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绛(1008—1083),字厚之,钱塘人,一说字厚之。北宋大臣、文学家。祖籍南城县东兴乡苏源村(今江西省黎川县荷源乡苏源村)人,祖父元德昭为五代吴越丞相,遂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生于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生而敏悟,5岁能作诗。以廷试误赋韵,得学究出身。再举登第,调江宁推官。迁江西转运……[详细] |
陈希曾(1766~1816),字集正,亦字雪香,号钟溪。新城(今江西黎川)人。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癸丑科潘世恩榜进士第三人。 陈希曾是陈元次子,与他的兄弟一起跟从鲁仕骥求学。他善于作文章,熟习掌故,办事干练。陈希曾参加乡试中举人,癸丑科经会试得贡士,殿试钦点一甲第三名进士及第,授……[详细] |
陈孚恩(1802—1866),字少默,号子鹤,别号紫藿。江西新城县钟贤(今黎川县中田乡)人。陈希曾次子,刘大观婿。嘉庆七年十月初八日生,同治五年正月二十二日卒。道光五年拔贡,朝考一等,由七品小官,仕至吏部尚书、军机大臣。清代著名书法家。 出身 陈孚恩出身名门望族,陈道(1707-176……[详细] |
陈道 (1707-1760),字绍洙,号凝斋。江西新城钟贤(今江西省黎川县中田乡)人。清代文学家、理学家。 生于康熙四十六年。从小品行端重,刚入塾学,白天听老师讲课,晚上则随父听诵《小学近思录》,庄诵不倦,并以此作为学与行准则。稍长,协助父亲治理产业及施行善事。一有闲暇,便手不释卷,孜孜……[详细] |
陈世爵(1682-1752),字院修,号立轩。于顺、康年间始迁居中田(今黎川),弃儒经商,从事竹木生意。经过苦心经营,终于成为一方富商巨贾。然其独子陈道并未子承父业,而是专事举业。陈道最终虽未走上仕途,但由于随其父在中田兴办慈善事业,积极参与地方公共事务,对陈氏在中田迅速兴起,跃居当地望族……[详细] |
陈希增(1770-1820)字集正,号雪香,江西新城钟贤(今江西省黎川县中田乡)人。官工部侍郎。清代书法家。 少年时,与胞兄陈希祖同学于清代著名文学家鲁九皋。陈希曾、陈希祖、陈用光皆为其得意门生。乾隆五十四年(1789)中解元(乡试第一名),五十八年中探花(进士一甲第三名)。历任翰林院编修……[详细] |
涂宗德(1915~1988),黎川县日峰镇下桥村人。少年时家境贫苦,在家种田和到烟栈当学徒。1931年6月,红军首次来到黎川,即毅然投身革命,被编入闽粤赣游击队任通讯员,后任闽粤赣独立团班长。1933年7月,到瑞金中央彭扬步兵学校学习,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步校结业后,调红7军团警卫连任排长……[详细] |
鲁易(1897~1932),原名其昌,字蕙孙,号绳武,黎川县中田人。幼随父旅居湖南常德,常德高中毕业后赴日本留学。1919年回国,1920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21年与李立三、赵世炎等发起成立劳动学会,参与了留法勤工俭学生进占里昂中法大学的斗争,被法国当局拘捕,同蔡和森、陈毅等104名学生……[详细] |
玄石坡位于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左旗(满都拉图镇)昌图锡力苏木境内,在昌图锡力苏木乡公所西北方向约3.5公里处的一个小山坡上。玄石坡,其实是刻在这里的一块石头上的三个字,旁边还有一块石头,上面刻了“立马峰”三个字。这两块石头旁边还有第三块石头,上面刻了1座香炉,4个马蹄印,还有一段铭文,铭文解释……[详细] |
丹凤县位于陕西省东南部,秦岭东段南麓,因县城襟带丹江、背依凤冠山而得名,属商洛市管辖。地势西北较高,东南偏低,河谷相间,呈“掌”状地貌,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 的土石山区县。全县森林覆盖率70%,是……[详细] |
西江日夜游,豪华游轮带你游历西江三峡,西起端州白沙龙母庙,东至鼎湖砚洲包公祠,全程20多公里。此间江水柔美婉约,山川雄奇险要,两岸景色秀丽迷人,民间神话传说多如珠玑,历史文化底蕴积淀丰厚。 现今西江日夜游由烂柯仙踪、峡砚清风、桃溪夕照、包公掷砚、羚关古道、江上清风、入出山虎、望夫归石、归……[详细] |
焉不拉克古墓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介 绍 焉不拉克古墓群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柳树泉农场焉不拉克村,面积达8000平方米,是新疆东部最重要的一处青铜时代的墓地,距今约4000年。 墓葬分布在两条西北一东南走向的土岗上,地表没有明显痕迹。墓葬形制主要有竖穴土坑墓、竖穴生土二层台……[详细] |
甘肃省陇南市成县民间音乐主要包涵在传统的春节社火、木偶戏、锁呐和南北山区山民们哼唱的山歌,目前已濒临失传。传统社火曲传统社火主要有步社火、夜社火等形式。其中主要传唱的社火曲普遍为《渡船曲》,小曲有《十……[详细] |
承德盛产荞麦;用荞麦面制的碗坨,是承德地方传统风味小吃,已有200多年历史。乾隆年间,皇帝巡幸热河时,煎碗坨深受随行的后妃们的喜爱。煎碗坨的原料为荞面、绿豆粉、五香面、花椒面等。它的特点是营养丰富、酸辣鲜香、滑润筋道,是经济实惠的大众化食品,吃起来别具风味,食欲顿增。-……[详细] |
欢迎各位网友积极参与,共同创建我们美好的家园。如果您有介绍家乡的文字、图片,欢迎与我们联系 |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网站合作 我要供稿 粤ICP备17154672号-3 |
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E-mail:service@ke2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