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一苇(1875—1939) 又名一伟,号一佛、佛公,别号茫然老衲。沙溪谿角村人。祖父曾参加太平军起义,失败后被清政府抄没家产,株连家人,故举家奔避美国檀香山。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一苇28岁时,随父到香港经商,在香港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兴中会,与冯自由等组办《中国日报》。出资与潘景吾创……[详细] |
梁龙腾(1874—1944) 号云溪,沙溪坎溪村人。从小博览群书,关心时事,得知孙中山提倡革命拟追随,但碍于父亲反对,无法实现。父亲去世后,闻悉孙中山在南洋宣传革命,便毅然前往。初到南洋,人生地疏,无法与革命党联络,直到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8月新加坡《中兴日报》创刊,才知是革命党创……[详细] |
杨铁夫(1869—1943) 又名玉衔,字懿生,号铁夫、季良、銮(鸾)坡。清同治年八年(1869)5月2日出生,沙溪申明亭村人。1895年就读广州广雅书院,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科举人。翌年官费派往日本读师范。1904年赴京应内阁试,钦取第六名,为内阁中书。1906年在京师大学堂师范……[详细] |
陈滚(1867—1954) 沙溪岗背村人,父有进、母张氏,是长子,有二弟及三姊妹。弟妹多家境困难,其19岁便赴美谋生,先往三藩市,清光绪十三年(1887)转往檀香山,开办义合肉店,有盈利。1920年开办思乔义合公司专营杂货。不久又办火奴鲁鲁屠场代替肉店,专营肉类生意。公司每天屠猪100头……[详细] |
王昌(1885—1918) 沙溪石门村人。农民出身,少时家贫。青年时期到香港务工,喜欢与思想进步人士交往,由加拿大华侨李翰屏(环城恒美村人)介绍参加孙中山领导的革命组织。辛亥革命后赴加拿大域多利开设理发店以掩护革命活动。清宣统三年(1911)加入中国同盟会。民国7年(1918),北洋军阀……[详细] |
刘思复(1884—1915) 又名师复,字寓生,号子麟,别号抱蜀老人,笔名有丹水、寥土、净慧居士等。祖籍沙溪谿角村,从曾祖辈迁居石岐水楼。16岁曾应试童子试并考中秀才。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其与堂兄在石岐创办演说社,提倡改革,邑中青年参加者众。1904年赴日本留学,次年加入中国同盟……[详细] |
刘汉华(1883—1964) 原名刘清华,沙溪龙头环村人,自幼在檀香山中国报馆做散工,后参加三藩市少年学社,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孙中山先生到三藩市时,少年学社社员均加入中国同盟会。其追随孙中山革命,孙中山每次演说都得到其照顾与保卫,因此得器重,两人成为莫逆之交。 有一次孙中山与其……[详细] |
吴子垣(1883—1944) 又名紫垣、少薇,字绵芳,号松庐、刚父,笔名微子、抗公,沙溪龙聚环村人。清光绪九年(1883)9月16日出生。1908年与吴尚鹰等组织击揖社和中国少年体育会。1909年在澳门参与组织革命机关,到各乡演说及筹募款项,参与香山起义。后在上海参加南社进步社团活动,宣……[详细] |
周崧(1879—1961) 字毓秀,沙溪龙头环村人。父周简廉,在乡设馆授徒。其自幼随父就读,并立大志,誓言“若我得考,当振兴教育”。清光绪十五年(1889),随四叔前往美国当佣工,后经商,创办中兴公司,经营有方,遂成巨富,成为旅美华侨中知名的企业家,曾任旧金山美洲同盟会评议员,国民党驻美……[详细] |
余森郎(1888—1942) 沙溪下泽村人。出身小商人家庭,16岁辍学,在祖父遗下的酒米肉店做杂工。 清光绪三十年(1904),孙中山酝酿革命时期,追阅每期的《热血》、《黄魂》等革命刊物,并以“森郎”、“森”或“三郎”署名撰文投稿。1907年赴美国费城谋生。1909年,孙中山先生抵美,……[详细] |
郑道实(1887—1957) 沙溪庞头村人,幼年时随祖父迁到石岐南门定居。8岁时入读家塾,爱好读书,天资聪颖,记忆力强。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到广州,为报馆撰稿以维持生计,后入读两广方言学校英语科,不久因病辍学返乡。此时开始阅读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文章,由于文章切中时弊,对康、梁十分……[详细] |
方日英(1894—1967) 字厚明,沙溪濠涌村(今大同村)人。农民出身,后从军,任孙中山卫士。民国11年(1922)6月陈炯明叛变革命围攻-,其参加保卫-战斗,得孙中山赏识,保送到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毕业后,先后任陆军排长、连长、营长、团长、师长等职,曾参加东征、北伐等战役。1942年……[详细] |
周守愚(1900—1952) 沙溪龙头环村人。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出生于安南(今越南)海防市。追随胡志明革命,1925年为法国殖民当局所迫出境回乡。1926年初,由胡志明介绍考入黄埔军校四期学习。1928年秋,中山二区自治筹备处成立,任主任。支持和参与龙头环乡旅美爱国华侨周崧捐资兴……[详细] |
刘植炎(1898—1988) 沙溪龙瑞村人。少年时在家乡读书,后到香港入读圣若瑟书院。民国10年(1921)赴美国芝加哥半工半读。1925年加入中国国民党,同年在美国三民航空研习所学习飞行技术。1926年冬回国,任广东航空学校教官。1927年春赴苏联深造,1928年任广东航校飞行教官,1……[详细] |
张慧冲(1898—1962) 沙溪下泽村人。幼年在上海麦伦书院读书,青年时毕业于航海专科学校,曾在上海招商局船上当二副。民国12年(1923)入商务印书馆影戏部。1924年全资开办上海联合影片公司,1925年参加上海明星影片公司。1927年自组上海慧冲影片公司、上海天一影片公司、中国联……[详细] |
方人定(1901—1975) 原名士钦,后改名人定,沙溪濠涌村人。民国15年(1926)广州法政学校毕业,1924年到广东高等法官学校研究部进修。热爱艺术,利用课余时间到春睡画院从岭南画家高剑父习画,1926年后入春睡画院专攻山水花鸟画。曾在报上发表,提倡革新中国画、融合中西、复兴人物画……[详细] |
李连枝(1902—1986) 字连载,号达之,沙溪沙平村人。幼时就读村中蒙学馆,11岁到石岐入读举人彭炳纲开设的大馆。后返村就读刘少侣馆。民国6年(1917)初,随父往香港,入读英文书馆励豪学校,课后去补习英文。不久,接受牧师的洗礼,加入教会。1918年,在港读完英文第六班后,转学到佛山……[详细] |
刘炯光(1907—1974) 字金煜,沙溪龙瑞村人。早年就读谿角乡懋德小学,后到广州南武中学读书。民国16年(1927)冬投考中央航空学校为第三期学员,1929年4月毕业后随教官杨官宇到南京航空署第四飞机队任驾驶员,后又随杨官宇弃职返广州任广东航空学校高级飞行教官。 1932年5月,脱……[详细] |
余菊庵(1907—1999) 名潜,字通叔,号菊庵、西横居士、海棠花馆主、矶边老人,沙溪下泽村人。广东知名书画家。政协中山县第一届委员会委员,第二、三、四届常委。民国7年(1918)入读隆都第一高等小学,翌年随家迁居石岐,就读粹存国文专修学校及县立乡村师范学校,毕业后相继在县内几所小学任……[详细] |
郑梓湘(1908—1991) 沙溪庞头村人。父母早丧,由祖父母、舅父母照顾长大,少年时随舅父在上海读书。民国14年(1925)“五卅”惨案发生时,投军从戎,考入广东空军学校,毕业后,成为中国早期的空军人员。任广东航空处飞行教官兼广西空军第三中队队长、南京驱逐大队主任参谋、广西和衡阳机场站……[详细] |
方一谦(1909—1961) 字匡民,沙溪濠涌村人。父亲方棣英在香港经营织造业,颇有名声。幼时受教香山籍进士张丕基。上海国立暨南大学教育学系毕业,品学兼优授荣誉文学士衔,深得郑洪年、周谷城、曹聚仁等教授赏识。民国23年(1934),受聘为中山县立女子中学教务主任。1939年,县立一中、县……[详细] |
蔡福就(1910—2004) 又名蔡荇洲,沙溪永厚村人。清宣统二年(1910)9月21日出生于华侨家庭,父亲因生活困难赴澳大利亚悉尼做苦工。大哥14岁赴美国谋生。其5岁开始读书,民国15年(1926)在中山县立中学读初中。1927年蒋介石发动-政变,受进步同学影响,其对反动派不满被开除学……[详细] |
胡蝶影(1911—1989) 女,原名佩环,沙溪港头村人。知名电影演员。父亲胡孔初是书香世家子弟,早年曾资助孙中山革命,后回乡执教。母亲李雪源是香山石岐人。其小时候在家乡港头村读书,十三四岁才随父母迁居广州。在父母支持下,师从廖飞廉潜心学戏,不久有小名气,常与任剑辉、李醒南、梁少平等在广……[详细] |
黄霞川(1911—1991) 字莺儿,号大谁,沙溪龙头环村人,先后任广东省文史馆干事、佛山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政协中山市第三、第四届委员会委员、香山书画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山市诗社名誉理事。岭南画派画家,擅长西洋画和中国画。少年时代师从画家梁云樵,民国23年(1934)考入广州市立美术……[详细] |
刘永福(1911—2003) 沙溪龙聚环村人。加拿大华裔知名美术家。毕业于加拿大安大略省多伦多美术学院,留校任教授一年,后在安大略省皇家博物馆古生物部任雕刻师。曾到英国、法国、意大利深造油画与雕塑艺术,作品多次在加拿大各省美术馆以及美国、欧洲各地展出,获得广泛好评。是加拿大皇家美术学院院……[详细] |
阮章竞(1914—2000) 曾用名洪荒、啸秋,沙溪谿角村人。民国3年(1914)1月31日出生,少时家贫只上4年小学,而后一直刻苦自学。13岁起当油漆学徒,又是天涯美术社的活跃成员。20岁失业后,立刻奔赴当时的新文化运动中心上海,开始从事文学创作。1934年在南京《大道日报》发表第一部……[详细] |
杨子江(1918—1998) 曾用名杨焕棠、杨里华,沙溪申明亭村人。青年时,参加全省高中会考,夺得中山县桂冠。民国24年(1935)“一二九”运动爆发后,回乡组织成立读书会、话剧社等积极宣传抗日。1938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中山二区支部书记,一、二区工委书记,杨子江中队中队长,二……[详细] |
刘依农(1916—1984) 又名刘积穗、晚风楼主,沙溪云汉村人。岭南书画家。民国5年(1916)出生于日本,1934年广州市兴华中学毕业,1936年入读广州市美术学校,1940年香港美院毕业,其间参加民间画馆组织的艺术活动,拜岭南画派名师赵少昂、黄少强、叶少秉、何添园、黎雄才、胡根添等……[详细] |
黄石生(1916—1944) 沙溪塔园村人,出生于港商家庭。民国25年(1936)县立一中高中毕业,于五区三乡桂山小学任教。1937年在五区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山县中共党组织恢复活动后,早期发展的党员之一。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冬受中共中山县委委派,到东江惠宝人民抗日总队受训……[详细] |
方少穆(1915—2005) 字秉维,沙溪濠涌村(今大同村)人。该村商人方林好第六子,兄方少逸是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民革中央常委。少穆民国25年(1936)在广州市广雅中学投身革命,1937年参加广州战时服务队,并回中山组织下乡抗日宣传队。1938年赴延安学习,1939年在延安中国人……[详细] |
“把玩”既是一个名词,指能握在手里触摸和欣赏的玉器雕件或核雕等。又是一个动词,握在或置在手中赏玩。“把玩”源于汉隋,最初是在帝王将相、达官显贵、文人墨客之间把玩,逐渐扩散到其他各社会阶层,经过两千多年……[详细] |
蕉岭黄坑茶 黄坑绿茶产于蕉岭县徐溪乡黄坑村。成茶条索紧细,色泽银灰显霜,汤色清绿,香气醇浓,滋味某醇爽滑。据清康熙元年出版《镇平县志》记载,该村于1662年开始种茶,后经不断改进制茶工艺,成为有其传统的、香醇甘滑的黄坑茶。 黄坑茶是众多饮料之中的佳品,它不仅方便、经济、卫生,还能吸收排……[详细] |
城固“金粮醇”酒:清亮透明,窖香浓郁,绵甜甘洌,具有五粮型白酒的典型风格。以纯正的口味和高雅的品位赢得消费者的赞誉,成为酒类市场的新亮点,被誉为“陕西的五粮液”,被中国保护消费者基金会授予“消费者信赖的知名品牌”。……[详细] |
香菇是世界第二大食用菌,也是我国特产之一,我国香菇出口贸易量近10年逐渐上升,年递增率约为2%,目前中国的香菇年产量为8万吨,在全球10万吨中占有80%以上,居世界第一位,出口3.6万吨,也居世界之首,其次是日本,韩国居第三位。分布在我国浙江、福建、台湾、安徽、湖南、湖北、江西、四川、广东……[详细] |
泰坦尼克号沉船的世界是真实的,但是电影的男主角和女主角之间的爱情故事是编剧卡梅隆编写的,目的在于增强《泰坦尼克号》这部电影的观赏性和戏剧性,泰坦尼克号原名叫做铁达尼号,在1909年的时候竣工,同时经历……[详细] |
三月红荔枝是中山市历史名牌产品,又是荔枝家族中的"迎春使者"。它的特点是:果壳色泽鲜红,果体肥大,果肉厚而雪白多汁,味道似酸非酸,似甜非甜,别有风味,食之使人醒脾开胃,是岭南有名佳果。……[详细] |
欢迎各位网友积极参与,共同创建我们美好的家园。如果您有介绍家乡的文字、图片,欢迎与我们联系 |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网站合作 我要供稿 粤ICP备17154672号-3 |
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E-mail:service@ke2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