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TAG信息列表 > 四川省甘孜道孚县龙灯乡

四川省甘孜道孚县龙灯乡

道孚县辖乡。龙灯原与色卡为一乡,属乾宁县辖地,1960年改公社,1978年撤销乾宁县划归道孚县管辖。1984年复置龙灯乡。位于县境东南部,距县城48公里。面积379平方公里,人口0.2万。川藏公路过境。辖拉日、然哥、夏普隆、那乌托、柯尔卡5个村委会。以牧为主,产牛、羊肉,皮、毛。.,,龙灯乡行政区划,四川省甘孜道孚县龙……[详细]
关于斑鸫,它有两个亚种,包括指名亚种和北方亚种。它们迁徙的时间是3月末到5月初,在5月初的时候就不常见到了。那么它还有一些什么特征?它的生活习性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大家就跟着小编一起去看看吧。斑鸫斑鸫……[详细]
明招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明招文化起源于东晋,鼎盛于南宋,传承于当代,是中国传统儒学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武义明招寺又名惠安寺、智觉寺,俗称明招寺,始建于东晋咸和初年。县史记载,东晋“竹林七贤”之一阮籍的曾孙阮孚,赴任广州刺史时,弃官于明招山隐居,晚年又舍宅建惠安寺。该寺至清乾隆年间奉……[详细]
彝族的歌舞伴餐——“跳菜”,即舞蹈着上菜。它是云南无量山、哀牢山彝族民间一种独特的上菜形式和宴宾时的最高礼仪,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舞蹈、音乐、杂技与饮食完美结合的传统饮食文化。  “跳菜”雅称“捧盘舞”俗称“抬菜舞”,表演过程分为“宴席跳菜”和“表演跳菜”两种形式。“宴席跳菜”也叫“实地跳菜”……[详细]
曲周杂面是河北省邯郸市曲周县的特产。曲周县人用麦面、绿豆面、黄豆面按比例配料,用鸡蛋汁和面,所制杂面粗细均匀,色泽明透,不散不乱,响誉全省。  曲周县人素来以面食为主,尤其喜食面条,但在明清时代,小麦产量底,而豆类作物种植较多,人们便以小麦面与豆面掺和制作面条,俗称曲周杂面。因产于曲周,所……[详细]
“双簧戏”在北方各地较为普遍,在南方就比较少了。“双簧戏”的发展历史并不是很长,起源于清朝末年。慈禧太后当权时,常常把外面的著名戏剧、杂曲演员找到宫里为她演唱。在名角中,有个唱单弦的艺人名叫黄辅臣,他……[详细]
三盛院为竹山文物保护单位。  三盛院建筑群位于竹山县上庸镇境内,堵河与竹溪泗河的终点交汇处,是清末当地的豪门庄园,也是竹山的“大宅门”,三盛院的得名因“王三盛”而来,但是王三盛并不是一个人的名字,而是亦农亦商的家族总商号,这个总商号源自王应魁一人。  王应魁祖籍位于湖北麻城县畔,生于公元1……[详细]

欢迎各位网友积极参与,共同创建我们美好的家园。如果您有介绍家乡的文字、图片,欢迎与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网站合作 我要供稿 粤ICP备17154672号-3
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E-mail:service@ke2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