蹈火节的相关介绍
蹈火节是兴都教徒对玛赫哈拉女神表示崇敬的日子,虔敬的教徒一连3天只吃斋食,许多教徒每天只用一餐并以地为席,以示忏悔之意。为了表示矢志不渝的虔诚信仰,教徒们赤脚踏过4公尺长的炙热火炭堆。祝愿仪式于凌晨2时开始,蹈火仪式在下午2时举行,最热闹的地方在南桥路的马里安曼兴都庙。古印度的宗教祭礼开始了,巫师在烧成赤色的灼热卵石上赤着脚翩翩起舞,口中念念有词,请求神灵的庇佑。汗珠掉落在高温的卵石上,溅起屡屡浓烟和火花,而巫师却神态自若,舞姿轻盈。难道真的有超自然的神力在保佑他吗?
在哈拉帕文化遗址,考古学家发现了距今4000多年的印章,上面刻的人物在火上翩翩起舞。他们跳的是什么?通过研究,学者们发现,它就是充满神奇色彩的蹈火舞。古印度是个充满神话色彩的国家,舞蹈也不例外。舞蹈在印度被认为是神创造的,舞蹈者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取悦于神。它的原始形式,大约起源于古代祭祀典礼时人们的手舞足蹈。一方面向神表示虔诚,一方面向神表达祈求。例如求平安、求雨等,当然,它也是人们欢乐情绪的流露。根据印度教的传说,本来世间没有舞蹈,真可谓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
有一天,雷雨神因陀罗在天上叫仙女乌尔沃西跳舞。乌尔沃西人在跳舞,心里却默默翻腾着对另一个仙人贾因得的爱情,她不由自主地向贾因得送了一个秋波。结果触犯了天条,被罚到尘世托生。贾因得也因株连被贬,被赶到尘世作了一棵竹子。但天神最终给了他们一个机会,承诺说,如果他们二人在尘世还能够再见面,就可以双双回到天上。乌尔沃西来到人间,把美丽的舞蹈也带到了人间,她的舞姿征服了每一个人,她的名字传遍了人间。在一个节日上,人们为了表示对她的感谢,便送给她一根竹竿,然而幸运的是,这根竹竿正是她心爱的情人贾因得变的。
因此惩罚结束了,二人果真双双重返天庭,而舞蹈从此就在人间流传开了。舞蹈在印度也是劝善的艺术形式,这里也有个神话传说。相传在远古时,在两个时代更替交换之际,凡人染上了种种恶习,于是人们请求梵天赐给人间一种玩具,它不但可看,而且可听,这样便可把凡人的兴趣从恶习中引开。梵天最后决定给凡人第五部吠陀。这部吠陀就是《戏剧吠陀》,它包含了人世所有的道德精华。每当疾病和灾难来临时,他们就在空场上挖一个大坑,坑里放置大量劈柴和树干,上面堆满卵石,然后点上劈柴和树干燃烧达数小时,烧到卵石温度达到摄氏几百度。
巫师在灼热的卵石上赤着双脚翩翩起舞,口中还念念有词,请求神灵保佑和拯救。他们以为通过这种舞蹈祭祀的形式可以驱逐邪魔,消灾治病。巫师在滚热的卵石上舞姿轻盈,神态自若,毫无被烫痛的表情,汗珠掉落在高温的卵石上,溅起屡屡浓烟和火花。及至舞蹈结束,将带叶树枝扔到坑中卵石上,不一会就燃烧成灰烬。而蹈火者的脚底上未涂抹任何防烫的东西,赤脚踩在灼热的卵石上却毫无灼伤。难道他们真的得到了神的保佑或者实施了什么魔法吗?真的有超自然的神力在保佑他们不至烧伤吗?这简直有些不可思议。
随着岁月的流逝,蹈火舞的仪式逐渐流传至世界上的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及至今日,伊朗、欧洲巴尔干半岛、太平洋斐济群岛、南美洲苏里南以及非洲的一些部落也相当流行。有些民族不是把蹈火舞作为一项宗教祭祀仪式的蹈火礼,而是作为一项传统的民间技艺来表演。每当黄昏来临之际,在篝火余烬上,表演者赤脚踏着灼热的炭火翩翩起舞,跟着民间乐曲的节拍,有节奏地欢跳,炽热的炭火在黑夜中闪烁着光芒。为何走火的双脚不会被灼伤呢?从古至今科学家曾对这个奇谜进行过探讨和研究,提出过许多猜测和解释,众说纷纭,争论激烈,然而最终也没能得出令人信服的答案。
古代蒙古人把农历春节"希恩吉尔",即新年。也有称"白节"或"白月"的,这与奶食的洁白紧密相关。关于蒙古族春节的来历说法不一,一是据五世达赖《黑白算答问》一书所说:"成吉思汗于公元1227年,取西夏国都...
洛阳灵山寺原名报忠寺、报恩寺,亦名凤凰寺。在洛阳市西南40公里,今宜阳县城西灵山北麓,背依山崖,面临洛河,坐南朝北,和多数中国佛寺方向迥异。相传周灵王寝葬于此,故名其山为灵山,灵山寺也因此得名。寺内建...
梁公林是孔子父母的墓地,距曲阜城东13公里,在兖岚公路以南,防山之北。它面对泗水,背倚防山、古柏参天,桧楷成荫,是一处人造园林。宋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真宗追封孔子的父亲叔梁纥为“齐国公”,元...
文安当地民众自古以来习以土葬,死者因贫富不同,葬俗礼教繁文缛节不同,规模也不同,操作程序大致相同。一、请忙事人当有家人去世上床后,在挂索钱纸和设祭台的同时,要请忙事人。旧时请忙事人,孝子一定要在由族中...
据《每日邮报》报道,烫乳礼是一种将烧热的物件放到女孩胸部上以阻止胸部发育的风俗。这项风俗与“割礼”类似,多见于西非地区,没想到在英国也有多人惨遭其害,英国目前大约有1000名女孩遭受了烫乳礼的荼毒。这...
九龙山,位于安阳水冶镇南面,彰武街道西部,是一座历史名山,俗称“九龙山”,又名龙山。西晋著名的文学家左思写出了轰动一时的《三都赋》,洛阳人竞相传抄,一时洛阳纸贵。在其《魏都赋》一篇中,左思形容九龙山为...
回族把出生视为一种大礼,保留着许多传统的风俗习惯。在孕育期,通常称妇女有孕为“有喜”。询问时,一般只说有喜了吗?而不能问你怀孕了吗?妇女在孕育期还有许多避讳和禁忌。如不送亲,不参加婚札,不见已故的人,...
布依族的丧葬习俗,各时期有所不同。据史籍记载,明至清初,布依族原为火葬,清中叶以后, 始行木棺土葬。明郭子章《黔记诸夷仲家》中说:“丧,食尚鱼虾,而忌禽兽之肉,葬以伞盖墓,期年而焚之,祭以枯鱼”;清康...
粪箕,竹子或柳条编的,当年在合肥农村很常见,属于农家必备之物。与粪箕作伴的,还有一个撮粪的铲子,俗名比较难听,叫“屎刮”。儿时,我去外婆家,与表兄弟们玩耍,就可以在院子角落看见粪箕,屎刮紧紧挨着它,亲...
石屏彝族海菜腔,又称“石屏腔”、“曲子”,俗称“倒搬桨”,以异龙湖中一种称为“海菜”的草本水生植物而得名,流行于异龙湖畔、陶村鸭子坝、牛街、龙朋六街等地尼苏颇(三道红)聚居地区。同时,也为汉族所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