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宇亮,字季龙,号蓬玄。绵竹(今属四川德阳市)人。万历四十七年进士。屡迁吏部右侍郎。崇祯十年(1637)八月,擢礼部尚书,与傅冠、薛国观同入阁。宇亮短小精悍,善击剑。居翰林,常与家僮角逐为乐。性不嗜书,馆中纂修、直讲、典试诸事,皆不得与。座钱士升为之援,又力排同乡王应熊,张己声誉,竟获大用……[详细] |
汉州德阳人。生卒不详。以文学知名。著有澹齐集八十一卷,《国史经籍志》传于世。 [约公元一一四七午前后在世]字无变,汉州德阳人。生卒年不详,约宋高宗绍兴中前后在世。以文学知名。荫补将仕郎,授成都府灵泉县尉。秩满,调雅州教授。虞允文宣抚全蜀,置之幂下,多所赞画。寻以荐除诸王宫大小学教授。力乞……[详细] |
刘兴诗 (1931~) 四川德阳人。195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地理系。历任北京大学地质地理系、华中师范学院地理系教师,成都地质学院副教授,成都理工学院教授,研究员。四川省作协理事,中国地质作协第一届副主席,中国科学文艺委员会委员,四川省科普作协副主席。1945年开始发表作品。1981年……[详细] |
谢武军 (1949~) 原名谢五君,笔名端午。女。四川德阳人。中共党员。198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曾任小学教师、区政府办事员,中央党校语文教研室副主任、进修部组教处长。现任中央党校副局级组织员、教授、硕士生导师,北京科技大学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1982年开始发表作品。2006年加……[详细] |
杨甦 (1921~1990) 笔名赵灯。四川德阳人。历任小学教师,图书管理员,《群众文艺》、《奔腾》、《红岩》及《美的研究与欣赏》校对、记者、、副主任、副主编,重庆市作协副主席。1939年开始发表作品。198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短篇小说《灌风楼夜话》,组诗《-待的土地》,评论《诗·……[详细] |
毛星 (1919~2001) 四川德阳人。中共党员。1939年毕业于延安鲁艺文学系。1937年赴延安陕北公学等校学习,1938年后历任陕甘宁边区青救会《青年呼声》,延安鲁艺文学系学员、指导员及总支委组织部长,文艺理论研究室研究员,东北《合江日报》、《松江日报》总,新华书店东北总分店总,东……[详细] |
叶毓中 1941年9月生,四川省德阳县人。国画家、诗人、美术教育家、美术理论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原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领导成员、理事、《美术》杂志社主编兼社长。 1957年考入四川美术学院附中,四年后升学院中国画系,完成山水、人物、花卉、书法和篆刻、诗词学全部学业。 ……[详细] |
叶毓山又名叶玉山。四川德阳人。擅雕塑。1956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并留校任教。196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研究生班。历任四川美术学院院长、教授。作品有《遵义红军烈士纪念碑》等。《歌乐山烈士纪念碑》获全国城市雕塑最佳作品奖,《杜甫》获第六届全国美展铜牌奖。1962年完成第一座雕塑《毛主席……[详细] |
赵铎(?-1465) 明代中叶农民起义首领。德阳(今四川省德阳县,位成都市东北)人。他以被诬通盗之罪名,遭官吏破孩,于1464年(英宗朱祁镇天顺八年)起义。后联络川中杨瓒、悟升、陈焕章等小股起义军,声势日盛,并自称赵王,设官分职,流动作战。次年于彰明县 (今四川省江油县南,1958年并入……[详细] |
云崖兔,四川省双流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010年12月29日 ,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云崖兔”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云崖兔,是成都市天府新区三星街道(原双流三星镇)的著名特产,是以比利时兔、……[详细] |
唐玉门关 六朝、隋唐之际,中原通往西域的伊吾大道(今安西通哈密一道)畅通。玉门关由敦煌东迁至瓜州晋昌县境(今安西双塔堡一带)。这里截山横卧,山势险峻,碧水中流,形成天然隘口。东临绿州,西接荒漠,俨然铁关雄视。据有关专家考证,唐代玉门关就设在这里。这处千古名关的关城淹没在碧波荡漾的双塔水库……[详细] |
呼兰大葱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呼兰农业发展的历史悠久。呼兰大葱生产距今已有上百年历史,特别是1958年后,一直种鸡腿葱,垧产2-3万公斤,1974年后,引进海洋葱,经本地改造、选种,成为高产品种。特点是白高叶嫩,粗茎味纯,垧产高达7-10万公斤,因独特的黑粘土赋予了它“辣味浓,葱杆粗、……[详细] |
梅山文化,点点滴滴的汇聚,集成古代文明的瑰宝,其中那些独特的地名传说,更是古老长河中迸出的浪花。地处新化县桑梓镇石窖村北面的前程村,俗名叫玉米冲,讲起这一地名原由,是一段沧桑久远而讽渝深刻的故事。康熙……[详细] |
世界上最高的女人我们都说姚巨人,但是世界上有一个女人比她还高,虽然不会打篮球,这名“壮汉”的身高竟达到了2.31,成为了世界上最高的女人。印度人艾伦,这名世界公认的最高女性,2……[详细] |
斯雷姆斯基卡尔洛夫齐是塞尔维亚的一个小镇,位于多瑙河的河岸。在古代,这里是一个罗马城堡,最早是在1308年被提到,在1690年开始逐渐发展为城镇。奥匈帝国时期,斯雷姆斯基卡尔洛夫齐逐渐成为塞尔维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这个小镇同时也以1791年3月建立的最早的塞尔维亚体育馆而闻名,3……[详细] |
欢迎各位网友积极参与,共同创建我们美好的家园。如果您有介绍家乡的文字、图片,欢迎与我们联系 |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网站合作 我要供稿 粤ICP备17154672号-3 |
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E-mail:service@ke2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