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TAG信息列表 > 潮下村介绍

潮下村介绍

潮下社区位于梅云东北部榕江之滨紫峰山下,总面积328亩,总人口1208人,人均纯收入4650元,是梅云街道一个模范社区。新农村建设铺开后,社区特别注重科学规划,在广泛征求村民意见的基础上,专门聘请专业人员,对原有的中心村规划进行修缮,对社区工业地使用、村容村貌改善、农田水利建设、经济及教育卫生事业的,,潮下村行政区划,……[详细]
吴挺墓及吴挺碑为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  吴挺墓及吴挺碑位于成县城关镇石碑村南100米。全名为“世功保蜀忠德之碑”,也称吴王碑。由整块青石雕刻成首、身、座三部分,碑通高4.41米,宽2米,厚0.46米。双螭碑座,长3.1米,宽2.2米,高1.85米。阴、阳两面均有碑文。碑阳额刻二龙图,篆“皇……[详细]
又名山标、火龙爪。产于河南新县。是生长于山脚、林边等阴湿地带一种小草本植物。从石蒜鳞茎中可提制石蒜粉,内含淀粉、胶质、石蒜碱。淀粉可制葡萄糖和食品,胶质是很好的浆纱原料,石蒜碱是一种贵重的药品。……[详细]
双城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红安县七里坪镇柳河村邹家墩·清代·省文物保护单位]  元末农民起义领袖徐寿辉部将邹普胜(当地人,后为太师)据此,建此塔。塔高35米,13层,形态美观,气势凝重。塔内有阶盘旋至顶,眺望四周,远山近水,尽收眼底。  在红安县七里坪柳林河畔的双城旧址之上,故又……[详细]
碑坝红军石刻标语群为文化旅游景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碑坝红军石刻标语群  碑坝红军石刻标语群在南郑县碑坝山区,经普查共发现红四方面军于1932年冬至1935年春,制作的石刻标语共61条,墨书4条,主要分布在碑坝镇的前进(原名朱家坝),荣华村和福成乡(程家坝)的底坪村。  由朱家坝街西荣……[详细]
老鼠粄,源于大埔一带,相传在客家地区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因为两端尖,形似老鼠,客家人又惯称“粉”为“粄”,因此称之为老鼠粄。后来传至广州、台湾、马来西亚、香港等地区。  【传统吃法】  汤粉:老鼠粄煮熟之后装碗,撒上肉碎、葱花、胡椒粉、香菇丝、虾米等配料。  炒粉:把各种配料和老鼠粄一起炒即……[详细]
蝶式腊猪头,也是窒宾的传统名特产品,它皮色酱黄,光洁发亮,肉红如桑椹,膘白似凝脂,形若展翅欲飞的蝴蝶。食之,肥而不腻,咸淡相宜,堪称佳品( 宜宾)……[详细]

欢迎各位网友积极参与,共同创建我们美好的家园。如果您有介绍家乡的文字、图片,欢迎与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网站合作 我要供稿 粤ICP备17154672号-3
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E-mail:service@ke2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