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秋岳(1901--1936),女,朝鲜族,原名金锦珠,别名张一志,外号小黑李子。1901年,生于朝鲜平安南道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5年初,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在黄埔军校工作。1927年8月,党组织派她去苏联学习。1930年春回国后,在中共满洲省委工作,担任过县委委员、妇女部长、镇北区……[详细] |
王金才(?--1945.8.10) 王金才伪满警尉,1944年12月担任通河县思想矫正院看守,监狱副队长。因无辜群众被"矫正",激起对日寇的忿忾。他秘密组织15名警察,在1945年4月5日零点举行-,砸开监狱,放出被押群众,火烧伪县公署和警察署。震撼了通河全城,许多居民也纷纷加入……[详细] |
殷成祥(?--1937.12) 祥顺南六方人,伪自卫团长。1934年8月9日决然领本团士兵和全家,走向抗日救国的道路。1935年3月1日,该部联合"密林"、"要中国"后,组成300余人的队伍袭击伪凤山县公署。缴获伪警察的0弹药,击毙伪警察署长,俘虏凤山县伪官吏4人。1935年11月,殷成……[详细] |
李绷哥替(1895--1937.4) 李绷哥替汉名李宝太,人们习惯称他"大李"。 李桂下布(1914--1937.11),李宝太的儿子,人们习惯称他"小李"。 李桂艳丽,李宝太的女儿。汉名李桂香。 李家父子是鄂伦春族猎民,由于反动统治阶级的压迫和-,迫使他们流浪在深山老林中……[详细] |
李福林(1907.5.21--1937.4) 李福林,又名崔东范。朝鲜咸镜北道稳城郡人。是哈东游击队领导人之一。 1918年随父来吉林和龙县,1929年参加抗日组织,满洲省委先后派他到宁安县东京城和海林、阿城县搞农-动。时隔不久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0年11月在阿城县海沟一带做……[详细] |
魏一与(1927--1946) 魏一与,中共党员。1946年初,经北满分局分配到通河县,担任县大队和城防司令部政治委员。当时,通河县刚解放,土匪猖獗,全县正开展剿匪斗争。1946年6月,魏一与率领县大队在清河区大、小古洞山区清剿土匪。一天,在清河区瓦窑屯与土匪"四海"相遇,魏一与在指挥战……[详细] |
王玉玺(1928--1946.5) 王玉玺,汉族,中共党员,原籍山东省。1946年初,经北满分局分配到通河县工作,任清祥区区长。区中队由于初建,人员成分不纯,土匪混入,以朴德胜为首预谋叛变。区主任潘恩波与王玉玺已有察觉,以去县开会为名,准备逮捕叛乱匪首,整顿人员。5月17日凌晨,王玉玺等……[详细] |
高铭三(1892--1954.4) 高铭三,辽宁省黑山县人。兵痞出身,16岁当学徒,不久投东北军当兵。1927年得到马占山部焦团长的青睐,任该旅上尉副官,随团驻防通河。高铭三善于投机钻营,临机应变,不久,又被伪县参事官内田武夫器重,委任他为县警察大队长、治安队长、森林警察大队和凤山警察署……[详细] |
李东光同志生平(1922-2010)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红军老战士、哈尔滨工业大学原党委书记、离休干部李东光同志因病于2010年9月2日16时30分不幸逝世,享年88岁。 李东光同志生于1922年5月2日,黑龙江省通河县人,汉族,1935年4月参加革命工作,1938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详细] |
土家族人民喜欢山歌,也喜欢跳舞,尤喜摆手舞。每年正月初三到十五(也有初一的,因地不同),青年男女便聚齐鸣锣击鼓,摇摆呐喊,在摆手堂前,身披被盖,手持棍棒,边唱边跳。有的地方在摆手堂前还设有土王庙,庙前……[详细] |
三清土蜂蜜产于江西赣东北山区怀玉山、三清山一带高山崖洞、树林及农家土蜂之中,土蜂酿百花之蜜,是大自然的精华所在。土蜂蜜每年割蜜1—2次,酿蜜时间长,蜜的浓度高、品位好、香味浓、甜度纯、营养全面,保健功能极佳。《神农本草经》把土蜂蜜列为蜂蜜之上品。土蜂蜜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微量……[详细] |
新郑丁家粉蒸肉始自清末丁家饭庄,距今有一百二十年历史,曾经皇帝 御厨指点,会南北风味精华,在传统基础上创造的一道名菜。新郑古为"九省通衢",南北交通要道,行人很多。清末民初住在城里"察院"来往京城的皇差,常到北街丁家"萃宾楼"用饭,把南北各地风味,官府烹饪技艺传到这里。又经丁家五代一百多……[详细] |
陵川土鸡蛋 土鸡是完全散养的,每天在林地里活动觅食,只吃虫子、野草等天然食物。这种鸡因为营养不均衡,下的蛋个头比较小,但因为土鸡吃绿叶菜较多,蛋黄中的类胡萝卜素和维生素B2含量高,因此蛋黄更大,颜色更深一些。营养学研究发现,散养鸡与喂饲料的鸡所下的蛋相比,其脂肪含量、维生素E含量、长链多……[详细] |
甘肃陇中地区地处甘肃中部,横跨白银、定西、天水、平凉四市的靖远、会宁、安定、通渭、渭源、陇西、临洮、秦安、甘谷、武山、静宁等县的部分地区。位于黄土高原北部。在这一地区,遍布各个城镇乡村落的庙宇和虔诚的……[详细] |
腊肉的沿革已无从考究。在乡村,每年腊月都有宰“年猪”的习惯,这是他们展示丰收,欢庆新年的标志。由于年猪一般在腊月宰杀,其肉色泽如腊,故以“腊肉”成名。腊肉的制作既简亦难。年猪宰杀后,将抹盐的肉条置于陶缸中,一个星期以后,见缸底盐水渗出,便可上吊熏炕。炕常年烧的是木柴。在这样的炕上熏干而成的……[详细] |
欢迎各位网友积极参与,共同创建我们美好的家园。如果您有介绍家乡的文字、图片,欢迎与我们联系 |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网站合作 我要供稿 粤ICP备17154672号-3 |
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E-mail:service@ke2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