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波黑全称波斯尼亚与黑塞哥维纳(英语:Bosnia and Herzegovina,波什尼亚语:Bosna i Hercegovina,塞尔维亚语:Босна и Херцеговина,克罗地亚语:Bosna i Hercegovina)。国土面积5.11万平方公里位于巴尔干半岛中西部。南、西、北三面与克罗地亚毗连,东与塞尔维亚、黑山为邻。大部分地区位于迪纳拉高原,萨瓦河(多瑙河支流)为北部与克罗地亚的边界。南部极少部分濒临亚得里亚海,海岸线长约22公里。截至2005年7月,人口为402.55万。波什尼亚克族(即原南斯拉夫时期的穆斯林族)约占总人口43.5%,塞尔维亚族31.2%,克罗地亚族17.4%。波什尼亚克族信奉伊斯兰教,塞尔维亚族信奉东正教,克罗地亚族信奉天主教。波什尼亚语、塞尔维亚语和克罗地亚语为官方语言。
新石器时代,此地就有人类居住。公元前168年,被罗马帝国占领。455年,东哥特人将该地区占领。6世纪,东哥特人被东罗马帝国击败,此地一度成为东罗马帝国的一部分。6世纪末,部分斯拉夫人南迁到巴尔干半岛,在此地定居。1377年,特弗尔特科一世(Tvrtko I of Bosnia,1338~1391,1353~1377在位)建立了一个独立的波斯尼亚王国。1463年,奥斯曼帝国入侵,许多塞尔维亚人和克罗地亚人改信伊斯兰教。1878年,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纳成为了奥匈帝国的领地。1908年,被奥匈帝国占领。1914年,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Franz Ferdinand von Osterreich-Este,1863~1914)在萨拉热窝被塞族民族主义者所刺杀,直接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南部斯拉夫民族成立了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斯洛文尼亚人王国,1929年,改称南斯拉夫王国,波黑是其中的一部分,被划分为几个行政省。1945年,南斯拉夫各族人民取得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立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1963年改称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波黑成为其中的一个共和国。1992年3月,波黑就国家是否独立举行全民公决,波族和克族赞成独立,塞族抵制投票。此后,国内的三个民族间爆发了历时三年半的战争。1992年5月22日,波黑加入联合国。1995年11月21日,在美国主持下,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塞尔维亚共和国总统米洛舍维奇(Slobodan MILOSEVIC,1941~2006,1989~2000在任)、克罗地亚共和国总统图季曼(Franjo Tuđman,1922~1999,1990~1999在任)和波黑共和国总统伊泽特贝戈维奇(Alija IZETBEGOVIC,1925~2003,1990 ~1996在任)签署代顿波黑和平协议,波黑战争结束,北约在波黑驻扎维和部队。2006年10月1日,大选举行;同年10月18日,中央选举委员会公布,波什尼亚克族的哈里斯·西拉伊季奇(Haris SILAJDZIC,1945~ )、塞尔维亚族的内博伊沙·拉德马诺维奇(Nebojsa RADMANOVIC,1949~ )和克罗地亚族的泽利科·科姆希奇(Zeljko KOMSIC,1964~ )当选为主席团成员。
波黑主要有三个民族,各民族都有各自的人名文化和习俗,但在加入南斯拉夫以后,人名逐渐趋同,即人名结构都为:名字+姓氏。
由于历史上曾遭受罗马帝国、奥迪曼帝国、奥匈帝国的统治,所以人名也打上了这些统治国家或民族的文化或宗教的烙印。当然,人名总会有相当的一部分来自于本民族的语汇。如塞尔维亚语言学家武克·斯特凡诺维奇·卡拉季奇(英语:Vuk Stefanovic KARADZIC,塞尔维亚语:Вук Стефановић КАРАЏИЋ,1787~1864)的名字“武克”(Vuk)在塞尔维亚语中意为“狼”,波斯尼亚诗人穆萨·恰齐姆·卡蒂奇(英语:Musa Cazim CATIC,波斯尼亚语:Musa Ćazim ĆATIĆ,1878~1915)的名字“穆萨”(Musa)是穆斯林常用的名字,取自人类的先知“摩西”(Moses),波斯尼亚诗人约瑟普·奥斯蒂(英语:Josip OSTI,波斯尼亚语:Josip OSTI,1945~ )的名字“约瑟普”(Josip)是圣母玛利亚的丈夫约瑟芬(Joseph)的名字的波斯尼亚语的写法,等等。
甘肃庆阳饮食文化饮食庆阳素以小麦为主,辅以糜子、谷子、高粱、荞麦,六七十年代又引进玉米。面食为基本主食,杂粮搭配食用。过去向来流行一日两餐,早九时前为早餐,下午四时左右为午餐。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
王铎,字觉斯,号痴庵、嵩樵,别号烟潭渔叟,河南孟津人,世称“王孟津”,有“神笔王铎”之誉,明末清初时的著名书法家。官至礼部尚书,精行、草书,兼能画山水、竹、兰。有书法史论家认为,王铎的书法艺术成就不仅...
德化九仙山下,大铭登地,有一株与茶丛不同,其味道也不一样的茶树,人们称它祖师公茶。相传,明万厉年间,史云济儒士,看到九仙山荇菜的灯火明亮,要到荇菜坐化。来到这里,有一位老大娘,安排他吃住,热情接待,他...
祝酒的传说 在不同场合,都有可能被提议祝酒。祝酒的历史可以一直追溯到开始有历史记录的年代。古代的勇士向他们的神祝酒。希腊人,罗马人如此,古代的北欧人则相互祝酒。几乎每一种文化都有祝酒的习俗,最终演变成...
拉壶为印度神话其中之一是海界中的海神,出生时是只巨人,半人半兽的身体,住在海中的宫殿中。据早期所流传下来的故事,拉壶因犯错得罪了天神而被打入人间变成乌龟,其用意是为了让他体会民间疾苦及有所改进。时在天...
“背冰”是发源并流传于山西永济长旺村的一种仪仗队列式的原生态民俗活动。因其表演形式独特,流传历史悠久,深受当地人民喜爱。永济背冰的渊源与太平天国革命有关。相传清朝咸丰年间,正是太平天国革命如火如荼的时...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四月节,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此时气候温暖趋热、万物生长迅速,越冬作物早已收获,新鲜果疏纷纷上市,民间节俗以“尝鲜”为主,谚曰:“立夏尝三鲜。”常州人习惯将...
上蔡一带的小孩,出生后都兴带肚兜,有红的,有花的,有描龙的,有描虎的,各式各样。你着①因为啥?其实带肚兜吃百家饭的习俗跟朱元璋有关系。朱元璋的老娘是从东乡②逃荒到上蔡的,落难就落难到“大铜寨”,当时大...
乳山大鼓是一种山东省的汉族说唱艺术。乳山大鼓,俗称“瞎子唱”,据说西河大鼓传入乳山后,当地盲艺人在世代传唱过程中,加入了自己的方言俚语,逐步演化而成的。由于唱词随乡入俗,通俗易懂,从而激发了群众的欣赏...
蒙古族人每年都要举行踢牛髌骨的一项体育活动,由于人们把整个牛髌骨染成红色,所以把这项体育活动叫踢“乌兰”(蒙古语意为红色)。它的由来,流传着一个古老的历史故事。传说,成吉思汗两次出征都无法战胜塔阳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