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TAG信息列表 > 七里坪镇

七里坪镇

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1955)。原名刘昌义。1914年11月2日生于湖北省黄安县(今红安)七里区马鞍石村。少年时代因家贫,仅读书3个月,后以学裁缝糊口。1929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9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4月转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4军10师28团排长,12师36团连长、营……[详细]
郑位三,早年投身反帝反封建的爱国斗争,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与领导黄麻起义,是鄂豫皖根据地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参加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长期工作,身体受到损害,1948年起因病休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被选为中共第八届中央委员,全国政协第二、第三、第四届常务委员。1975……[详细]
闵丹桂 (1890-1933)  湖北省红安县七里坪镇闵家人。大别山著名革命女将。1926年参加革命。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1月参加黄麻起义。黄安县城失守后,到白区组建党的外围组织——工农姊妹会。历任紫云第三乡妇女会主席、区苏维埃政府执委兼区妇女会主席,中共黄安县委委员,红安中心……[详细]
汪烈山 (1904-1933)  湖北省红安县七里坪镇汪刘家洼人。中共党员。1929年参加红军。历任红四军十师二十八团团长、少共国际团团长等职。参加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第一至四次反“围剿”作战。1932年10月随红四方面军主力西进川陕,任红四军十师三十团团长。1933年7月部队扩编后,任红三十……[详细]
红安苕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红安红苕种植历史悠久,所产红苕以其品质好而著称湖北。红苕淀粉含量适中,纤维素及糖份含量高,生食甘甜可口,熟食绵软芳香,是共认的保健食品,在市场上受到广泛赞誉。 红安县常年红苕种植面积3万亩左右,年产量5000万公斤,红安属低山丘陵地区,昼夜温差大,有利红苕的内……[详细]
红安苕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红安红苕种植历史悠久,所产红苕以其品质好而著称湖北。红苕淀粉含量适中,纤维素及糖份含量高,生食甘甜可口,熟食绵软芳香,是共认的保健食品,在市场上受到广泛赞誉。 红安县常年红苕种植面积3万亩左右,年产量5000万公斤,红安属低山丘陵地区,昼夜温差大,有利红苕的内……[详细]
同意洪雅县撤销桃源乡,设立七里坪镇,并将高庙镇七里村、鲜湾村和花溪源社区2、3组所属行政区域划归七里坪镇管辖,七里坪镇辖原桃源乡和原高庙镇七里村、鲜湾村、花溪源社区2、3组所属行政区域,七里坪镇政府驻七里村峨邛路215号。原为桃源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置乡。位于县境南部,距县城55公里。,,七里坪镇行政区划……[详细]
湖北红安县七里坪镇位于大别山南麓,鄂豫两省边际,是著名的黄麻起义策源地,红四方面军诞生地,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重建地,是-、徐深吉、郑位三等143位共和国将军的故乡。现存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37处。被国家建设部、文化部授予“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宣部授予“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湖北省定重点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详细]
九侯禅寺为诏安县文物保护单位。  九侯禅寺,又称九侯岩,位于福建省诏安县,在乌山南麓的九侯山风景区中心,始建于唐代。据《九侯禅寺碑记》载:“古刹有内旧岩,始建于唐代。宋绍兴十年(1140年)始建佛阁大殿……”,即今之九侯禅寺。宋淳祐五年(1245年)曾再次重建,清乾隆九年(1744年)和光……[详细]
昼锦堂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昼锦堂位于安阳市文峰区境内,现为安阳市第五中学地。昼锦堂为北宋名相韩琦修建,作为他的修身养性之地。昼锦堂是当时全国四大园林之一。韩琦在这里安度晚年,于公元1075年病逝于相州(今安阳)。公元1702年,昼锦堂更名为昼锦书院,此后从这里走出了许许多多的文人墨……[详细]
京师大学堂旧址在北京市东城区沙滩后街30号。是个四合院儿。是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景点位置  北京东城区沙滩后街30号……[详细]
唐玉门关  六朝、隋唐之际,中原通往西域的伊吾大道(今安西通哈密一道)畅通。玉门关由敦煌东迁至瓜州晋昌县境(今安西双塔堡一带)。这里截山横卧,山势险峻,碧水中流,形成天然隘口。东临绿州,西接荒漠,俨然铁关雄视。据有关专家考证,唐代玉门关就设在这里。这处千古名关的关城淹没在碧波荡漾的双塔水库……[详细]
生姜是铜陵“八宝”之一。以其“块大皮薄,汁多渣少,肉细脆嫩、香味浓烈”等特色而闻名。铜陵生姜的营养丰富。据化验,含蛋白质1.4%,糖为8%,脂肪为0.7%。此外,还含人体必需的钙、铁、胡萝卜素、硫胺素、抗黄素、尼克酸、抗坏白酸和无机盐等营养成份。在医药上,姜有除湿、去寒、发汗、增温等功效。……[详细]
如果用农家自制的盐菜作配料的回锅肉,除了具有一般回锅肉的特色外,还有一股盐菜特殊的香味,在人们提倡回归自然,追逐农家风味菜的时候,该菜特别受人喜爱。……[详细]

欢迎各位网友积极参与,共同创建我们美好的家园。如果您有介绍家乡的文字、图片,欢迎与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网站合作 我要供稿 粤ICP备17154672号-3
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E-mail:service@ke2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