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TAG信息列表 > 走马岭村介绍

走马岭村介绍

走马岭村位于咸丰县与重庆交界之地,全村16个村民小组,530户,1985人,劳动力1216个,外出务工420人。耕地面积1325亩,其中水田607亩,旱地718亩。现有村干部5人,支部成员3人,村委成员3人,全村有正式党员18人,预备党员3人,外出党员2人。近年来,村支两委利用走马岭村交通便利、土壤,,走马岭村行政区划……[详细]
随县万和镇走马岭村位于万和镇区南,与镇区一河相隔,版图面积5.2平方公里,下设5个村民小组,总户数316户.1298人。走马岭村位于山区,易种植香菇,木耳,兰花,素有“香菇之乡,兰花之乡”的美称。,,走马岭村行政区划,湖北省随州市随县万和镇走马岭村行政区划,走马岭村……[详细]
走马岭村基本情况简介走马岭村位于牛寺乡北部,距离乡政府7公里,因远古为上党驿站出口而得名。全村总面积5平方公里,共108户320口人。全村共有耕地760亩,林区600亩,2011年农民人均收入2648元。连续多年被沁县县委、县政府评为红旗村、先进村,2010年荣获“省级文明村”称号。村党支部现有13,,走马岭村行政区划……[详细]
三盛院为竹山文物保护单位。  三盛院建筑群位于竹山县上庸镇境内,堵河与竹溪泗河的终点交汇处,是清末当地的豪门庄园,也是竹山的“大宅门”,三盛院的得名因“王三盛”而来,但是王三盛并不是一个人的名字,而是亦农亦商的家族总商号,这个总商号源自王应魁一人。  王应魁祖籍位于湖北麻城县畔,生于公元1……[详细]
彝族的歌舞伴餐——“跳菜”,即舞蹈着上菜。它是云南无量山、哀牢山彝族民间一种独特的上菜形式和宴宾时的最高礼仪,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舞蹈、音乐、杂技与饮食完美结合的传统饮食文化。  “跳菜”雅称“捧盘舞”俗称“抬菜舞”,表演过程分为“宴席跳菜”和“表演跳菜”两种形式。“宴席跳菜”也叫“实地跳菜”……[详细]
船晒鱼干  本品是以在无污染的北部湾天然海洋捕捞的新鲜鱿鱼、墨鱼、红鱼、龙利鱼为原料,在渔船上边捕捞边加工边晒干原始方法,无苍蝇和环境的污染,不添加任何化学防腐剂。因此保持了原有的风味和各种营养成分,风味、口感更纯正、天然,更美味更健康。……[详细]
“双簧戏”在北方各地较为普遍,在南方就比较少了。“双簧戏”的发展历史并不是很长,起源于清朝末年。慈禧太后当权时,常常把外面的著名戏剧、杂曲演员找到宫里为她演唱。在名角中,有个唱单弦的艺人名叫黄辅臣,他……[详细]
法华禅庵塔  又名兴慈宝塔,位于明光市横山乡大横山山腰处。《滁志补遗》载:“大横山跨滁定两邑,周二十里,东半属滁,上有半山寺。”半山寺又名法华禅庵,塔故而得名。法华禅庵塔始建于元至正十年(1350),为一座仿木构建筑阁式砖塔。其西南160米处,有一座小塔,俗称“小宝塔”,为砖石结构的楼阁式……[详细]
曲周杂面是河北省邯郸市曲周县的特产。曲周县人用麦面、绿豆面、黄豆面按比例配料,用鸡蛋汁和面,所制杂面粗细均匀,色泽明透,不散不乱,响誉全省。  曲周县人素来以面食为主,尤其喜食面条,但在明清时代,小麦产量底,而豆类作物种植较多,人们便以小麦面与豆面掺和制作面条,俗称曲周杂面。因产于曲周,所……[详细]

欢迎各位网友积极参与,共同创建我们美好的家园。如果您有介绍家乡的文字、图片,欢迎与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网站合作 我要供稿 粤ICP备17154672号-3
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E-mail:service@ke2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