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默特蒙古族婚礼服饰
新郎去新娘家举行完迎亲仪式之后,临行前即到新娘房中虚放一箭,并用弓挑开新娘蒙巾察看完毕,挎着箭走出房间。两位新人一前一后骑马绕家一周,然后,新娘下马乘车前行。这时新郎依指定方向张弓搭箭,将箭射过喜车。之后把弓箭系在新娘的车篷上,新郎等就骑马先行,喜车也就可以起动了。土默特人的这些婚俗与古代颇为相似。
土默特姑娘十几岁时穿耳孔,梳独辫式封发,13岁以后带耳环。少女一般身穿淡蓝色长袍,腰系粉色绸带,脚着绣花布靴子。土默特少女一般到十七八岁就出嫁,迎亲人一到,新娘就装束一新,身穿绸缎袍,头戴拖有绣花飘带的绣花圆顶立檐帽并蒙上蓝色面纱。当新娘离家时也骑上一匹骏马,跟在新郎后面,新郎牵着新娘的马缰,右绕院墙一周,然后新娘下马乘坐喜车前往婆家,以示蒙古民族新郎新娘骑马前行的传统礼俗。
当新娘来到婆家和新郎拜火完毕之后,由新郎执箭为新娘揭去面纱,傧妇用线为之开脸。接着由梳头额吉(亦称呼得额吉)给新娘梳头,将原来的独辫式封发用金银簪分成两半,结为两个发髻,梳成媳妇头,又让她穿上对襟长坎肩,带耳坠、手镯和戒指。这样梳洗换装后,新娘下地陪同新郎向长辈献哈达敬酒。新娘同姑嫂姊妹们相认时,给她们赠送一些亲手制作的绣花鞋、荷包、针线包、褡裢等物作为见面礼。赠送这种礼物还有另一种意思,就是让婆家的姑嫂们对自己女红之艺有所了解。
“龙鱼戏”是流传于福建省武夷山市五夫镇的一种传统民间文化表演活动,其悠久的历史渊源、独特的表演形式和所蕴含的深刻寓意使得这一民间文化活动在千百年的传承中散发出它独特的人文魅力,成为闽北地区民间非物质文...
火笼是客家人特有的一种取暖工具,每到霜降初晓,寒气来袭,客家山区的老人、妇女们就开始与火笼渡过焦孟俩不相离的日子。据说,利用火笼取暖在客家地区有着一千多年的历史。古人在不少诗歌里记载了这个东西,如梁萧...
飞机在起飞和降落是都会有一段很长的间歇过程的,每个地方的地域特征不同当然它的飞机起飞地点也有所不同,有些飞机的起飞和降落的方式都是让乘客们心惊胆战。本站小编为你盘点世界上最恐怖的飞机跑道。1.南极洲的...
在阿尔及利亚无论是见面还是分别时,一般都行握手礼,与挚友见面时,有的也行拥抱礼和贴面礼;见面时问候和祝愿中用的最多的话是:“愿真主保佑你”显得彬彬有礼,他们还喜欢别人称呼他们的头衔或职称加姓。在很多地...
在徽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凡是都有俗成的规矩,比如绩溪县上庄镇范围内,对各种不同的酒席,其席位座次都有明确的安排,不能随意,否则会使欢乐的酒席倒味、不欢而散。在这里,比较隆重的喜宴,有婚宴、寿宴、建房宴...
复活节,是天主教国家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在意大利,天主教徒占全国人口的83%,复活节成了全意大利人的节日,每当节日来临举国上下共同欢庆,热闹程度颇像中国的春节。意大利复活节期间,全国上下几乎每个村...
“鬼火”就是“磷火”,通常会在农村,多于夏季干燥天出现在坟墓间。因为人的骨头里含着磷,磷与水或者碱作用时会产生磷化氢,是可以自燃的气体,质量轻,风一吹就会移动,走路的时候会带动它在后面移动,回头一看,...
摔瓦盆,又叫摔“吉祥盆”、摔“阴阳盆”、摔“老盆”等等,是在我国流传了千百年的一种丧葬习俗。农村的葬礼通常来说,流程都很繁杂,各地的风俗也不一而同。但是有一项传统,却在广大农村都有保留。那就是在出殡前...
鞋为旧时婚嫁吉祥物,主要是着眼于其音,“鞋”“谐”相谐,是夫妇两情相谐、和合美好的吉祥象征。旧时婚俗,新妇嫁妆常备有铜镜和鞋,寓“同偕到老”之意。张云璈《四寸学》卷一云:“今俗新婚之夕,取新妇鞋,以帕...
侗戏相传在一百多年前,由侗族歌师吴文彩创制而成,他在侗族长篇说唱叙事歌的基础上,以汉族传书《二度梅》为蓝本,编出了第一部侗戏《梅良玉》。侗戏是受汉族戏曲的启发而产生的,并在其发展过程中接受了一些如桂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