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公山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仙公山(又名双髻山):位于市区马甲镇,南北朝时(公元480-520年)因祀“何氏九仙”而名,有“八闽名胜无双境,绝顶蓬莱显九仙”之誉。山中有仙灵桥、仙井、仙脚迹、仙棋盘仙茶树、仙排阁、贵雪双髻、荷潭印月等胜景,以及宋代朱熹、王十朋,明代张瑞图等历代文人骚……[详细] |
洛阳桥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洛阳桥,原名“万安桥”,位于泉州东郊的洛阳江上。它与北京的卢沟桥,河北的赵州桥,广东的广济桥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名桥。洛阳桥是中国现存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也是世界桥梁筏形基础的开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桥长731.29米、宽4.5米、高7.3米,有44座……[详细] |
蔡襄祠(蔡襄纪念馆)为文化旅游景点。 蔡襄祠 蔡忠惠祠(蔡襄祠)位于洛阳桥桥南街南侧,为纪念蔡襄的功绩而建。祠自北宋肇建以来,历代有修葺。现存蔡忠惠祠为清代建筑,坐北朝南,三开间三进殿堂。首进为大门,门顶匾额大书“宋郡守蔡忠惠公祠”。门廊石柱上,有晚清大臣、两广总督黄宗汉之子探花黄贻揖……[详细] |
马甲动植物观赏园 洛江区马甲动植物观赏园是洛江区马甲农业大观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科教相结合的一个基地,位于泉州市十佳风景区之一的仙公山风景区。几年来,已形成集农、科、教、游览、观赏于一体的动植物观赏园,与仰恩湖、仙公山配套成为旅游项目之一。 占地50亩的珍稀动物养殖场,引进鳄鱼、千……[详细] |
朋山岭隧道 朋山岭隧道及连接线工程起自普贤路,东偏北穿1.37公里隧道过朋山岭,西进抵达双阳中路交叉口,路线全长 3.845公里,包括1.32公里长的隧道和2.525公里的隧道两端连接线。 该工程采用机动车主隧道与非机动车及供水隧道分修方案,机动车主隧道行车道 宽2×3.75米,净……[详细] |
仰恩湖 恩湖是仰恩湖游览区的主体景区。因环抱名闻遐尔的仰恩系列工程而得名。始建于1995年,由洛阳江的上游乌潭水库拦腰筑滚水坝而形成的人工湖。常年水面高程77.2米,水域面积1360亩,四面环抱龙眼林带,万(安)虹(山)二级公路擦湖而过。 交通便捷,通讯发达,水电充沛,湖光山色,分外妖……[详细] |
虹山瀑布 虹山瀑布位于虹山乡,海拔高六百余米,年平均温度低于市区4至6摄氏度,空气请新,夏秋凉爽。蜿蜒的溪水从80多米的断崖中飞流而下,溅起的水雾在阳光的照射下形成一圈圈美丽的彩虹,虹山瀑布因而得名。我国古代著名的方志史学家何乔远游历至此地有感而诗曰 “红日照天地,飞雪白纷纷;道者偶来……[详细] |
虹山是个山清水秀,人杰地灵之地,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前景广阔,虹山乡党委政府综合考虑虹山的自然资源、区域定位和发展基础,致力打造五彩缤纷、水天一色、归园田居的彩虹之乡,形成“一心、两带、三地、四名片”发展乡村旅游格局。通过动作,虹山乡已经从生产“红心地瓜”的美丽乡村概念,逐渐成为具有乡村休闲旅……[详细] |
刺激悠然并重,让你释放压力。 泉州市区的人可以就近漂流了!“泉州第一漂”——后深溪漂流起于河市镇的后深溪水库,溪水清澈碧透,青山围绕,依山傍水的景色,让人陶醉至极。 漂流全程2.5公里,总时长1小时20分钟,项目分为“勇士漂”和“逍遥漂”,“勇士漂”是从落差40多米的漂流轨道,从最高处……[详细] |
仰恩大学由爱国华侨吴庆星先生及其家族设立的仰恩基金会于1987年创办,是全国第一所具有颁发国家本科学历证书和授予学士学位资格的民办大学。2008年以良好的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成为福建省第一所通过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民办大学。仰恩大学现有8个学院,5个直属系部,18个本科专……[详细] |
景区位置: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区马甲镇 景区介绍: 惠女水库水利风景区位于泉州市洛江区马甲镇,距离泉州市区20公里,距离惠安县城29公里,交通便捷。景区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生态环境良好,年平均气温20.7度,雨量充沛,四季常青。惠女水库以“惠女精神”文化教育基地为载体,拥有得天独厚的水……[详细] |
玄石坡位于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左旗(满都拉图镇)昌图锡力苏木境内,在昌图锡力苏木乡公所西北方向约3.5公里处的一个小山坡上。玄石坡,其实是刻在这里的一块石头上的三个字,旁边还有一块石头,上面刻了“立马峰”三个字。这两块石头旁边还有第三块石头,上面刻了1座香炉,4个马蹄印,还有一段铭文,铭文解释……[详细] |
奥匈帝国经过几次分裂和合并,其所包含的国家分别是克罗地亚、匈牙利、特兰西瓦尼亚以及斯洛伐克。奥匈帝国在过去是欧洲地盘上实力最为强劲的国家之一,并且是当时全世界八大强国中的一个。奥匈帝国由于包含四个国家……[详细] |
说到咬鹃属不善飞行的鸟类,之前小编给大家讲了一种叫做橙胸咬鹃的动物。今天小编给大家讲的也是这样一种鸟类,它叫做红头咬鹃,它的叫声像猫叫声。那么它还有一些什么特征?它的生活习性又是什么样的呢?接下来大家……[详细] |
花木兰是我国南北朝时代的人物,其存在于至今一千多年前,最早出现花木兰的身影则是通过一篇诗木兰辞,该诗存在于我国的北魏时期,直到后来明代的文学家徐渭将该形象改编成为了花木兰替父从军,自此流传开来,现在许……[详细] |
梅山文化,点点滴滴的汇聚,集成古代文明的瑰宝,其中那些独特的地名传说,更是古老长河中迸出的浪花。地处新化县桑梓镇石窖村北面的前程村,俗名叫玉米冲,讲起这一地名原由,是一段沧桑久远而讽渝深刻的故事。康熙……[详细] |
荸荠,俗称“地栗”、“马蹄”、“池米”、“凫茈”等。属莎科,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地下有葡匐茎,先端膨大为球茎(这球茎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荸荠”);地上茎丛生,直立,管状,如龙须,浓绿色。性喜温暖湿润,适宜在我国南方湖滨低洼地区生长 在昔属白露湖之滨的黄歇口镇,流传着一个关于荸荠的故事:春……[详细] |
欢迎各位网友积极参与,共同创建我们美好的家园。如果您有介绍家乡的文字、图片,欢迎与我们联系 |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网站合作 我要供稿 粤ICP备17154672号-3 |
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E-mail:service@ke2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