在杉树皮上摆上三个土碗。祭床做好后,把事先准备好的母猪的四只脚捆起,抬到堂屋里,用根木杠子压着。祭祀师坐在堂屋中间面对祭床,女婿身着衣裙坐在祭祀师的右侧,伴为一对夫妻。祭祀师边念祭词边问,女婿边撕麻边回答。
祭词:“今天是竹王的好日子,某某家备办得一头母猪来祭给竹王,是为祖宗清根。竹王是从哪里来?他们又到哪里去?啊!竹王是从天上来的,来到房上,来到楼上,来到蜡布上,来到木鼓里头,快倒茶!老祖公来了,有香烧香,无香就杀母猪当……。
上粮给竹王:在当初,有金米银米吃也吃不完的时候你不来,今天吃完了你才来,今天供祭给你,一碗、两碗,十升、一斗、十斗、一石……。
用母猪肉祭供竹王:祭祀师把祭词念完后,把母猪杀死,煮熟后,把母猪肉摆在竹床上祭供竹王,通过祭供竹王后拿分给主人家、祭祀师、女婿。主人家得一前脚左腿,祭祀师得一前脚右腿带脚(因祭司要走路),女婿得猪尾三叉骨及尾巴,用三只筷子穿祭供的三串肉(肉、心、肝、肺、肠、腰子各一小块),主人家、祭祀师、女婿各得一串。
封口舌:封口舌用三个猪蹄叉摆在个筛子里成三角形放在堂屋里中地下,祭司手中提三根竹签、三根茅草纠,口中念念有词:“比苦来帮忙,有人乱说主家,叫他的嘴烂,有人要来扰乱,叫他的脚断;三根竹签、三根茅草纠封他的嘴,穿他的喉,叫他说不出话,亨不出声。”念完,祭司用手中提的三根竹签、三根茅草纠在摆猪蹄叉竹筛上扫三转“封口舌”完。
最后,由女婿抬祭床走在前面,在场一人抬摆猪蹄叉的竹筛走在后面,三个寨老跟在后面。祭床丢在三岔路口,三个寨老在三岔路口拿竹筛里的猪蹄叉各吃一个,吃完提起竹筛返回。
安竹王位仪式到此结束。
蒙正苗族供“竹王”是由家族自己来办理,不用祭祀师。举行供竹王的程序是:
打粑粑来祭供竹王:用30斤糯米蒸熟后分三槽打,第一槽打好后放在簸箕里,先掏第一个大的为竹王的放在一边,其他的掏下捏成小粑粑待冷后装成一袋;第二槽打好后掏下捏成小粑粑待冷后装成一袋;第三槽打好后掏下捏成小粑粑待冷后装成一袋放好待第二天用于摆祭竹王。
举行掩口舌活动: 为保证第二天祭供竹王活动的安全顺利。晚饭后先用一只大公鸡来掩口舌。其做法是:坐堂屋中烧一笼火,家族中都围坐火边,由一个人一只手提竹卦,一只手提一只大公鸡,另一个人手里拿着5棵竹签,边掏暴格骚叶子(一种植物树的叶)穿在竹签上,掏下几皮暴格骚叶丢在火里烧炸,口中念念有词:……。意在保第二天祭供竹王活动的安全顺利。
请竹王到家来首坐:把封口舌和扫屋程序做完后,正式请竹王来堂屋里首坐,由家族中一人手提竹卦,首先念道:“竹王老祖公。今天是你的好日子,请你到家里来首坐,我先祭一道酒、肉给你吃,今晚和子孙们欢乐一夜,明天再用羊、猪祭给你”。祭毕就起鼓起芦笙,起鼓起芦笙后两人吹芦笙,一人击鼓,两人吹调芦笙后,一人唱古歌:……。
用粑粑、酒、猪、羊祭竹王:第二天在堂屋里举行祭供竹王仪式。堂屋神龛下面摆放一块竹席,首先在竹席上用耙粑摆祭给祖宗,摆成5排,每排11个,共55个。在每个粑粑上面放上一块小竹片,粑粑前面摆放一对竹卦。第一个大的为竹王的,其它的为家族中死去五代各祖宗的,逐一请到各祖宗来就位,用粑粑摆祭三次后;接着给竹王祭酒,同时也要请家族中死去五代各祖宗都来陪竹王喝酒;祭酒后先用一头猪祭给竹王,然后再用一只羊祭给竹王。
为“竹王”举行欢庆活动:竹王偶像束好后立在一个竹簸里,请竹王老祖公坐堂屋神龛中间看子孙们表演摔跤舞。此时家族中在堂屋里举行摔跤舞表演活动,摔跤舞3人组成,一男人吹着芦笙走在前面,一人跟在后面边走边舞,一男伴女装身挎一竹兜,竹兜里装着稻草,两只手端着一竹筛跟在后面,边走边舞,用竹筛去处着前面男人的屁股。边走边舞,用竹筛去处前面男人的屁股三次后,走在前面的这个男人调转回来,女的把竹筛放下,两个抱起就摔起跤来,摔跤舞要摔三次,其中:女的要倒两次,男的只能倒一次。如扮女的劲大摔不倒,站在旁边的都要帮忙男的,伸手去拉女的脚,站在旁边的男女老少哄堂大笑。
请竹王偶像供在楼上:举行摔跤舞活动结束后,就请竹王偶像去供在堂屋楼上,竹王偶像在竹筛里,一人两手端着竹筛往楼上走,边走边问?一人在楼下回答。供竹王偶像的对话是这样的:端着竹筛的人问:“这里是竹王老祖先的坐处,是不是?”答:“不是,那里是子孙们玩耍的地方”。问:“这里是竹王老祖先的坐处,是不是?”答:“不是,那里是鸽子在的”。问:“这里是竹王老祖先的坐处,是不是?”答:“是,那里是竹王老祖先的坐处、在处”。抬竹筛的人把竹王偶像插在堂屋楼上,插放好后面对竹王偶像念念有词说:“竹王祖先,今后五黄六月,吃麦吃荞,怕子孙们不懂事,大意动着你的胡子,你老祖先不要多心,不要生气;二、三月间,如发生不测,抢救不得竹王祖先头发胡子,你老祖先不要多心,不要生气”。竹王在楼上洒下银子来:请竹王偶像去供在堂屋楼上供好后,把头天打好的糯米粑粑拿到楼上去,一人在楼上边念边把粑粑一把一把的撒下来,说是竹王老祖公撒银子下来了,在堂屋里的大人小孩都争着抢粑粑,谁抢得多表示财运好。粑粑要双不要单,参加的人抢的粑粑最后自己数,如是单的自报后由撒粑粑的人给补为双数以示吉利。
摔瓦盆,又叫摔“吉祥盆”、摔“阴阳盆”、摔“老盆”等等,是在我国流传了千百年的一种丧葬习俗。农村的葬礼通常来说,流程都很繁杂,各地的风俗也不一而同。但是有一项传统,却在广大农村都有保留。那就是在出殡前...
鞋为旧时婚嫁吉祥物,主要是着眼于其音,“鞋”“谐”相谐,是夫妇两情相谐、和合美好的吉祥象征。旧时婚俗,新妇嫁妆常备有铜镜和鞋,寓“同偕到老”之意。张云璈《四寸学》卷一云:“今俗新婚之夕,取新妇鞋,以帕...
侗戏相传在一百多年前,由侗族歌师吴文彩创制而成,他在侗族长篇说唱叙事歌的基础上,以汉族传书《二度梅》为蓝本,编出了第一部侗戏《梅良玉》。侗戏是受汉族戏曲的启发而产生的,并在其发展过程中接受了一些如桂戏...
郑州清真寺因地处北大衔,故又名北大街清真寺、北大清真寺或北大寺,是伊斯兰教在郑州建造最早、规模最大的清真寺。伊斯兰教与其它宗教最不同的一点是民族与宗教合一,哪里有穆斯林哪里也就有清真寺。所以郑州伊斯兰...
顺德本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仅有发音盏鬼的顺德话,更有朗朗上口的俗语和接地气的方言。“唔使问阿贵”释义:对某个判断十分有把握、认为必然如此。带有一定的贬义色彩。例句:“唔使问阿贵”,尼件事肯定系...
甘肃庆阳饮食文化饮食庆阳素以小麦为主,辅以糜子、谷子、高粱、荞麦,六七十年代又引进玉米。面食为基本主食,杂粮搭配食用。过去向来流行一日两餐,早九时前为早餐,下午四时左右为午餐。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
王铎,字觉斯,号痴庵、嵩樵,别号烟潭渔叟,河南孟津人,世称“王孟津”,有“神笔王铎”之誉,明末清初时的著名书法家。官至礼部尚书,精行、草书,兼能画山水、竹、兰。有书法史论家认为,王铎的书法艺术成就不仅...
德化九仙山下,大铭登地,有一株与茶丛不同,其味道也不一样的茶树,人们称它祖师公茶。相传,明万厉年间,史云济儒士,看到九仙山荇菜的灯火明亮,要到荇菜坐化。来到这里,有一位老大娘,安排他吃住,热情接待,他...
祝酒的传说 在不同场合,都有可能被提议祝酒。祝酒的历史可以一直追溯到开始有历史记录的年代。古代的勇士向他们的神祝酒。希腊人,罗马人如此,古代的北欧人则相互祝酒。几乎每一种文化都有祝酒的习俗,最终演变成...
拉壶为印度神话其中之一是海界中的海神,出生时是只巨人,半人半兽的身体,住在海中的宫殿中。据早期所流传下来的故事,拉壶因犯错得罪了天神而被打入人间变成乌龟,其用意是为了让他体会民间疾苦及有所改进。时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