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斋节是伊斯兰教三大宗教节日之一,在伊斯兰历十月一日。伊斯兰教法规定,伊斯兰历每年九月(Ramadan)为斋月,凡成年健康的男女穆斯林,都应全月封斋,即每日从拂晓至日落禁止饮食、娱乐和房事。封斋第29日傍晚如见新月,次日即为开斋节;如不见月,则再封斋一日,共30天,第二日为开斋节,庆祝一个月斋功圆满完成。
关于斋戒的来历,是因为在伊斯兰教历九月,穆罕默德40岁那年,真主把《古兰经》的内容传授给了他。因此,人们视伊斯兰教历九月为最尊贵、最吉庆、最快乐的月份。为了表示纪念,就在九月斋戒一个月。起止日期主要看新月出现的日期而定。进行封斋的目的是让人们在斋月里认真地反省自己的罪过,使经济条件充裕的富人,亲自体验一下饥饿的痛苦心态。
据伊斯兰教经典记载,伊斯兰教初创时,先知穆罕默德在斋月满时进行沐浴,然后身着洁净的服装,率穆斯林步行到郊外荒野举行会礼,并散发“菲图尔钱”(开斋捐)表示赎罪,以后相沿成俗,开斋节也成为了穆斯林最盛大的节日之一。
文莱是东南亚伊斯兰化程度最高的国家,每年斋月开始,苏丹政府向贫穷的穆斯林教徒施舍牛羊肉和蜜枣各80吨。如果违反斋月三禁,是违法行为,要处以罚款或坐监。其他人在这期间当着文莱人的面进食,是不礼貌的行为。作为穆斯林的邻居,最好也不要大摆宴席。当今世界,部分穆斯林国家和民族,每逢斋月,依然奉行先知的教诲——在身体忍受饥劳的同时,灵魂得以净化和充实。因为世界各地观测天象(月亮盈亏变化)的差异,各伊斯兰国家斋月起始日期可能略有差别。在奉行穆斯林世界的诸多斋月规定之外,文莱的穆斯林在斋月期间还有一些具有本国特色的斋月习俗。
在斋月开始前一天的傍晚,文莱皇家武装部队在斯里巴加湾市的赛福鼎广场发射12响礼炮,以示斋月的降临。斋月第一天晚上8点至12点间,文莱努洛伊曼王宫的祈祷厅向本国穆斯林开放,苏丹为前来祈祷的臣民提供饮食(自助餐),12岁以下的穆斯林还可以得到苏丹赠予的“青包”(红包)。这一活动从斋月第一天晚上起持续12天,每晚约有1万多穆斯林参与。
王室成员和政府高官会前往第二十八世苏丹的王陵祭拜,念诵《古兰经》。
第二十八世苏丹赛福鼎生于1914年,1950年继承王位。他在位期间,文莱经济得到较大发展,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因此苏丹赛福鼎被誉为现代文莱的“设计师”。
1967年,苏丹赛福鼎主动让位于现任苏丹。开斋节前后,现任苏丹会亲率主要王室成员前往凭吊,以表达对这位现代文莱奠基者的真挚怀念。
扶贫济困本是每个成年穆斯林应尽的义务,斋月期间的捐赠则更有意义。斋月的一大要义就是体现穆斯林的团结友爱精神。因此在文莱斋月期间,每个年满18岁的穆斯林要为贫困穆斯林捐款,捐款由宗教部专门负责筹集和使用,捐款数额视捐助者的家庭和经济能力而定,但是也有一个最低的标准——要至少能购买一袋香米(约8美元)。为了体现穆斯林之间的互助,文莱政府部门也会为已故公务员未成年子女自发组织捐款,让这些孤儿能得到穆斯林大家庭的关怀和温暖。
许多文莱穆斯林都会去墓地祭拜他们逝去的亲人,清理墓园,敬献鲜花。文莱的军人和警察会自发组织去穆斯林公墓清理、修葺,这也是他们服务社会的一种形式。
由于每个健康的穆斯林只能在日落之后进食和饮水,这是对体力和耐力的一大考验。产于中东沙漠地区的椰枣,由于日照充足而糖分极大,且富含人体所需的蛋白质,因此成为穆斯林钟爱的营养品。文莱苏丹每年斋月期间都向全国的穆斯林免费发放沙特椰枣,既体现了苏丹的亲民,也是对广大穆斯林的一种勉励。
开斋节前夕,人们会忙碌着清扫居室,将家中布置一新,还要采购礼品,烹制各式食物馈赠和招待亲友。在斋月最后一天的新月升上天空,开斋节便开始了,节日的盛装穿戴起来,精美的食品摆上桌,家家户户张灯结彩,然后是“开门迎宾”。每家的门都敞开着,任何人来家里都是贵客,即使是陌生人,也要请吃正餐。还有更讲究一点的形式,就是发请帖,但客人不论有没有请帖都可以去。收到开斋节请帖,必是被对方尊重和认可的人,回应的方式便是真诚地登门拜访主人,否则,会损伤一份感情,导致主人不愉快。亲友之间,更是要捷足先登,在第一时间互相祝福,否则,会造成相互间感情上的隔阂。
“开门迎宾”的活动连王宫也不例外。从开斋节当天开始,文莱王宫连续开放四天。第一天招待各国使节、各部高官和各界显贵,后三天招待普通臣民。苏丹率部分男性王室成员与男性臣民一一握手;王后、王妃及王室女性成员在另外的会客厅接见来访的女性臣民。驻文使馆参赞以下的官员和职员、外国游客、外籍劳工都可在这三天中畅通无阻地进入王宫。王宫随时备有丰盛饭菜、糕点和水果,招待所有来客饱餐一顿,走时还赠送每人一个印有王室特别标志、装满各类马来点心的食品盒。苏丹高居国位,却又躬身与民同乐,这既是开明,也是感化,也许,这正是君主制国家社会秩序的稳固剂。
拉壶为印度神话其中之一是海界中的海神,出生时是只巨人,半人半兽的身体,住在海中的宫殿中。据早期所流传下来的故事,拉壶因犯错得罪了天神而被打入人间变成乌龟,其用意是为了让他体会民间疾苦及有所改进。时在天...
“背冰”是发源并流传于山西永济长旺村的一种仪仗队列式的原生态民俗活动。因其表演形式独特,流传历史悠久,深受当地人民喜爱。永济背冰的渊源与太平天国革命有关。相传清朝咸丰年间,正是太平天国革命如火如荼的时...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四月节,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此时气候温暖趋热、万物生长迅速,越冬作物早已收获,新鲜果疏纷纷上市,民间节俗以“尝鲜”为主,谚曰:“立夏尝三鲜。”常州人习惯将...
上蔡一带的小孩,出生后都兴带肚兜,有红的,有花的,有描龙的,有描虎的,各式各样。你着①因为啥?其实带肚兜吃百家饭的习俗跟朱元璋有关系。朱元璋的老娘是从东乡②逃荒到上蔡的,落难就落难到“大铜寨”,当时大...
乳山大鼓是一种山东省的汉族说唱艺术。乳山大鼓,俗称“瞎子唱”,据说西河大鼓传入乳山后,当地盲艺人在世代传唱过程中,加入了自己的方言俚语,逐步演化而成的。由于唱词随乡入俗,通俗易懂,从而激发了群众的欣赏...
蒙古族人每年都要举行踢牛髌骨的一项体育活动,由于人们把整个牛髌骨染成红色,所以把这项体育活动叫踢“乌兰”(蒙古语意为红色)。它的由来,流传着一个古老的历史故事。传说,成吉思汗两次出征都无法战胜塔阳罕部...
中秋节谚语七月十五鬼节,八月十五人节(张家口)八月十五月正南,瓜果石榴列满盘(邢台)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石家庄)吃乱了月饼死公公(冀县,冀县风俗:新媳妇第一年在婆家过中秋,就要连续几年,在娘家也是如此...
每年的3月1日为挪威和加拿大等国的海豹节,以吸引人们认识保护海豹的重要。海豹是级别较高的珍稀海洋动物,已列入濒危动物红皮书中,按照国际贸易公约规定,这些动物不允许买卖并参展。海豹是海洋哺乳动物。在北半...
每逢傣历"泼水节"前〈公历四月中旬〉景谷勐戛的傣族都要到山上采来娇嫩欲滴的鲜花到缅寺敬献给佛,祈佛多多降福给百姓。这一传统的活动当地人称之为"采花节"。采花节前,人们要沐浴净身,换上最漂亮的衣裳。节日...
天干无雨,田地干旱,人们抬着菩萨在旱区行走,称为"求雨"。求雨的方式分“文”求和“武”求两种。“文求”出动温和的菩萨如观音、佛祖、娘娘等。坐上大轿,前后排着仪仗,鼓乐相随。主求人领僧道、信士执香火,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