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TAG信息列表 > 黄龙县特产

黄龙县特产

黄龙玉米以色泽艳、品质优、口感好、产量高而著称,曾荣获农业部玉米丰产奖和省玉米高产开发一等奖,2006年度荣获省玉米丰产竞赛优胜奖。黄龙玉米有悠久的发展历史,有成功的栽培经验,农民有强烈的种植愿望,玉米产业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全县森林茂密,水草丰盛,有深厚的土层和肥沃的土壤,充足的光照和充沛……[详细]
黄龙蜂蜜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黄龙土蜂蜜是陕西省延安市黄龙县的特产,蜜源植物种类达到300多种,中蜂养殖条件得天独厚,所产土蜂蜜口味醇厚且绿色无污染。  黄龙县位于陕西省中北部、延安市东南缘,是陕北黄土高原与关中平原的结合部,属全国八大防护林区,林草覆盖率达91%,素有“黄河绿洲”“天然……[详细]
黄龙核桃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黄龙核桃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核桃是健脑延年益寿的上品。来到黄龙县的客人,总能收到一盒本县的特产--薄皮核桃。这种核桃,不仅取食方便,而且据权威机构鉴定,单宁含量低、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口感好、营养成分容易被人体吸收,因此在市场上颇受青睐。黄龙县干果公司加工生……[详细]
黄龙板栗为延安市所独有,生长历史悠久,产品一直畅销,70年代曾远销日本。现有面积10000余亩,主要分布在白马滩镇、柏峪乡一带,年产量达20余万公斤。……[详细]
黄龙花椒品种以大红袍为主,主要分布在白马滩、柏峪、红石崖、范家卓子、界头庙、三岔等乡镇,全县累计栽植面积已发展到3万亩以上。以果大、肉厚、味佳著称,畅销全国各地。……[详细]
黄龙苹果近些年发展也尤为迅速,目前已发展到35000亩,年产量2000万公斤左右。品种以红富士为主。由于产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苹果的质量、色泽、口感均属上乘,销路一直很好。……[详细]
黄龙核桃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黄龙核桃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核桃是健脑延年益寿的上品。来到黄龙县的客人,总能收到一盒本县的特产--薄皮核桃。这种核桃,不仅取食方便,而且据权威机构鉴定,单宁含量低、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口感好、营养成分容易被人体吸收,因此在市场上颇受青睐。黄龙县干果公司加工生……[详细]
黄龙玉米以色泽艳、品质优、口感好、产量高而著称,曾荣获农业部玉米丰产奖和省玉米高产开发一等奖,2006年度荣获省玉米丰产竞赛优胜奖。黄龙玉米有悠久的发展历史,有成功的栽培经验,农民有强烈的种植愿望,玉米产业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全县森林茂密,水草丰盛,有深厚的土层和肥沃的土壤,充足的光照和充沛……[详细]
黄龙蜂蜜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黄龙土蜂蜜是陕西省延安市黄龙县的特产,蜜源植物种类达到300多种,中蜂养殖条件得天独厚,所产土蜂蜜口味醇厚且绿色无污染。  黄龙县位于陕西省中北部、延安市东南缘,是陕北黄土高原与关中平原的结合部,属全国八大防护林区,林草覆盖率达91%,素有“黄河绿洲”“天然……[详细]
拉洋片,是一种传统民间艺术。表演者通常为一人,道具是一个约一人高两臂宽的大木柜,柜的前面有四个直径二三厘米的圆洞,洞上安了凸透镜,柜子的一侧安装有锣、鼓、镲,由两条小绳控制。透过柜子上圆洞观众可以看到……[详细]
产品产地:杭州余杭   产品特性:品种繁多,做工精细,造型奇特。   产品简介:据1985年普查,余杭竹林23.9万亩,百丈、长乐、双溪等镇最集中,品种有毛竹、早竹、苦竹、石竹、浙江淡竹、浙江刚竹等32种。  余杭的竹藤制品还享誉海内外,南宋绍兴年间,余杭竹编的工艺品被列为贡品,品种繁多,……[详细]
陕西朝邑国家湿地公园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陕西朝邑国家湿地公园位于陕西省大荔县朝邑镇北3公里,东西长10余公里,南北宽1.5余公里,总面积1185.3公顷。   据史料记载,此处古称通灵陂,因产盐而得名盐池洼。形状为微弯的断牛角,尖头向西,角根在北,东南两岸壁立,西北倾斜而下,遍地盐碱,不……[详细]
九尺板鸭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彭州市九尺的人们历来就有养鸭子的习惯,1986年九尺镇被四川省誉为“板鸭之乡”。早在明朝,九尺板鸭已颇有名气,是当地待客宴宾的必备菜式。九尺板鸭分干板鸭、卤板鸭两种,做工讲究。干板鸭加精盐、香料浸渍、烟熏、风干。卤板鸭则晒干水分后,用优质锯末烟熏,然后选用八……[详细]
水尾圣娘信仰的形成东郊水尾圣娘庙,位于海南省文昌市东郊镇椰海村委会坡尾村,庙中供奉着南天闪电感应火雷水尾圣娘。但是当地人平时并不直呼水尾圣娘的名号,而是简单亲切地称其为“婆祖”。(“婆祖”最初是海南人……[详细]
社旗三粉为社旗县盛产的粉条、粉皮、粉面的合称,素有“三粉之乡”的称誉。这里生产的粉条如丝,粉皮如纸,粉面细白光滑,受到广泛的欢迎。社旗县耕地面积大,岗丘起伏,是红薯的集中产地。每到冬季,乡村磨粉、做粉条的很多,近些年,这项生产更成为农村的一项主要农产品加工业。“三粉”产品除南阳食用外,还大……[详细]

欢迎各位网友积极参与,共同创建我们美好的家园。如果您有介绍家乡的文字、图片,欢迎与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网站合作 我要供稿 粤ICP备17154672号-3
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E-mail:service@ke2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