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广填四川,仪陇成客家栖息之地。客家人崇龙尚水,饮食风俗习惯中,无汤不下饭,无汤不成席。仪陇客家水席宴席通过客家民间大厨口口相传下来,至今已经有三百多年历史。
“水席”最初讲究八大碗、八小碗,因为是一道接着一道像流水一样不停地上,而且菜肴多为汤水,故而得名“水席”。
仪陇客家水席,荤素搭配,就地取材,农家风味,麻辣鲜香,清淡爽口,老少咸宜,吉祥用膳。
“水席”菜式是一菜一典故,名气含义丰富,如九九归一当朝一品碗、洗尘汤、七宝羹等,可圈可点。摆台也颇多讲究,撤台繁而有序。木板凳四方桌上居中一品碗,周边八水碗,摆成梅花形;拆台撤边不撤中;走菜,走左不走右;开席,吃菜先喝汤;敬酒,敬老不敬幼。
当朝一品碗,雄踞宴席中央,筒子肉丸子片、煮鸡蛋片、猪肚片、猪肝片、猪心片、干豇豆、豆芽、黄花、瘦肉九层垒起,九九归一至尊。从前说“富九层、穷三层、不穷不富四五层”,如今从政为民做好官。
洗尘碗,是先期到达仪陇的客家人,迎接后来的客家人,用井水、蚕豆瓣和酸菜做成开胃汤,为亲人们接风洗尘。外出四方的游子,归家一碗,酬相思慰乡愁。
粉蒸肉碗,炒米粉的香,和水裹住肉的汁味不散,粉香肉香交融,是客家人不离不弃的浓情碗。
墩子肉碗,墩子肉的厚实,一碗如山,物亦可教,格物致知。墩子肉在客家孩子的心中,一早就种下了忠厚的种子,有了厚道的心田。
夹沙肉碗,猪肉切片,填入豆沙馅,加糯米上笼蒸熟,形如小舟行走,寓意客家人不忘迁徙之苦。夹沙肉更是有容乃大,包容处事,有容天下的家国情怀,便有豪气逐云的临风把酒。
龙眼肉碗,猪肉卷曲成圈,中间填入花生、芝麻、橘饼、冰糖,最后嵌入龙眼一枚点睛。只是客家人到了四川,难觅龙眼,红枣替之,也活色夺目。祈求龙种凤胎,读书跳龙门,连中三元。
七宝羹碗,大年初七是人日,人的生日,过生日要吃七宝羹,吃了七宝羹,来年万事如意,风调雨顺大丰收。客家人汇芹菜、蒜、葱、芫荽、韭菜、猪肉、鱼肉一锅,熬制成羹,是集成大师,是生活的团结碗,乡亲牵手互助。
烧白咸肉碗,猪肉肥腻的高贵,不嫌豆芽、菜干、咸菜的朴素,愿结连理,如同水与沙地,肉是水菜是沙,水入沙地,水沙相拥,是爱情的美好诠释。一碗烧白一桶饭一家滋润,是幸福的流光溢彩。
客家菜的特色是肥咸香,不论从中原到闽赣粤,又到天府之国,吸纳一直是客家民系的胸怀,如同文化的吸纳。四川人辣椒辣不够还要加花椒的麻,才是舌尖心胸的过瘾。仪陇客家菜是与麻辣四川菜融合的经典,诞生出一个新的菜系,别处不能尝到。
水席是仪陇客家乡亲们的团圆聚会,客家话是血缘亲情乡情的纽带,天涯海角相会都有亲缘的感觉。八大碗纷来,又邀八小碗。流水席终有曲歇人散之时,不尽的是客家人文的代代传承。
解放初,舒城县城乡遍布木业、纸业、铁业、砖瓦、纺织、缝纫、豆业、面作、酱制、榨油、糕点、酿造等手工业店铺和作坊及制陶、制革、铸造、油漆、卷烟、编织等工场,还有众多的手工匠人活跃于广大民间,称为做“乡活...
锡伯族的居住是同营旗制度相联系的,一个旗(牛录)就是一个大村落,也是一个作战单位和生产组织。因此都筑有城堡,便于守卫。城堡围长3~7里不等,城堡里住着100~200户人家。街道井然,每户都围有矮墙,住...
长寿山景区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区东北10公里处的长城西北侧山麓。距秦皇岛市区18公里。是地质公园类自然风景旅游区。景区占地面积约13.34平方公里,其中可供游览用地3.45平方公里。最高峰鹦鹉峰海...
北方农村民谚——“冬定果,年定瓜,正月十五定棉花”。有几个字眼,需要搞明白。农谚中的“冬”是指冬至;“年”是指农历大年初一;“正月十五”是指元宵节这天。一、冬定果民间自古有“冬至天气晴,来年百果生”的...
满族的婚俗比较有讲究。有三日婚之说。皆为媒约之说,通常是用三天来完成的,比较有特色,和其他民族截然不同。满族的婚姻制度和婚姻观满族婚姻是一夫一妻制。原来一般实行族内等级婚,后来限制放松,可与汉族通婚。...
柬埔寨王国国庆日为11月9日,也是该国的独立日柬埔寨位于亚洲中南半岛南部。首都金边。面积18.10 万平方公里。人口约920万。于公元1世纪下半叶建国。9至14世纪的吴哥王朝为鼎盛时期,创造了举世闻名...
技术推动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不过在文明的发展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技术灾难,有些会造成很大的技术和人员的损失和伤亡,下面本站就整理了世界十大技术灾难,一起来看看吧!一、爱沙尼亚号海难在世界十大技术灾难中爱沙...
缘分是什么?有人问隐士。隐士答:缘是命。此人听的糊涂,问高僧。高僧说:缘是前生的修炼。这人不解前生,就问佛。佛不语,手指天边的云。这人看去,云起云落,随风东西,顿悟:缘不可求,缘如风,风不定。云聚是缘...
相传公元208年,诸葛亮奉命出使东吴,与孙权共商抗魏大计,两人曾联辔(pèi,驾驭牲口的嚼子和缰绳)石头山、蛇山一带观察山川地势。宋代张敦颐《六朝事迹编类》载,当时诸葛亮为这得天独厚的险峻地势所震撼,...
农历九月,在古人的心目中是一个非常的时月。他们仰观于天,俯察于地,产生了许多推理和传说。在《易经》中,九为阳数。《夏小正》曰:“九月内火(大火星休眠)。”《黄帝内经·素问》曰:“天地之至数,始于一,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