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TAG信息列表 > 芷江旅游

芷江旅游

芷江受降纪念坊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位于芷江县城3.5公里的七里桥村,原是中华民国空军司令部群力礼堂,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8月21日至23日-政府在此举行受降仪式。芷江受降纪念坊为中国惟一的纪念抗日战争胜利的建筑物,建于1946年2月。纪念坊正南北向,……[详细]
位于湖南省芷江县,自明代万历十九年(1591年,由名僧宽云带头捐建后,几经圯毁,多次修复,一直是湘黔公路交通要塞,也是商贾游客往来云集最繁华的地方,史称“三楚西南第一桥”。1999年初,龙津桥再次动工重修,1999年11月7日竣工。重新修复的龙津风雨桥全长146.7米,宽12.2米,为当今……[详细]
中国侗文化城位于芷江侗族自治县象狮坡省级森林公园内,距怀化市中心6公里,西到芷江抗战胜利受降纪念馆20余公里,南连舞水河,北靠湘黔铁路和320国道,区位、交通条件十分优越。整个景区占地3500亩,阳光、松林、溪流、草滩构成了这里独特而优美的自然景观。景区突出侗民族文化旅游主题,是集民俗风情……[详细]
芷江天后宫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芷江天后宫,原为福建客民会馆,乾隆十三年(1748年)由福建客民所建,天后宫从始建至今已有250多年,占地3700平方米,现存建筑面积1970平方米,为内陆最大的妈祖庙。芷江天后宫坐西朝东,南北建有耳室,中间三进:戏台、正殿、观音堂,左为财神殿,右为武……[详细]
和平湖水利风景区为国家水利风景区。  怀化芷江侗族自治县和平湖水利风景区的和平湖,是芷江打造的和平文化品牌。十里长湖、百里绿廊、千亩湿地、万亩水面,构成水天一色、城水交融的美丽画卷。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详细]
中国人民抗战胜利受降纪念馆(受降馆)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中国人民抗战胜利受降纪念馆位于怀化市芷江县城东七里桥。  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8月21日至23日,日本降使今井武夫代表日本政府在芷江向中国政府无条件投降,中国政……[详细]
三道坑,位于芷江县五郎溪乡境内,有大小溪流10多条,瀑布50余处;有国家级保护动植物。  位于芷江县五郎溪乡境内,属西晃山脉南麓原始次森林,分三道坑、党洞坑、金顶等景区。境内地势高峻,山峦叠嶂,资源丰富。  景点位置  湖南省芷江侗族自治县五郎溪乡……[详细]
芷江天后宫石坊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湖南芷江天后宫,原为福建客民会馆,乾隆十三年(1748年)由福建客民所建。芷江天后宫坐西朝东,南北建有耳室,中间三进:戏台、正殿、观音堂,左为财神殿,右为武圣殿和五通神殿,全部建筑结构基本保存完整。1986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湖南芷江天后……[详细]
芷江文庙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芷江文庙  时代为清。位于湖南省芷江侗族自治县城关和怎。文庙建筑颇具特色,尤以重檐间内外如意斗拱为省内所罕见。  芷江文庙始建于明代中叶,清咸丰九年(1859)迁建于城北秀水书院附近。现在的文庙于清同治二年(1863)建成。民国及新中国建立后,曾由一些机关……[详细]
泗河西瓜,产于接庄街道、石桥镇沿泗河西岸的南贯集、东郑庄、齐营、郝楼、栗河崖、张桥等村。始于唐代末年,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泗河西瓜个体适中,味口脆甜。    1972年引进新品种“密宝”,出口日本,深受外商的欢迎。1985年,引进“中育6号”、“郑州3号”、“7451”、“8155”……[详细]
严州干菜鸭是中国浙江建德传统名菜,因以水鸭和干菜合烧而得名。传说,明朝时当地一家菜店突然来了一名知府要用膳,菜店老板没有准备,为应付知府,急中生智,将未下蛋的麻鸭收拾干净,将雪里蕻干菜、肥猪肉、熟火腿……[详细]
王掞shàn(1644~1728)清朝官员。字藻儒,一作藻如,号颛庵、西田主人,江南太仓(今属江苏)人,明代首辅王锡爵曾孙。  康熙九年进士,授编修,官至文渊阁大学士。康熙六十年,请重立胤礽为太子忤旨,应谪戍,以年老由子代行,寻致仕。有《西田集》。  康熙九年(1670)进士,改庶吉士,授……[详细]
宜昌白山羊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宜昌白山羊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宜昌白山羊,是湖北省入选国家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的唯一山羊品种。宜昌白山羊享誉千年,驰名中外,畅销东南亚,入选《中国羊品种志》,堪称中国山羊中的“贵族”。  宜昌是中国白山羊分布最为集中的区域。  宜昌白山羊全身都是宝。白山……[详细]
邵阳市隆回县岩口镇山区谷雨有采摘茶习俗。传说谷雨这天的茶喝了会清火、辟邪、明目等。所以谷雨这天不管是什么天气,岩口山区人们都会去茶山摘一些新茶回来喝。谷雨茶也就是雨前茶,是谷雨时节采制的春茶,又叫二春……[详细]
新郑丁家粉蒸肉始自清末丁家饭庄,距今有一百二十年历史,曾经皇帝  御厨指点,会南北风味精华,在传统基础上创造的一道名菜。新郑古为"九省通衢",南北交通要道,行人很多。清末民初住在城里"察院"来往京城的皇差,常到北街丁家"萃宾楼"用饭,把南北各地风味,官府烹饪技艺传到这里。又经丁家五代一百多……[详细]

欢迎各位网友积极参与,共同创建我们美好的家园。如果您有介绍家乡的文字、图片,欢迎与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网站合作 我要供稿 粤ICP备17154672号-3
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E-mail:service@ke2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