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TAG信息列表 > 顺平县旅游

顺平县旅游

顺平万顷桃源农庄民俗文化园位于河口乡、白云乡(县城西北10公里处),顺平伊祁山景区被命名为首批“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顺平万顷桃源农庄民俗文化园”,成为农业生态观光游很好的游览点。在这里,你不仅可以买到无公害的绿色产品,还可以休憩、娱乐,领略浓郁的田园风光——在伊祁山看万亩桃花,观马耳……[详细]
唐河漂流位于顺平神南乡北神北村(县城西北35公里处,距龙潭湖10公里),唐河顺平段漂流是顺平第一届桃花节期间增添的旅游项目。唐河发源于山西灵丘,流经顺平神南乡10公里,水随山势,时缓时急,且水量丰富,旱季最少不低于5个流量,是在唐河进行漂流活动的最好水段。唐河两岸风光秀丽,稻田成方,阡陌纵……[详细]
龙潭湖风景区位于顺平神南乡龙潭村(县城西北45公里处),总面积50平方公里,植被覆盖率达98%,夏季平均温度不超过23度,昼夜温差大,气候凉爽,空气清新,风光秀丽。龙潭湖从南到北长达3000多米,曲折多变,如神龙,其见首不见尾。湖中有半岛,鸟瞰似凤,称凤凰岛,湖岛合一,恰似太极阴阳鱼,为鬼……[详细]
腰山王氏庄园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王氏庄园坐落在顺平县腰山镇南腰山村,在保定市正西25公里处。庄园始建于清顺治初年,是王氏先祖王希衮所建,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是华北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清代大地主兼巨商的豪门巨宅,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庄园占地279亩,原有50多套宅院、……[详细]
杏唐沟景区  杏唐沟景区位于保定市顺平县神南乡西北两公里处。由保阜路转顺神路可达距保定市60公里,是旅游休闲的理想场所。景区原为道教圣地,全长10余华里,沟内野花遍布,蜂飞蝶舞,林木茂盛,鸟飞蝉鸣,各种野果伸手可取。谷地溪水潺潺常流不断,飞瀑深潭错落其间,水质清澈,鱼虾可见。在沟的深处,有……[详细]
天湖自然风景区  顺平县天湖自然风景区位于保定地区顺平县神南乡境内,由保阜路转顺神路或由保涞路皆可达,距保定市87公里,是山水自然风光景区。1971年5月开始动工,在龙潭村修建一条高273.5米,长303米,顶宽4米的拦水坝,拦截由涞源、易县流入的两条山泉水,至1975年第一期工程峻工,从……[详细]
伍侯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伍侯塔坐落在顺平县城东北15公里腰山乡南伍侯村西北隅,系辽代建筑,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目前塔基和塔身都有不同程度风化。  该塔坐北朝南,为六角密檐式五层空心砖塔,。全塔由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塔基又分毛石基、砖基,毛石基平面呈六边形,高0.9米;砖基……[详细]
白银坨省级森林公园位于顺平县神南乡境内,西邻顺平龙潭湖,位京、津、石腹地,距保定市区60公里,顺平县城50公里。白银坨是保定西北部太行山脉第一道高峰区,海拔在520米-1008米之间。园内植物资源丰富,林木覆盖率达79.1%,植物资源有维管植物102科、298属,形成了春花、夏荫、秋叶为主……[详细]
杏塘沟大峡谷位于唐河漂流下游码头美丽的唐河边上,其地处唐河北岸太行山系三妙峰南麓,原是宋、金、元易代之际的道教圣地。杏塘沟发育于元古界白云岩、石灰岩地层中,它特有的喀斯特地貌、奇形怪状的化石,令人叹为观止。在近沟口处横空凌驾于杏塘沟峡谷之上的胜利渠渡槽——大红桥,长100米,高出沟床50米……[详细]
上一期我们说了宝鸡十大购物中心排行榜,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保山十大购物中心排行榜,看一看这里地购物中心都以经营什么为主,这里购物中心都分布在哪里,有没有正真地方便人们地生活。保山十大购物中心排行榜1.小……[详细]
黄栀子是茜苯草科木本植物,作为中药材各部分均可制药,对人体更有医疗保健作用,是中药类不可缺少的原料。……[详细]
古代有许多文学家,这其中以诗人最多,特别是唐代的时代特色也使得当时出现了不少名满天下的诗人,这些诗人大部分都是男的,不过唐朝风气比较开放,因此也有许多家庭教育女子读书写字,这种情况下就出现了不少女诗人……[详细]
牛油果当中有着丰富的维生素E和A,还有着丰富的胡萝卜素、脂肪,等等各种对人体有益的营养物质,在百科全书当中被称为营养最丰富的水果,有着“森林黄油”的称号。因此牛油果不仅对大人有……[详细]
擦蝌蚪  “擦蝌蚪”也叫“擦面”,是永和县等地民间的一种特色面食。制法简单,操作方便,最适合集体人多时食用。永和县宾馆招待所常用擦蝌蚪招待异地的宾客和上级领导人。  做这种面食要做到:  1、具备擦面的工具——“擦床”,它比擦菜的擦子孔略宽大些,形如月牙多如鱼鳞,而且须是铜制的,不易生锈,……[详细]
“长脖子雁,扯红线,一扯扯到中宁县,中宁的丫头会擀面,擀的面薄扇扇,切的面细线线,下到锅里嘟噜噜转,舀到碗里一根线……”这是流传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宁县的一首民歌,歌中描述的就是被列入宁夏回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中宁蒿籽面。    蒿籽面是一种民间特色小吃,距今已有近400年的历史了,……[详细]

欢迎各位网友积极参与,共同创建我们美好的家园。如果您有介绍家乡的文字、图片,欢迎与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网站合作 我要供稿 粤ICP备17154672号-3
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E-mail:service@ke2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