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位于北京先农坛内,是我国第一座收藏、研究和展示中国古代建筑技术、艺术及其发展历史的专题性博物馆,1991年9月25日正式开放。建筑作为人类文明的载体,犹如座座里程碑,镌刻着人类社会在各个领域的发展成就,被视为一个民族对人类文明贡献的标志。
中国古代建筑以其独树一帜的风格、延绵的历史,成为世界建筑发展中的光辉篇章。《中国古代建筑》陈列以大量的图表、照片、实物、细致精美的模型,介绍了中国古代建筑从茅茨土阶的原始状态发展到明清时代城墙高筑、布局严整的宫廷建筑。再现了我国劳动人民卓越的创造力,展示了中国古建筑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成就。
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是展示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及其发展历史的专题型博物馆。包括古代建筑实体和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展品两部分。前者以先农坛古建筑群为展示内容。先农坛又名山川坛,是明、清两代帝王祭祀先农、山川、神祗、太岁诸神的地方。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是明成祖迁都北京时创建的。现在保存下来的建筑主要是明嘉靖元年(1522)修建的。后者系统介绍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发展历史,集中陈列于太岁殿正殿、羽殿中。
馆内拥有堪称中国沙盘之最的“北京旧城模型”、中国藻井艺术孤品“北京隆福寺藻井”、按比例缩小的“北京天坛祈年殿模型”等展品,展现了我国劳动人民卓越的创造力及中国古代建筑的博大精深。
先农坛内的建筑是明清两代逐渐完善起来的。最初的建筑叫山川坛,据《明成祖实录》载:“永乐十八年(1420)十二月,山川坛成。”与此同时还建有太岁坛、风云雷雨、五岳、四海等13座祭坛。嘉靖十一年(1532)建太岁殿。同时还建有天神坛、地祗坛等。
清朝在原基础上扩建或重修。乾隆十八年(1753)改原明代太岁殿东的旗纛庙为神仓;十九年(1754)改木结构的观耕台为砖石结构;二十年(1755)改原斋官为庆成宫。
民国时,该处隶属于内务部。北洋政府时,由于该部经费拮据,拆除先农坛外墙,树木、地皮标价变卖,北部开辟为市场,南部辟为城南公园。30年代初东南角辟为体育场。坛内众多殿宇大部剥蚀、败落,少许较整齐的屋舍殿宇均被占用,如具服殿为驻军长官办公处,神仓为坛庙管理所,庆成宫曾办中华女子养蜂场等。
新中国成立后,最初亦只是重点修缮扩建了体育场,使其成为一处较为合乎规格的体育场。虽然1979年8月21日公布先农坛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但对其他殿宇设施未能顾及。1985年6月,全国政协和市政协委员们发出了抢救先农坛的呼吁,逐渐引起市政府有关领导的重视。1988年3月政府投资300万元,对太岁殿正殿、拜殿和东西配殿进行了全面修缮,建筑面积近4000平方米。由古建研究所设计,房修二公司施工,历时二年零八个月于1990年11月底全部竣工。竣工典礼上,副市长张百发说,市政府决定,这里将作为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
相关景点
《春明梦余录》载:“山川坛在正阳门南之右,永乐十八年建,缭以垣墙,周回六里。……正殿七坛,曰太岁、曰风云雷雨、曰五岳、曰四镇、曰四海、曰四渎……西庑从祀六坛,左京畿山川、夏冬季月将、右都城隍,春秋季月将”。先农坛的墙垣有二重,周3公里,面积130顷,外墙为北圆南方之长形。外墙改拆,现仅存内墙。
先农神坛是一座砖石结构的方形平台,长宽各15米,高1.5米,四面出陛,台阶八级,始建于明嘉靖年间,清乾隆十九年重修。正殿在坛正北,阔五楹,歇山顶,旋子彩画。神库、神厨之南有东西井亭各一座。先农即神农,又名田祖、先啬,也有人说神农即炎帝。
在先农神坛之南,台南向,三出陛,东、西南台阶各八级。方形,各边16米,高1?5米。明嘉靖年间始建时为木结构。清乾隆十九年(1755)改建为砖石结构。台周饰以黄琉璃瓦,并以汉白玉石栏围绕。民国期间,台上建一座八角琉璃亭。
在观耕台北,面五楹,绿琉璃瓦歇山顶,和玺彩画,外有砖砌石条边月台。民国十六年(1927)改称诵豳堂。堂柱上悬沈瑞麟书对联,当时为驻军长官办公处。
又名太岁坛,位于先农坛东北。太岁之神原为露祭,嘉靖十一年(1532)建太岁殿。黑琉璃筒瓦绿剪边,坐北朝南,阔七间,宽52米,深24米。外额枋为和玺彩画,内额枋为旋子彩画。正殿前有东西庑殿,黑琉璃瓦绿剪边,悬山顶,阔11间。拜殿又称南殿,倒座,阔七间,中为穿堂。(该组建筑即现在古建筑博物馆所在地)
位于太岁殿东,又称东院,原为明代旗纛庙,清乾隆年改建为神仓。在南墙的三座拱券门院内,有一座圆攒尖顶,是琉璃瓦绿剪边亭子,即神仓,为收贮五谷祭品之处。
在内坛东门外,迤北,原为明代斋宫,乾隆二十年(1755)改今名。正殿五间,宽23?8米,进深9?1米,建在崇基之上,三出陛,阶九级,汉白玉护栏。台上有日晷和时辰牌。正殿后有寝殿,左右有配殿。这里是皇帝行耕谡礼后,休息和犒赏随从,官员茶果之处。
1903年中东铁路建成后,富拉尔基成为“重镇”“小商埠”吸引了大批外乡人来到这里,人口迅速增加到1400多人,400多户。后来几经沙俄、日本帝国主义的蹂躏践踏,又加至嫩江、雅鲁河连年水灾,瘟疫盛行。1...
在侗族,最古老的盛装上衣是侗族辛地衣,用于牯藏节或芦笙节,亦称芦笙衣。上衣为左衽长袖式,下为草条式帘裙,饰有白羽。盘蛇纹与游蛇纹图案绣在深色布面上,既华丽又神秘。其“连环锁丝绣”技艺精湛,历史悠久。北...
桃江县大栗港镇是一座美丽而神奇的江南水乡。它东靠楚南名山浮邱山,南临清彻的资江水,景色秀丽,民风淳朴。大栗港山歌俗称“打胡呐喊”,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不断传承、创新,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发声体系...
徽州人至今还把农历正月初一、初二、初三这三天分别叫做“初一朝”、“初二朝”、“初三朝”,又因为是过大年,所以总称之为“三朝年”。而把农历正月十八也像过年一样称为“十八朝”的这一流传千百年的专称,现已鲜...
虽然前面介绍了《世界上最聪明的猫》、《世界上最聪明的种族》,但世界是个整体,由多个国家组成。那说到国家,每个国家综合国力却是参差不齐的,那你知道世界上最聪明的国家有哪些吗?下面本站就来为大家介绍。世界...
上巳节是中国古老的传统节日,俗称三月三,该节日在汉代以前定为三月上旬的巳日,后来固定在夏历三月初三。“上巳”最早出现在汉初的文献。《周礼》郑玄注:“岁时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类”。据记载,春秋时期...
自清雍正八年(1730年)建城至今,百色城已有280多年的历史。百色城既是文化古城,也是革命红城。1929年12月11日,邓小平、张云逸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百色城发动了百色起义,在中国革命历史上留...
寿阳县位于山西省东部,枕恒岳,络太行,居潇河中上游。地理坐标为东经112度46分至113度28分,北纬37度32分至38度5分。县界北起高丘山,南至盘垴,南北最宽直线相距61.2公里;西起罕山,东至马...
您恐怕没有想到,在中国古代,“枣”是“木本粮食”、“铁杆庄稼”,和米、面同等重要;枣是水果,还是粮食。《战国策》载,苏秦曾对燕文侯说:“北有枣栗之利,民虽不由田作,枣栗之实,足食于民矣”。早在2000...
麦秸画麦秸画,又叫麦秆画、麦草画,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汉族传统工艺美术品,始于隋唐时代的宫廷工艺。相传这种麦秸画,系在数十年前由印度尼西亚华侨传入广东潮州,然后发展起来的。经过历代传承,一直延续至今,经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