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虎山位于宜章县西南部浆水乡境内,距离宜章县城34公里。因山形独特,远观如同一只睡卧的石虎,故名“石虎山”。山上有武陵侯祠、福惠泉、歇马亭等景点,其中位于石虎山腰的武陵侯祠建于公元890年,俗称“浆水大庙”,因供奉着唐朝都统黄师浩而香火旺盛,游客众多。这里曾留下了唐代文学家韩愈、明代户部尚书邓庠的足迹,这里是祈福、休闲、观光的好地方。
石虎山风景秀丽,古木参天,方圆三公里内,有三十六座秀峰环抱,如同众星拌月,形成莲花状。其峰奇秀,中多巉岩幽洞,并有福惠泉、珠泉、琼浆泉等七眼奇泉。
石虎山有八景:云龙捧月、石虎吟风、井冽寒泉、藤抱飞石、松涛峭壁、罄响石崖、更衣遗迹、对局仙踪。山中四季茂林修竹、荫其丘壑。现在山顶开发了千亩油茶园,秋冬季节满山遍野的油茶树盛开着茶花,芬芳馥郁。
石虎山以前有一座景止书院,书院名出自诗词“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此诗最早出于《诗经·小雅·车辖》,后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专门引以赞美孔子。高山,比喻高尚的德行。景行,大路,比喻行为正大光明。景止书院的寓意就是要培养道德品行高尚的人才。据《武陵侯志》记载的景止书院建于唐代(840)年,至今有上千年历史,可惜年久失修已不复存在。这里钟灵毓秀、人才辈出,初步统计,出过举人、贡生24人,廪生7人,庠生77人,国学生125人,国民党中将黄钧达也曾在这里读书。
如今登临石虎山时,幽静山林中仿佛还回荡着千年前朗朗的读书声。唐代督统黄师浩少年时在景止书院读书,博通经史,举人入仕。因破敌有功,官至都统,后于战乱中被流矢所伤而殒命,唐懿宗嘉其屡立战功,英勇殉国,追封武陵侯。唐昭宗赐诏为其建武陵候祠供后人世代祭祀。宋、元、明、清四朝先后有五位皇帝为其加封爵号并隆其祭典。武陵侯黄师浩护国佑民的精神感动着一辈又一辈宜章人。
歇马亭位于石虎山山顶,始建于唐代,重建于清光绪十五年。宜章到连州的古道穿亭而过,南下广东粤北。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在广东阳山、潮州、惠州任县令时,曾多次经过石虎山,并在歇马亭下马歇息。唐贞元十九年(803)韩愈与时任临武县令的张暑曾在歇马亭领略奇山秀景,对景吟诗作赋,成为一段佳话。
明户部尚书邓痒回家乡,游览石虎山,拜竭武陵侯祠,为祈雨显灵特作七律诗《石虎山祈雨有感》,“石虎神通天听低,唐湾拥斾喷虹霓。雷鸣螺窦云翻墨,雨涨星桥浪拍溪。入夜膏腴苏稼穑,救民涂炭腾刀圭。老夫分得砚田水,灵贶应须洒翰题。”,为石虎山的文化添上了一笔浓墨重彩。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石虎山文化从沧桑的历史长河中走来,熠熠生辉,韵味悠长,将成为一张靓丽的旅游名片。
拉壶为印度神话其中之一是海界中的海神,出生时是只巨人,半人半兽的身体,住在海中的宫殿中。据早期所流传下来的故事,拉壶因犯错得罪了天神而被打入人间变成乌龟,其用意是为了让他体会民间疾苦及有所改进。时在天...
“背冰”是发源并流传于山西永济长旺村的一种仪仗队列式的原生态民俗活动。因其表演形式独特,流传历史悠久,深受当地人民喜爱。永济背冰的渊源与太平天国革命有关。相传清朝咸丰年间,正是太平天国革命如火如荼的时...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四月节,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此时气候温暖趋热、万物生长迅速,越冬作物早已收获,新鲜果疏纷纷上市,民间节俗以“尝鲜”为主,谚曰:“立夏尝三鲜。”常州人习惯将...
上蔡一带的小孩,出生后都兴带肚兜,有红的,有花的,有描龙的,有描虎的,各式各样。你着①因为啥?其实带肚兜吃百家饭的习俗跟朱元璋有关系。朱元璋的老娘是从东乡②逃荒到上蔡的,落难就落难到“大铜寨”,当时大...
乳山大鼓是一种山东省的汉族说唱艺术。乳山大鼓,俗称“瞎子唱”,据说西河大鼓传入乳山后,当地盲艺人在世代传唱过程中,加入了自己的方言俚语,逐步演化而成的。由于唱词随乡入俗,通俗易懂,从而激发了群众的欣赏...
蒙古族人每年都要举行踢牛髌骨的一项体育活动,由于人们把整个牛髌骨染成红色,所以把这项体育活动叫踢“乌兰”(蒙古语意为红色)。它的由来,流传着一个古老的历史故事。传说,成吉思汗两次出征都无法战胜塔阳罕部...
中秋节谚语七月十五鬼节,八月十五人节(张家口)八月十五月正南,瓜果石榴列满盘(邢台)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石家庄)吃乱了月饼死公公(冀县,冀县风俗:新媳妇第一年在婆家过中秋,就要连续几年,在娘家也是如此...
每年的3月1日为挪威和加拿大等国的海豹节,以吸引人们认识保护海豹的重要。海豹是级别较高的珍稀海洋动物,已列入濒危动物红皮书中,按照国际贸易公约规定,这些动物不允许买卖并参展。海豹是海洋哺乳动物。在北半...
每逢傣历"泼水节"前〈公历四月中旬〉景谷勐戛的傣族都要到山上采来娇嫩欲滴的鲜花到缅寺敬献给佛,祈佛多多降福给百姓。这一传统的活动当地人称之为"采花节"。采花节前,人们要沐浴净身,换上最漂亮的衣裳。节日...
天干无雨,田地干旱,人们抬着菩萨在旱区行走,称为"求雨"。求雨的方式分“文”求和“武”求两种。“文求”出动温和的菩萨如观音、佛祖、娘娘等。坐上大轿,前后排着仪仗,鼓乐相随。主求人领僧道、信士执香火,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