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跑泉位于晋冀豫三省交界、红旗渠之巅的牛岭山上,有鸡鸣三省牛岭山之说。马跑泉是任村镇牛岭山村的一个自然村,这里山高路陡,山路盘旋,山峦蜿蜒,乃古今兵家圣地。
“马跑泉”泉水在老村的中央街道边。走近马跑泉,但见用青石砌成一约1米见方的泉眼,其下方不远处又设一圆形小池,再往下有一长方形大水池。三池中有圆形小孔相通,泉水自方池至圆池再从大水池流向田间地头。村民从方池中取水饮用,在圆池中洗菜,再用大池中水洗衣服、饮牲口、浇田地。泉旁前后有神龛和石碑,加上周围的明清古老建筑和光滑的石板街,你会有恍如隔世的感觉。
相传汉光武帝刘秀早年为王莽所追,跑至牛岭山上,人疲马乏,将士四处找寻水源而一无所获。此时山下马嘶人沸,敌兵蜂拥而至。在这危急存亡关头,刘秀所乘神马,双蹄刨地,竟有清泉从地下喷涌而出,将士们喝水、饮马,迅速恢复战斗力。刘秀带领人马喝了泉水,躲进了南山顶上的一片松林里,那里有松树、桑树,他们就以松籽和桑葚充饥,终于成功摆脱追兵。因此泉为神马刨地而成,故被称为“马刨泉”,后又更名为“马跑泉”。山民围泉而居,渐渐形成了马跑泉村。
马跑泉是太行抗日革命的圣地,是中国抗日革命胜利的摇篮。1942年—1944年抗日革命战争时期,我党抗日革命的卓越领导人李先念同志就住在马跑泉村东里沟,指挥晋、冀、豫的抗日作战。当时的中央“高等法院”和“太行二中”(相当于现在的中央党校)就设在这里。高等法院在泉井的南院,太行二中设在东院,为八路军培养了大批军队干部。他们与当地群众鱼水相处,为群众宣传党的抗日作战方针,传播娱乐和文化知识。踩高跷就是当年的“太行二中”干部教给马跑泉群众的一项娱乐活动项目,流传至今。
马跑泉的泉水旺盛,不管天多旱,都没有干涸过,涓涓流水,长年不断。泉水甘甜,无水垢,这里人家的水壶里一年四季都没有水垢,延年益寿。小小的泉水,不但解决了这里百余户村民的饮水问题,而且也保证了村民一年四季的种菜浇水。
马跑泉的山,高耸入云,形状各异,有像人形的、有像动物的、有像物品的。像人形的有石人山、人头山、奶头山,像动物的有骆驼山、鹰嘴山,像物品的有铁锅山、搁笔山、笔筒山,还有天然溶洞“白龙洞”。高高的山颠之上,枝叶茂盛,松柏青翠。虽然属太行山脉,但山上的植被很好,东沟、里沟喜称“小八里沟”,夏季清新凉爽,犹如一个天然大氧吧和大自然的空调机,这里暑天的最高温度也不过26度,来这里纳凉避暑的人络绎不绝。
山上物产丰富,有党参、血参、冬凌草、柴胡、连翘等几十种中药材;有花椒树、苹果树、核桃树、柿子树、杏树等多种果木树,其中花椒是这里的著名特产,“大红袍”花椒个儿大、皮红、味浓,山上有成千上万棵的花椒树。每年花椒成熟的季节,整个山坡如同披上了一件大红袍。花椒的年产量在几万斤,成为这里村民的一笔可观的经济收入。
马跑泉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有保存完整的古代四合院、学兴楼。飞檐挑角的学兴楼,气势磅礴。每年的正月,这里热闹非凡,村民自发组织娱乐活动,说快板、扭秧歌、赶旱船、踩高跷,都是共产党、八路军留给这里的文化瑰宝,成为这里群众永远的精神食粮。
上蔡一带的小孩,出生后都兴带肚兜,有红的,有花的,有描龙的,有描虎的,各式各样。你着①因为啥?其实带肚兜吃百家饭的习俗跟朱元璋有关系。朱元璋的老娘是从东乡②逃荒到上蔡的,落难就落难到“大铜寨”,当时大...
乳山大鼓是一种山东省的汉族说唱艺术。乳山大鼓,俗称“瞎子唱”,据说西河大鼓传入乳山后,当地盲艺人在世代传唱过程中,加入了自己的方言俚语,逐步演化而成的。由于唱词随乡入俗,通俗易懂,从而激发了群众的欣赏...
蒙古族人每年都要举行踢牛髌骨的一项体育活动,由于人们把整个牛髌骨染成红色,所以把这项体育活动叫踢“乌兰”(蒙古语意为红色)。它的由来,流传着一个古老的历史故事。传说,成吉思汗两次出征都无法战胜塔阳罕部...
中秋节谚语七月十五鬼节,八月十五人节(张家口)八月十五月正南,瓜果石榴列满盘(邢台)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石家庄)吃乱了月饼死公公(冀县,冀县风俗:新媳妇第一年在婆家过中秋,就要连续几年,在娘家也是如此...
每年的3月1日为挪威和加拿大等国的海豹节,以吸引人们认识保护海豹的重要。海豹是级别较高的珍稀海洋动物,已列入濒危动物红皮书中,按照国际贸易公约规定,这些动物不允许买卖并参展。海豹是海洋哺乳动物。在北半...
每逢傣历"泼水节"前〈公历四月中旬〉景谷勐戛的傣族都要到山上采来娇嫩欲滴的鲜花到缅寺敬献给佛,祈佛多多降福给百姓。这一传统的活动当地人称之为"采花节"。采花节前,人们要沐浴净身,换上最漂亮的衣裳。节日...
天干无雨,田地干旱,人们抬着菩萨在旱区行走,称为"求雨"。求雨的方式分“文”求和“武”求两种。“文求”出动温和的菩萨如观音、佛祖、娘娘等。坐上大轿,前后排着仪仗,鼓乐相随。主求人领僧道、信士执香火,捧...
基诺族同胞和汉族同时过年,除夕之夜,基诺山寨非常热闹。大汽灯下,放着一个木鼓,打鼓人用两根约一尺长的木棒,一边擂鼓,一边跳跃。这时满屋的人们,手拉着手,围成一个圆圈,由一人领唱,大家合鼓点,摆动着身子...
瘟疫(天花、鼠疫、霍乱等)自古便是一个社会性的难题。早在商代,中国就有了瘟疫的文献记载《小屯·殷墟文字乙编》,到春秋战国时,人们已对疫情有了较高的认识,《礼记·月令》多次提到“疫”:“孟春行秋令,则民...
王甫洲地处老河口市郊汉水之中,成于汉水,也没于汉水,经历了三落三起,留下美丽的传说故事。一是官邸说。王甫洲得名源于王府建筑。相传楚汉之争年代,一次汉军将士韩信因得不到重用逃向沙洲岛,被箫何连夜追赶上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