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TAG信息列表 > 沈氏八龙

沈氏八龙

沈自继(1585——1651),字君善,号宝威,别号碍影居士,沈珫次子,平湖人。明末清初诗人。明诸生。明亡隐居平邱。著有《平邱集》4种。见《全明词》。……[详细]
沈自征(1591~1641)明代曲作家。字君庸,吴江(今江苏苏州)人,国子监生。沈珫三子,沈璟侄,胞姐为明末才女沈宜修,其妻张倩倩才情亦极高。自幼高才自负,少喜谈兵,天启年间,因贫无策,北上燕京,游历于西北边塞,窥察地形,将山川陆原要害熟记于心,崇祯三年(1630)永平副使张椿延为幕府,为……[详细]
沈自友(1594—1654),字君张,沈珣长子。治书,补县庠生。参与校阅《南词新谱》。著有《绮云斋稿》。……[详细]
沈自籍(1595—1670),字君嗣,号啸阮。沈琦四子,治书,补邑庠廪膳生。顺治七年(1650)充清贡生。九年,授庐州府无为州训导,升武进教谕。著《啸阮集》。……[详细]
沈自炳(1602—1645),字君晦,号闻华,沈珫五子。治书,补邑庠廪膳生。崇祯二年(1629)同弟自駧入复社。崇祯十七年(1644)以恩贡授中书舍人,后参史可法幕。加入明末江南起义军吴易军中,战败,同弟自駧自杀。著《丹棘堂稿》。……[详细]
沈自然(1605—1643),字君服,沈珫七子。治书,补县庠生。与祁彪佳交好,游寓山水,以作诗送祁彪佳。著《来思集》、《闲情集》。……[详细]
沈自駧(1606—1655),字君牧,沈珫八子。治书,补仁和县庠生。与兄自炳加入吴易军,兵败自杀,著《亡友五君传》、《贺铁庵传》、《兄君庸公传》。……[详细]
沈自东(1612—1688),字君山,号恬静,沈珫十一子。补嘉善县庠生。参与校阅《南词新谱》,著《小斋杂计》……[详细]
“把玩”既是一个名词,指能握在手里触摸和欣赏的玉器雕件或核雕等。又是一个动词,握在或置在手中赏玩。“把玩”源于汉隋,最初是在帝王将相、达官显贵、文人墨客之间把玩,逐渐扩散到其他各社会阶层,经过两千多年……[详细]
酥丝饼  “半疙瘩”是襄垣县的一种名小吃,原名“酥丝饼”,色泽金黄,酥脆干香,食后余香,魅力无穷。它是取发酵面肥掺入干面粉加碱液揉匀扎透,制成椭圆形饼子胚,一切为二,放在鏊上用炭火烙烤而成的烧饼,因是半个饼子故称“半疙瘩”。  为什么叫“半疙瘩”呢?相传,王莽篡汉,汉室后裔刘秀举兵反莽。但……[详细]
新郑丁家粉蒸肉始自清末丁家饭庄,距今有一百二十年历史,曾经皇帝  御厨指点,会南北风味精华,在传统基础上创造的一道名菜。新郑古为"九省通衢",南北交通要道,行人很多。清末民初住在城里"察院"来往京城的皇差,常到北街丁家"萃宾楼"用饭,把南北各地风味,官府烹饪技艺传到这里。又经丁家五代一百多……[详细]
普陀宗乘之庙位于河北省承德市避暑山庄北,狮子沟南侧,占地22万平方米,为承德外八庙中规模最宏大者,建于清朝乾隆三十六(1771年),是乾隆皇帝为了庆祝他本人60寿辰和他母亲皇太后80寿辰而下旨仿西藏布……[详细]
电白花生是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县的经济作物之一,花生大面积种植于以林头镇为中心的花生种植区,主要用于榨油。电白花生油是广东最受群众欢迎的食用油之一。花生果经加工可制成美味副食。   电白花生的营养价值之高,就连被称为高级营养品的一些动物性食品,如鸡蛋、牛奶、肉类等,在花生面前也甘拜下风。花生的……[详细]
明洪武年间,每年岁贡梅鲚鱼万斤,故梅鲚鱼又称贡鱼。梅鲚鱼肉质肥嫩鲜美,营养丰富,其嫩骨与卵含有大量的钙质。太湖生产的梅鲚鱼,小部分供应市场,大部分晒干后远销,还加工成烤梅纺、鱼糜和罐头制品等。太湖年产梅鲚鱼700吨左右,8~10月 是梅鲚旺讯,产量占全年80%。……[详细]

欢迎各位网友积极参与,共同创建我们美好的家园。如果您有介绍家乡的文字、图片,欢迎与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网站合作 我要供稿 粤ICP备17154672号-3
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E-mail:service@ke2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