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TAG信息列表 > 联安村介绍

联安村介绍

联安村位于永固镇圩镇的西边,圩镇过境公路将联安村和宿安村分隔开来,在圩镇有路直达村办公楼,全村总人口2800人,下辖7个村民小组,全村总面积7000多亩,其中耕地面积720亩,山地面积600多亩。村党支部共有党员32人,其中女党员11人。由于地理、资源等因素制约,村集体经济薄弱,严重制约了村各项事业,,联安村行政区划,……[详细]
位于三合圩的西南面,与三冈、六湖、永昌管区及开平县赤水镇相邻。耕地面积5386亩,其中水田3465亩,岗地1921亩。人口2402人,劳力1189人。50年代前和50年代初为台山县第七区联安乡,1958年为三合公社联安大队,1984年初改制称三合区联安乡,1987年初改名为联安村委会,1988年初称,,联安村行政区划,……[详细]
梅州市五华县联安村位于岐岭镇东北部。我村辖36个村民小组,在册户数948户,人口4134人;全村总面积7.0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466亩。我村年平均气温为20℃,年降雨量约为1500mm,气候特征亚热带气候。主要经济作物有,村特色经济收入有,上一年我村农村经济总收入为2656万元。,,联安村行政区划,广东省梅州市五华……[详细]
联安村地处大沥镇东部,东邻广州芳村,西靠佛山腹地,全村面积3.0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888人,流动人口11000人,全村共有10条自然村,17个村民小组。从1950年5月建村至今已有六十年的历史。 2009年全村工农业生产总值250558万元,其中第一产业1968万元,第二产业203321万,,联安村行政区划,……[详细]
联安村辖内面积有45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2200多亩,村户籍人口有3450人,其中:农业人口有3450人,共750户。村辖内13个自然村,共有32个村民小组(经济合作社),独立核算的经济小组有1个。村“两委”成员有8人,其中:支委4人,村委4人。全村有党员63名,村民代表 32人,村民理财小组5人,,联安村行政区划,……[详细]
联安村委位于陆河县新田镇南端,螺河与新田河交汇处,与陆丰大安、西南二镇相邻,下辖4个自然村,总人口2700多人,全村有耕地面积1838亩,山地面积3800亩,是个山多地少的村委。近年来,联安村委根据联安村的实际,积极引导广大村民种植造纸速生桉,至目前为止,全村已种植造纸速生桉2000多亩,大大增加了,,联安村行政区划,……[详细]
联安村位于捷胜镇西北方,毗邻镇中心,总面积3.2平方公里,588户,人口3108人。集体耕地面积680亩,其中水田280亩。村民以务农和外出打工为生,农作物主要以水稻、蕃薯和花生为主。同时还从事手工业、捕捞、建筑等行业。村的路道建设和农田水利建设在这几年得到较大的改善。,,联安村行政区划,广东省汕尾市城区捷胜镇联安村行……[详细]
联安村委会位于广州市花都区花东镇原花东片机场高速以北,面积约 17.7平方公里,下辖2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5300多人,是花东镇以北较为偏远的村委会。 联安村委会距离花都区新华市区约20公里,离花东镇约6公里,只有一条村级公路与花都大道和山前大道连接,地缘优势相对较弱。地处革命老区山区地带,联,,联安村行政区划,……[详细]
擦蝌蚪  “擦蝌蚪”也叫“擦面”,是永和县等地民间的一种特色面食。制法简单,操作方便,最适合集体人多时食用。永和县宾馆招待所常用擦蝌蚪招待异地的宾客和上级领导人。  做这种面食要做到:  1、具备擦面的工具——“擦床”,它比擦菜的擦子孔略宽大些,形如月牙多如鱼鳞,而且须是铜制的,不易生锈,……[详细]
桃木亦名“降龙木”“鬼怖术”,被称为神木。在我国民间文化和信仰上有极其重要的位置,有镇灾避邪之说。太行桃木工艺品为精造唐庄优质桃木,运用现代技术切削形成的旅游工艺品,既是古老的艺术奇葩,又能作为驱邪扶正的精神支撑。商品有:桃木剑、如意(卧如意、立如意)、龙凤呈祥台屏、双幅麒麟、看盘、挂盘、……[详细]
肃亲王府位于东城区正义路东侧。顺治年间建,历代袭王俱以此为邸,光绪二十七年(1901)沦为日本使馆,只存垣墙。其地现为北京市政府。  肃亲王名豪格,清太宗皇太极的长子,太宗崇德元年(1636)以功晋封肃亲王,是清初开国八大铁帽子王之一,因太宗死后,曾和多尔衮争皇位,当多尔衮得势后,倍受-,……[详细]
尚河苹果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尚河苹果  邹城市城前镇农产品种植协会  苹果是一种低热量食物,每100克只产生60千卡热量。苹果中营养成分可溶性大,易被人体吸收,故有“活水”之称,其有利于溶解硫元素,使皮肤润滑柔嫩 。据说“每天一苹果,医生远离我”。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2013……[详细]
内丘柿子……[详细]
蕉岭黄坑茶  黄坑绿茶产于蕉岭县徐溪乡黄坑村。成茶条索紧细,色泽银灰显霜,汤色清绿,香气醇浓,滋味某醇爽滑。据清康熙元年出版《镇平县志》记载,该村于1662年开始种茶,后经不断改进制茶工艺,成为有其传统的、香醇甘滑的黄坑茶。  黄坑茶是众多饮料之中的佳品,它不仅方便、经济、卫生,还能吸收排……[详细]

欢迎各位网友积极参与,共同创建我们美好的家园。如果您有介绍家乡的文字、图片,欢迎与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网站合作 我要供稿 粤ICP备17154672号-3
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E-mail:service@ke2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