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东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位于日喀则白朗县境内,嘎东寺历经宁玛派、噶举派、萨迦派,到十七世纪中叶开始盛行格鲁派。寺中珍藏有举世罕见的宝物,即该寺第四任堪布桑布钦布的两条径骨和空行母丝萨曲珍的头颅。在桑布钦布右径骨上端的骨缝四周天然生成着微小的释迦牟尼、观音菩萨、无量光佛、0神、度母五尊佛像……[详细] |
小关庙大殿为代县文物保护单位。 小关庙大殿,位于代县上馆镇西北街村小关庙街。创建年代不详。据庙内碑碣载,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崇祯元年(1628)、清乾隆四年(1739)、光绪十六年(1890)重修,现存为明代遗构。 大殿坐北向南,占地面积238平方米。石砌台基,基宽13.7米,……[详细] |
“长脖子雁,扯红线,一扯扯到中宁县,中宁的丫头会擀面,擀的面薄扇扇,切的面细线线,下到锅里嘟噜噜转,舀到碗里一根线……”这是流传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宁县的一首民歌,歌中描述的就是被列入宁夏回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中宁蒿籽面。 蒿籽面是一种民间特色小吃,距今已有近400年的历史了,……[详细] |
灵台明昌铁钟为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 灵台明昌铁钟位于灵台县城内寺嘴子。金明昌七年(1196)铸,原在寺嘴一寺院中,据《灵台县志》载,该寺建于唐中和年间,宋、金时扩建,明崇祯时寺院被焚。钟现存县博物馆。钟为铁质,人头钮、敞口,有19个击钟牙,通高3.3、口径1.78米。挂环圆顶以下0.7米……[详细] |
擦蝌蚪 “擦蝌蚪”也叫“擦面”,是永和县等地民间的一种特色面食。制法简单,操作方便,最适合集体人多时食用。永和县宾馆招待所常用擦蝌蚪招待异地的宾客和上级领导人。 做这种面食要做到: 1、具备擦面的工具——“擦床”,它比擦菜的擦子孔略宽大些,形如月牙多如鱼鳞,而且须是铜制的,不易生锈,……[详细] |
刮街是长治平顺县一带正月十六进行的一项民俗活动,主要分布区域为平顺县北部浊漳河谷沿岸,包括北耽车、阳高、石城二乡一镇,以石城镇白杨坡村最为典型。刮街其含义是人们集中起来,借助神仙等各种力量,将村中潜藏……[详细] |
欢迎各位网友积极参与,共同创建我们美好的家园。如果您有介绍家乡的文字、图片,欢迎与我们联系 |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网站合作 我要供稿 粤ICP备17154672号-3 |
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E-mail:service@ke2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