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去世后,要举行追悼埋葬仪式,俗称“发丧”。旧时,根据家庭条件的不同,发丧的形式和规模也有很大的差异,但总体仪式大致相当。
病人即将咽气(或咽气后),由亲邻帮助穿送老衣。衣裳必须是双层夹衣和棉衣,扣子全用带子代替。咽气后,将遗体放在堂屋当门的一张床上,俗称“上灵床”,意为寿终正寝。死者脸上盖“蒙脸纸”,双脚用苘束住,袖内放“打狗饼”。灵床前放一张桌子,其上放“长明灯”、“倒头饭”,大门旁放置“隐身草”。同时将内装纸钱并写有死者名字和住址的纸褡子烧掉。
人死后的当天或第二天即派人到各亲戚处报丧,俗称“送信”。女儿、女婿、姊妹等至亲,接到报丧后立即前去吊孝,一般亲朋则在下葬当天前去吊唁。
老人去世后,子女和近门晚辈要戴白帽、穿白大褂。儿子腰间要系一束茼,耳上系棉球,俗称“披麻戴孝”。根据和死者的关系远近,孝服有所不同。丈夫去世,妻子也要穿孝;妻子去世,丈夫则不穿孝。
人死后,棺木放在堂屋当门,两旁铺上麦秸,子女跪守东西两旁,谓之“守灵”。发丧时在堂屋门前搭一棚子,俗称“灵棚”。内置一桌,其上摆放祭品及灵牌或遗像。近支男性晚辈在棚内两厢跪棚。
先由子女给死者净面、梳理。棺底铺草木灰,然后将遗体放入棺内,谓之“入殓”,又称“成殓”。
钉棺盖前,由死者老娘家的人(死者系女性则由娘家的人)验看,俗称“观殓”。钉棺盖时,由死者老娘家的人(死者系女性则由娘家的人)砸第一锤。俗称“引钉”。
扎纸。老人去世,子女要为其扎纸楼、纸人、纸牛、纸马、纸轿等,入葬后焚烧。
老人亡故,遗体安放三天,俗称“撂三天”;也有遗体安放七天的即“一七”发丧。正式吊唁在下葬前进行。亲友带着祭品、锡箔、丧幛、礼钱等前往吊唁,俗称“吊丧”。祭品有“三牲一案”(鸡、鱼、猪头);“三牲供”(鸡、鱼、肉);“腥供”(一块肉);“荤供”(油炸供品);“果供”(几样糕点),果供最重者为13样糕点,俗称“十三色”。丧幛为8尺左右的布料,其上挂以简单悼词,如“风范犹存”等;如死者系女性,悼词多为“驾归瑶池”等。吊唁活动由礼相大傧指挥,俗称“大执”。吊唁者分批进入灵棚向死者牌位或遗像行“三跪九叩”礼。祭奠时,守灵儿女嚎啕大哭,唢呐伴奏哀乐。
发丧之日,客人到齐,祭奠完毕,便宴请客人。俗称“喝豆腐汤”、“喝杂菜汤”或“吃酸馍馍”(有的地方举行葬礼后宴请宾客)。孝子依次到丧宴前叩头,谓之“安饭。”
宴客后,即发引:由长子或长子孙执幡率孝子在前,灵柩居中,一般由16人拱抬,徐徐前行,女孝子随后,男女孝子均执“哀棍”,在哀乐伴奏下嚎啕大哭。灵柩行至街心停放,棺前置一方桌,其上摆放祭品及死者牌位或遗像,亲友依次祭奠行“四拜礼”。谓之“路祭”。祭毕,灵起时,长子或长子孙由两人架着将面前陶盆摔碎,谓之“摔牢盆”。送葬途中,男孝子依次在前,女孝子及至亲将灵柩送至墓地,其他亲友停送。
灵柩抬至圹穴,孝子嚎哭,唢呐伴奏,棺木徐徐放入圹穴,放正后,上至亲墓祭。如死者系女性,还要征求娘家的意见是悬棺祭或落棺祭。祭毕,孝子将哀棍投入圹内并围圹穴走一圈,边走边撒土,以示掩埋,然后由忙丧的人埋葬,上筑坟头。入葬后,死者的儿媳抢先兜一兜土往家里跑,传说谁先跑到家里,日后会有福气。孝子到家后只哭三声,葬仪即告终止。
入葬后第二天,孝子要设宴招待大执客、男执、女执、大帐等为丧事操劳的人,俗称“谢执”。孝子见到人,不论辈分高低,都要磕头。俗语“孝子头,满街流”。如死者系女性,谢执的第二天,孝子要有带着礼品去看望老娘家的人。
十里不同俗。各有各的规矩和说法,曲阜:
孝:指白布。儿孝缠头后系,腰麻、鞋全复白,裤腿系白布条。女、儿媳头白色搭头头顶麻线。腰鞋腿同儿。侄子白色两尖孝帽。也就是跪棚谢客的人选。孙白色圆孝帽头顶蓝布包棉花的揪。孙女白布搭头头顶蓝色布条,重孙,白色圆孝帽头顶红布包棉花揪。重孙女,白色搭头红布尾条,未婚女搭头漏头顶,女婿白帐斜肩腰系百腰带,孙女婿蓝帐斜肩腰系蓝带,以订婚未完婚的孙女婿为贵客,为红帐红腰带,磕头需要红地毯。需要老亲家的两人搀扶孝子帮助摔盆。这是曲阜丧葬礼仪。外人一看就知道所有人的身份。
在我国,传统的四时八节几乎无一不是以“吃”为主题的。地处渭北的澄城也不例外。特别是一进入腊月,各种各样以节日为名义的炊烟飘荡在古徵大地,把城乡的年味熏染得一日浓似一日。第一个节日便是“五豆节”,即腊月...
儿时,我的家乡霍岳一带,妇女们常常喜欢在端午节缝制布猴。每到这天,小孩子胸前都佩戴着五彩的布猴饰品,一个个风光招摇地走出来,或吃着粽子,或舞着艾条;新女婿则提篮打扇给未过门的新媳妇送端午礼来了。端午礼...
宝马是世界著名的豪车品牌,已有百年的历史。虽然宝马不想奔驰那样推价格多极其昂贵的超跑,但是在普通车型中的价格也是非常突出了,定价大多在30-200万之间。那最贵的宝马多少钱呢?,目前宝马推出的最贵的车...
很久以前,在乌蒙山脚下,白水河象一条驯顺的解银龙,平稳地在山谷间流淌,浇灌着两岸田坝里的稻田。这里的布依人民,依靠这银子般的白水,勤劳地耕种,和平和生活。大家团结和睦,亲如一家。后来,白水河上游的上硐...
兴宁并非无战事之福地,“长毛”——太平军在横扫大江南北之后,同样把战火烧至古齐昌。清咸丰九年(1859年)3月20日黎明,“长毛”首目石镇吉、石镇常攻下梅州后,25日攻兴宁城。时知县彭蕴炜利用坚固的明...
每年的农历正月十四日,徐闻县龙塘镇赤坎仔都在村前的海边举行隆重的奠海仪式,祈求风调雨顺,鱼虾满仓!独特的场面吸引着众多人的眼球。当天早上六点开始,来自该村境的各路游神队伍便开始吹响集结号,旗手队,醒狮...
“目瑙纵歌”,景颇语意为“大伙跳舞”。景颇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一般于每年农历正月十五以后的九天内择双日举行,节期三至五天不等。目脑作为一种大型的群众性歌舞活动,其由来已久,历史上,每逢丰年,出征、凯旋...
耿村隶属河北省藁(gǎo)城市常安镇,西距藁城市12公里,古属中山国。明太祖朱元璋义父耿再辰死后封王葬于此地。为纪念耿再辰而设立的四月初一到初四的耿王庙会吸引着方圆百里的善男信女和各路商贾。庙会中有唱...
畲族(shē zú)自古以来就有练拳习武的习惯,各村设馆习艺,农忙务农,农闲习武,练武之风颇盛,历经千百年而不衰。畲族武术分为拳术和棍术两种。拳术有畲家拳、八井拳、蓝技术拳、法山拳、连环拳、八发拳、翻...
广灵县剪纸历史悠久,距今已有3000年的历史,被誉为“中华民间艺术一绝”。其剪纸以刀刻为主、剪裁为辅,阴刻为主、阳刻为辅。这些作品艺术意境深邃厚重,乡土气息浓郁直接,工艺手法细腻生动,审美情感朴实真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