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昂(925~1007年),北宋京兆鄠(今陕西西安市户县)人,字举之。唐天复末年,其父徙家南阳(今河南南阳)。朱温篡唐以后,他的父亲和唐朝旧臣李涛等人携带家眷南渡至潭州(治今湖南长沙)。朱昂自幼喜欢读书,与熊若谷、邓洵美同学。当时有个叫朱遵度的人喜欢读书,人称为朱万卷。称朱昂为“小万卷”。……[详细] |
贺仁杰(1234~1321年),字宽甫。祖籍河东隰州(故治即今山西隰县),其祖父贺德种时迁居关中,为京兆鄠(即陕西户县)人。公元1253年秋,忽必烈领兵南下驻扎六盘山。贺仁杰之父贺贲建宅时于残垣中得金数千,不敢私藏,持金前往忽必烈军营纳献,并推荐贺仁杰的文才武略。忽必烈即将贺仁杰录为自己的……[详细] |
贺胜(?~1321年),字贞卿,亦字举安,小字伯颜,以小字行。陕西鄠(今户县)人,贺仁杰之子。1253年,忽必烈分封于关中,任用名士许衡在关中兴办学校,贺胜即从许衡读书。由于其父贺仁杰是忽必烈的近臣,所以,他16岁时被选为忽必烈的随从侍卫。从此,他常在忽必烈左右,出入伴驾,深受忽必烈的器重……[详细] |
贺唯一(1301~1363年),又名太平(蒙古语),字允中,鄠(今陕西户县)人,贺胜之子。元英宗至治元年(1321)其父被丞相铁木迭儿陷害而死,他当时年届弱冠,尚在读书。1324年,泰定帝也孙铁木儿即皇帝位,为贺胜昭雪洗冤,准贺唯一袭其父原职,任虎贲亲军都指挥使(从二品)。不久,调为陕西汉……[详细] |
贺均(生卒年不详),又名也先忽都(蒙古语),字公秉,鄠(今陕西户县)人,贺唯一之子。少年好学,擅长诗文。后依靠其家官荫入仕,累迁为殿中侍御史、治书御史、翰林侍读学士,承袭了其家世职“虎贲亲军都指挥使”。 贺均生于官宦之家,但他恭廉慎行,礼贤下士。加之,其父贺唯一官居中书丞相,他的声望随之……[详细] |
王心敬(1656~1738年),字尔缉,号丰川。清代理学家,陕西鄠县(今户县)人。幼年丧父,其母以纺织供他读书。25岁时,他前往周至拜名儒李颙为师,随从李颙研究理学约十年时间,成为李的得意门生。李颙感其母督促儿子的精神,特意作《母教》一文,称赞心敬之母如同孟母教子。 他跟随李颙期间,刻苦……[详细] |
张玉德(生卒年不详),字比亭,陕西鄠县(今户县)人。青年时期勤奋好学,尤喜习诗文。20岁肄业于荐福寺(今西安市小雁塔)。他曾撰成《雁字回文诗》360首,倒顺皆可成句。后刻苦学书法,吸收前人各家之长,善写楷、行、草、隶、篆五种书体,尤以行草见长。他将《雁字回文诗》以楷、行、草、隶、篆五体书成……[详细] |
杨明轩(1891~1967)原名荃骏,字明轩,后以字行。陕西户县人。清宣统元年(1909)起,先后在西安府中学堂、陕西法政学堂、秦省第一中学、三秦公学读书。辛亥革命爆发后参加学生队,在西安街头维持秩序。 1913年秋,杨被推荐公费留学日本,入东京同文书院。不久,日本乘欧战之机侵占中国青岛……[详细] |
杨伟名(1922~1968)陕西户县人。12岁入村私塾读书,15岁父丧辍学,边耕田,边自学,借邻里亲友书籍,读完中学课程。1940年,18岁的杨伟名,被国民党军队拉了壮丁,在外当兵三年,后逃跑回家,继续务农。因家贫地薄,他虽终年在田里劳作,一家人仍不得温饱。加以缴不起国民党乡、保公所的苛捐……[详细] |
姚克(1917~1969)原名志钧,亦作志军。陕西户县人。1936年在西安高中读书时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积极投身于青年学生的-。西安事变中,他走上街头,宣传中共提出的和平解决事变的主张。抗日战争爆发后,率民先队员及进步青年到农村宣传民众,鼓动抗日救亡。同年11月,被派到安吴青训班学习,……[详细] |
韩兆鹗(1891~1970)字卓儒,化名赵民仁、林枫桢。陕西户县人。1916年考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攻读史地专业,参与组织高师陕西学生同乡会;1920年初同旅京同学魏野畴、杨钟健等创办《秦钟》半月刊,抨击陕西当局的黑暗统治,团结众多的旅京同学。五四运动中,他被高师学生会选为北京学生联合会交际……[详细] |
张迺葳(1891~1950)字警伯。陕西户县人。毕业于保定陆军速成学校及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清宣统元年(1909)随蒋介石、张群、何应钦等在日本拜谒孙中山,加入中国同盟会。 辛亥年武昌起义前夕,张响应中国同盟会号召,中断学业,与蒋介石、何应钦等回国参加武装反清斗争,任武昌新军指挥部之副队官……[详细] |
赵寿山(1894~1965)原名生龄,字杜亭。陕西户县人。先后就读于陕西陆军小学堂、西北大学预科(后改为省立三中)、陕西陆军测量学校。测量学校毕业后历任陆军测量局科员、陕西靖国军总司令部科员、冯玉祥部陆军第十六混成旅上尉参谋兼学兵团地形教官,1921年升任少校参谋。1924年春参加杨虎城部……[详细] |
张俊德(1923~1977)又名克明。陕西户县人。1944年初中毕业在家乡户县终南小学任教,开始研制月地运行仪(又名三球仪)。由于天文学、机械制造学方面的知识缺乏和器材条件困难,曾几次-停止试验,但都没有动摇他的决心。经过五六年的艰苦努力,终于在1951年获得成功,受到西北军政委员会文化部……[详细] |
刘箴俗(1903~1924)乳名平儿。陕西户县人。9岁丧母,随父在西安卖羊血维持生活。10岁投考陕西易俗社,因衣衫褴褛,面色菜黄,未被录取。幸得孙仁玉伯乐识马,肯定地说:这是“小翠喜”(京梆子名角儿)一流人材,命将其录取,并把自己新编的《女娃劝学》交陈雨农、党甘亭两教练为刘排练。由于刘天资……[详细] |
王凤仪(1882~1938)字来亭。陕西户县人。14岁中秀才。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废除科举制度后,王留学于德、法两国。 辛亥革命时,供职于陕西军政府外交部。曾执《万国公法》勒令留陕外国人及传教士限期离境,否则不负任何保护之责。数十名外国人拟去汉口,外交部派兵将他们护送至豫陕交界处。……[详细] |
高望重(1901~1927)字德隆。陕西户县人。1921年毕业于户县县立高小,次年考入户县初级中学。在校阅读《共进》等进步书刊,决心献身劳工革命;曾组织同学-,抗议当局把教育经费移作军费。1923年春县府下令停办初级中学。高被推为学生代表,十多次进县府谈判交涉,迫使县长王彦武答应学生请求。……[详细] |
李佐成男,1956年1月出生,陕西户县人,汉族。1994年加入九三学社。现任西安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教授。九三学社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委员,陕西省第十二届委员会副主委,西安市第六届委员会主委。陕西省第十一届政协常委,西安市第十三届政协副主席。 1978年至1981年就读于西北工业大学航空……[详细] |
张子甲(1874-1948),字急济,陕西户县文义村人。 清穆宗同治十三年(1874)生。光绪间生员。 清末政治腐败,社会风气萎蘼。张子甲力图振兴风习,倡言“开通风气,振兴教育”,重躬行而摒浮华,革除旧课程,提倡新文化。 宣统二年(1910),与同村张鲁岑合资,在本村创办兼有女子班的……[详细] |
钱佐,1920年生,陕西省户县人,1936年12月参加革命,1938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原澄合矿务局信访处处长。1983年7月离职休养。(享受厅局级待遇和副省级医疗待遇)因病医治无效,于2013年9月19日在西安逝世,享年93岁。……[详细] |
张明义同志生平(1928-2009)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共北京市第五届委员会常委、秘书长,政协北京市第七届委员会副主席张明义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9年2月20日7时28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0岁。 张明义同志是陕西户县人,1928年12月19日出生,1949……[详细] |
印度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India),位于南亚次大陆的南部,面积297,47万平方公里,人口8、211亿,是个多民族国家。印地语为国语,英语为官方语言和商业用语。首都新德里(New……[详细] |
锦江古镇 锦江原为安仁老县城,建县于宋太宗端拱元年(988年),锦江自设县开始至1961年为县城所在地。古县城锦江名胜古迹、古文化遗产甚多。孔庙槐荫,柳祠桧色,玉真墨迹,果老丹池,市心塔影,山后书声,锦江渔坊,黎浦商帆等安仁八景诉说着许多美丽动人的传说,吸引了不少墨客与骚人来此漫游赋诗,……[详细] |
擦蝌蚪 “擦蝌蚪”也叫“擦面”,是永和县等地民间的一种特色面食。制法简单,操作方便,最适合集体人多时食用。永和县宾馆招待所常用擦蝌蚪招待异地的宾客和上级领导人。 做这种面食要做到: 1、具备擦面的工具——“擦床”,它比擦菜的擦子孔略宽大些,形如月牙多如鱼鳞,而且须是铜制的,不易生锈,……[详细] |
略阳天麻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略阳县地处汉中盆地西端,北依秦岭,南临巴山,居川陕甘交通要冲,为北亚热带和暖温带过渡带。境内气侯温和、雨量充沛,雨热同季,光照充足,为生物资源的生长创造了良好条件。天麻生长需要特殊的地理、气候和土壤条件,略阳县天麻适生面积达1500平方公里。位于秦岭深山的九……[详细] |
主 料 去骨鸡肉。 配 料 葱、姜丝、糍粑辣椒。 制作方法 1.将鸡肉刀切1cm方形鸡丁,用料酒、盐、味精拌匀加水芡码味五分钟。 2.手锅上火加入烹调油烧至八成热,鸡丁下油爆至八成熟,并将地串炸至金黄酥脆去油。 3.手锅……[详细] |
黄河口水利风景区为国家水利风景区。 垦利县黄河口水利风景区位于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县黄河入海口,依托黄河标准化堤防而建。 景区属自然河湖型水利风景区,面积达8.8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近3平方公里。景区以黄河标准化堤防和入海流路特有的宏大景观为主线,遍布大大小小的坑塘、星罗棋布的水库、串状……[详细] |
欢迎各位网友积极参与,共同创建我们美好的家园。如果您有介绍家乡的文字、图片,欢迎与我们联系 |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网站合作 我要供稿 粤ICP备17154672号-3 |
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E-mail:service@ke2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