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公护(1898~1943),黎族,元门乡暗村人。白沙起义前是元门峒著名的“奥雅”。白沙起义时是一区方面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他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由于家庭人口多,生活十分困难,只好分家居住。分家时,他除了得1亩地外,没有别的财产。24岁那年,父亲因病去世后,他定居暗村。在左邻右舍和亲人的……[详细] |
王亚福(1908~1944),黎族,白沙乡什奋村人。少年时代喜欢打抱不平,村中不论大人小孩发生什么争执,他都爱辩清是非,他的公正评理得到大人的赞扬。 1940年4月,他和符尤相曾领导什阳人民投入驱逐国民党县长丘海云的斗争,取得了胜利。 1943年上半年,红毛地区出现饥荒,王国兴、王玉锦……[详细] |
符桂刚(1918~1944),黎族,白沙峒什空村(今和荣村)人,参加王国兴、王玉锦发动和领导的“白沙起义”,是白沙一区方面的领导人之一。 1942年底,他和王亚福、符亚灵等召集白沙各峒头领符焕昌、巴美花、巴丰章、符力农等共商发动群众反抗国民党顽固派的事。他还亲自到霸王、南溪(今南开乡)等……[详细] |
符金元(1915~1940),黎族,白沙乡海旺村人。1943年2月他到广州江村学校读书,受到进步思想的影响,憎恶国民党的压迫统治。1937年返回家乡自费创办私立小学1所,除自己任教外,还从儋县请来1名教师。免费招收附近各村黎族儿童100余名进校读书。他经常以学校为阵地向学生及群众宣传抗日救……[详细] |
符亚灵(1895~1943),黎族,白沙乡召傲村人,白沙起义前曾任国民党团董、白沙乡乡长。他为人老实,见到国民党政府欺压群众,心里不忍,曾一度提出辞职,被县政府抓到牙叉墟处罚扫街几天,责令继续担任乡长。 白沙起义失败后,他同起义群众一起上山坚持斗争。在山上,他听说国民党顽固派限令他3天之……[详细] |
符尤相(1920~1986),黎族,细水乡黎班上树人。12岁时,父母双亡,被牙叉乡志针村符桂文收为养子。他自幼热爱劳动,喜欢打猎,为人正直,明辨是非,善于团结别人。青少年时代,他的言行就很受村中长辈的称赞,成为青少年们的“领袖”。 1943年农历7月,“白沙起义”爆发。当时,他仅23岁,……[详细] |
黄成跃(1924~1982),黎族,屯昌县南坤镇茅坡岭村人。兄弟3人,他排行第一。家穷无地,靠租种地主田地糊口。1935年,家人用番薯抵交学费送他上学念书。在校期间,他受进步教师影响,思想进步很快。1941年辍学回家,参加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救国活动,积极宣传党的主张,发动群众抗日反顽。194……[详细] |
符南蛇(约1465~1502)又名符蚺。儋州七坊峒(今海南省儋县海头镇七坊村)人。世代耕猎为生,其族姓为儋州黎首。平素喜欢使枪弄棒,特长箭法,与峒人符那揽、符那树、王细保等结拜兄弟,在当地颇有号召力。弘治间(1488~1504年)琼州遭受水、旱灾,张桓、余浚两任知府不体恤民艰,依然横征暴敛……[详细] |
王成富(1956~1979),黎族,松涛乡毛合村人。兄弟姐妹6人,他是老大。1969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取黎母山中学。在校期间,喜欢阅读英雄人物故事,以英雄人物为榜样,从高从严要求自己,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中学毕业后,响应党的号召,回乡参加农业生产劳动,被群众选为贫协组长兼民兵排长。19……[详细] |
王国兴(1894~1975) 王国兴,黎族,广东白沙(今海南省琼中县)人。父为红毛峒峒长,在五指山区有威望。30年代时,国民党当局在黎族地区设立“抚黎专员公署”,对黎族人民实施经济剥削的政策。其父被扣上“抗丁抗税”的罪名,关押狱中3年之久,历尽折磨赎回家中几天就去世,母哀伤过度,未几亦病……[详细] |
王玉进(1911~1973),原名王朗波,黎族,黎母山镇茅桥村人。家境贫穷,1939年投奔革命,在澄迈县美合村参加琼崖抗日独立总队。翌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卜壳枪班班长,1945年升任琼崖纵队四支队二大队中队长。指挥作战很有谋略。一次,他带领两个小队在南渡江上游阻击来犯的国民党澄迈县游……[详细] |
王玉锦(1910~1970),黎族,红毛乡牙寨村(曾属白沙县,今属琼中县)人。从小跟随父母务农。 1933年他和一批黎族青年被国民党骗去广州当兵,因不甘忍受国民党的欺侮,几经周折,于1935年8月从广州回到海南。1923年和1937年,他的父亲和弟弟先后被国民党红毛乡政府抓去,他被迫变卖……[详细] |
王正成(1915~1979),又名王佬龙,黎族,红毛镇毛西村人。兄弟五人,王正成排行第四。家穷,12岁外出打工糊口,干过农活,当过木工、砖瓦工。1943年参加王国兴领导的“白沙起义”。起义前夜,王国兴等首领被国民党白保乐三县联络所所长李有美扣押。群众组织敢死队营救,王正成勇当队长,手持匕首……[详细] |
王泽义(1916~1943),又名王正义,黎族,红毛镇什建蒙村人。兄弟姐妹6人,排行第二。全家靠种4亩水田过活,度日艰难。他10岁下地劳动,15岁进私塾读书。两年后,因交不起学费而辍学回家务农。 1941年夏,他跟随王高定等到儋县一带给人看风水混饭吃,以减轻家里负担。在那里,他耳闻有一支……[详细] |
黄家连(1899-1928)黎族,陵水县隆广镇东光村人。陵水县农民自卫军西路军指挥。少年在保亭县念初级小学,后转到陵水县同仁学堂学习。小学毕业后回家务农。1926年夏,在黄振士引导下参加革命活动。8月初,任陵水县东光首弓乡农会负责人。9月到陵水县农训所受训。1927年琼崖“四一二”事变后随……[详细] |
陈那任 黎族,陵水县廖二峒(今田仔乡廖二村)人。明嘉靖十八年(1539),在黎亭峒陈那红、岭脚。郎孟峒陈那黄的配合下,率领廖二、岭脚、黎亭、郎孟四峒黎族人民起义。这次起义得到陵水汉族人民和万州鹧鸪等峒的黎、汉族人民的支持,声势非常浩大。起义军四处出击,历时5年,使明王朝十分震惊。嘉靖二十……[详细] |
黄有庆(?-1858)黎族,陵水县军田乡红鞋村人。清文宗咸丰八年(1858)夏,陵水红鞋十八村一带的黎族人民,不屈于清王朝县府的统治,在黎族首领黄有庆的领导下举行起义,围攻陵水县城。这次起义,黎丰、岭脚、大艾等峒的黎族人民纷纷起来响应,崖州赞坡等村的黎族人民前来支援,斗争烽火遍及陵水全境和……[详细] |
胡那肥(?-1885)黎族,陵水县田仔乡廖二村人。清光绪十一年(1885),陵水县廖二峒的黎族人民,在峒首领胡那肥的率领下举行起义。起义军数千人,攻打藤桥,围攻陵城等处。是年11月,清王朝派冯子材率官军前往琼崖镇压黎族人民起义军。11月27日,冯部抵达陵水,在陵水知县石佩琼、主簿杨任承、巡……[详细] |
王维昌(1871—1920)又名王义。陵水县七弓峒宝停营什聘村(今海南省保亭县)人。黎族。保亭营黎峒大总管。清光绪三十一年(1895年),赴广州美国传教士办的学校读书。后带随从到广州,加入陈炯明部。民国2年(1913年)初,回到保亭。后移居南圣峒新村搭“排寮”(放运木排的草寮),雇佣陵水、……[详细] |
菜豆腐又称菜豆腐粥,制作历史悠久。是西乡的名小吃,原在西乡是招待宾客的佳肴。 现在以是大众化的食品。其制作的主要原料是黄豆,经过浸泡、打磨成浆,用细箩或纱布滤去豆渣,煮沸,然后加入浆水菜酸汤点清待形成豆腐时,再滤出豆腐压成块。该豆腐质地细嫩,色泽清白如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吃法上有酸甜之分……[详细] |
现在网络生活十分热闹,有人光在网络上就可以获得源源不断的八卦话题和快乐源泉,还会有一些有才又善于总结的网友来进行有效总结,顺便也创造出了无数的梗出来,而最近出现的咯噔文学就让人感到十分的新奇,那么我们……[详细] |
“千岛之国”菲律宾有着星罗棋布的岛屿、樯橹连云的港湾、蔚蓝明净的海水、洁白绵长的沙滩,浑然天成的自然景观因为浓郁的异国情调而显得浪漫非凡。东西方文化在这里融合,古老的民风民俗在这里延续,而这个美丽国度……[详细] |
田螺肉碗糕是福建泉州著名的传统糕点小吃之一。过年时家家户户都得蒸碗糕。碗糕里最好吃的碗糕就当属田螺肉碗糕。田螺肉碗糕外面光滑,肉身又软又韧,中心还有一块特别韧特别香的肉仁,很象田螺肉,又红又赤,又光又……[详细] |
鹿鸣乡美国山核桃是云南省大理州祥云县鹿鸣乡的特产。鹿鸣乡山核桃壳薄易剥,核仁肥大,味甜而香,核桃仁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并有补脑强身,降低血脂之功效。 美国薄壳山核桃,又名美国山核桃、长山核桃,为胡桃科山核桃属落叶大乔木。该品种原产于美国和墨西哥北部。现分……[详细] |
欢迎各位网友积极参与,共同创建我们美好的家园。如果您有介绍家乡的文字、图片,欢迎与我们联系 |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网站合作 我要供稿 粤ICP备17154672号-3 |
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E-mail:service@ke2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