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霍去病墓位于陕西省兴平县东北约15公里处。这一带共有汉帝陵五座,故此地称为五陵原,以茂陵规模最大。霍去病墓是西汉武帝茂陵的陪葬墓。
霍去病是西汉抗击匈奴的著名将领,18岁就率轻骑八百,进击匈奴,歼敌两千,被封为“嫖姚校尉”。此后六次率领大军出击匈奴,击败匈奴主力,打开了通往西域的道路,以功受封为“大司马骠骑将军”、“冠军侯”。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病逝,年仅24岁。汉武帝因其早逝十分悲痛,下诏令陪葬茂陵。
为了表彰霍去病河西大捷的赫赫战功,用天然石块将墓冢垒成祁连山的形状,象征霍去病生前驰骋鏖战的疆场。入葬时礼仪极其隆重,浩浩荡荡的军阵自都城长安一直布列至茂陵。

霍去病墓地全景 陕西兴平(1914年3月6日)
霍去病在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病逝,汉武帝为纪念他的战功,在茂陵东北为其修建大型墓冢,状如祁连山。为什么汉武帝要把他的墓修建成祁连山的样子呢?这就要从元狩二年夏(公元前121年)说起,就是这一年骠骑将军霍去病独自率领精兵一万出征匈奴,孤军深入。就在祁连山,霍去病所部斩杀敌人三万余人,俘虏匈奴王爷五人以及匈奴大小阏氏、匈奴王子五十九人、相国将军当户都尉共计六十三人。经过这一仗,匈奴不得不退到焉支山北,汉王朝收复了河西平原。曾经在汉王朝头上为所欲为、使汉朝人家破人亡无数的匈奴终于也唱出了哀歌:“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燕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 霍去病死后,武帝下令将他的坟墓修成祁连山的模样,彰显他力克匈奴的奇功。

霍去病墓冢底部南北长105米,东西宽73米。顶部南北长15米,东西宽8米。墓前石刻现存16件。可辨识的象生14件,其中有3件各雕两形,总共有生物17体;不同物象12类。计有怪人、怪兽吃羊、卧牛、人抱兽、卧猪、跃马、马踏匈奴、卧马、卧虎、卧象、短口鱼、长口鱼、獭、蝠、左司空刻石和平原刻石,也是中国现存时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一批大型石雕艺术珍品。在这些石刻中以马踏匈奴最为出名。
“马踏匈奴”为墓前石刻的主像,长1.9米,高1.68米,为灰白细砂石雕凿而成,石马昂首站立,尾长拖地,腹下雕手持弓箭匕首长须仰面挣扎的匈奴人形象,是最具代表性的纪念碑式的作品,现在是国宝级文物。
中国帝陵陪葬区的墓地,像霍去病墓这样的陪葬墓,绝无仅有。
霍去病(前140-前117),汉族,河东郡平阳县(今山西临汾西南)人。中国西汉武帝时期的杰出军事家,是名将卫青的外甥,任大司马骠骑将军。
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十七岁的霍去病被汉武帝任为骠姚校尉,随卫青击匈奴于漠南。元狩二年(前121年)春,汉武帝任命十九岁的霍去病为骠骑将军。于春、夏两次率兵出击占据河西,歼4万余人。俘虏匈奴王5人及王母、单于阏氏、王子、相国、将军等120多人,降服匈奴浑邪王及部众4万人,全部占领河西走廊。

元狩四年(前119年)春,汉武帝命卫青、霍去病(22岁)各率骑兵5万分别出定襄和代郡,深入漠北,寻歼匈奴主力。霍去病率军北进两千多里,越过离侯山,渡过弓闾河,与匈奴左贤王部接战,歼敌70400人,俘虏匈奴屯头王、韩王等3人及将军、相国、当户、都尉等83人,乘胜追杀至狼居胥山(今蒙古境内),在狼居胥山举行了祭天封礼,在姑衍山举行了祭地禅礼,兵锋一直逼至瀚海(今贝加尔湖)。经此一战,“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霍去病战战告捷无一败仗。
元狩六年(公元前117),24岁的骠骑将军霍去病去世了。谥封景桓侯。取义“并武与广地”,彰显其克敌服远、英勇作战、扩充疆土之意。汉武帝对霍去病的死非常悲伤。他调来铁甲军,列成阵沿长安一直排到茂陵霍去病墓地。他还下令将霍去病的坟墓修成祁连山的模样,彰显他力克匈奴的奇功。
霍去病死因年纪轻轻去世确实引起了很多猜疑,在司马迁《史记》上的记载就是“骠骑将军自四年军后三年,元狩六年而卒”,只有这么短短的17个字,只有1个“卒”字结束对霍去病死的记载。后来的褚少孙在《史记》卷二十建元以来侯者年表第八中补记:“光未死时上书曰:臣兄骠骑将军去病从军有功,病死,赐谥景桓侯,绝无后,臣光愿以所封东武阳邑三千五百户分与山。”写了霍去病是病死的。

那他年纪轻轻的又是得什么病死的呢?
第一种说法就是得瘟疫而死。有的史料有两种说话,其一是“在漠北之战中匈奴人将病死的牛羊等牲口埋在水源中,因此水源区产生了瘟疫。而霍去病在此处饮食了带有瘟疫的水,而后病倒;”其二是“他杀死李敢,而汉武帝为庇护他让他去朔方城避避风头,在他前往朔方的途中感染了瘟疫而死;”都和瘟疫有关系。如果真是瘟疫的话当时应该军营里面会传染的,如果说瘟疫治不了的话也不至于死的那么快吧。
第二种说法被汉武帝杀害。公元前119年,汉匈决战漠北,汉武帝因担心李广年纪大了会对战争造成失误,嘱咐卫青慎用李广。结果李广确实因大军迷路而贻误战机,卫青大怒,吩咐以军法处置,李广悲愤自尽。后来将军李敢知道了这件事情从此对卫青怀恨在心。后来,就发生了李敢刺伤卫青事。结果卫青将此事瞒了下来。117年也就是卫青受伤两年后霍去病就不干了,他不能容忍李敢伤害自己的舅舅。就在公元前117年,也就是两年后,在陪武帝狩猎的时候,霍去病在众目睽睽之下一箭射死李敢。

汉武帝最怕什么呢?就是霍、卫两家合力,他本来就是要用霍去病来制衡卫青的,但是现在一看不行了,皇权受到了威胁。结果汉武帝就以让霍去病出外避难为由半路杀害了他,假以瘟疫之名布告天下。但这件事情也是有疑点的比如为什么两年霍去病才知道?作为一个大将军他本人也不可能不知道杀大臣的重罪。
无论是正常病死还是非正常死亡,现在没有一个确定的说话。只有“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这句话流传于万世!
班固在他写的《汉书叙传》里称赞卫霍“长平桓桓,上将之元,薄伐猃允,恢我朔边,戎车七征,冲輣闲闲,合围单于,北登阗颜。票骑冠军,猋勇纷纭,长驱六举,电击雷震,饮马翰海,封狼居山,西规大河,列郡祈连”。
附
在《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有霍去病说的“匈奴未灭,无以家为”的壮言。
摔瓦盆,又叫摔“吉祥盆”、摔“阴阳盆”、摔“老盆”等等,是在我国流传了千百年的一种丧葬习俗。农村的葬礼通常来说,流程都很繁杂,各地的风俗也不一而同。但是有一项传统,却在广大农村都有保留。那就是在出殡前...
鞋为旧时婚嫁吉祥物,主要是着眼于其音,“鞋”“谐”相谐,是夫妇两情相谐、和合美好的吉祥象征。旧时婚俗,新妇嫁妆常备有铜镜和鞋,寓“同偕到老”之意。张云璈《四寸学》卷一云:“今俗新婚之夕,取新妇鞋,以帕...
侗戏相传在一百多年前,由侗族歌师吴文彩创制而成,他在侗族长篇说唱叙事歌的基础上,以汉族传书《二度梅》为蓝本,编出了第一部侗戏《梅良玉》。侗戏是受汉族戏曲的启发而产生的,并在其发展过程中接受了一些如桂戏...
郑州清真寺因地处北大衔,故又名北大街清真寺、北大清真寺或北大寺,是伊斯兰教在郑州建造最早、规模最大的清真寺。伊斯兰教与其它宗教最不同的一点是民族与宗教合一,哪里有穆斯林哪里也就有清真寺。所以郑州伊斯兰...
顺德本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仅有发音盏鬼的顺德话,更有朗朗上口的俗语和接地气的方言。“唔使问阿贵”释义:对某个判断十分有把握、认为必然如此。带有一定的贬义色彩。例句:“唔使问阿贵”,尼件事肯定系...
甘肃庆阳饮食文化饮食庆阳素以小麦为主,辅以糜子、谷子、高粱、荞麦,六七十年代又引进玉米。面食为基本主食,杂粮搭配食用。过去向来流行一日两餐,早九时前为早餐,下午四时左右为午餐。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
王铎,字觉斯,号痴庵、嵩樵,别号烟潭渔叟,河南孟津人,世称“王孟津”,有“神笔王铎”之誉,明末清初时的著名书法家。官至礼部尚书,精行、草书,兼能画山水、竹、兰。有书法史论家认为,王铎的书法艺术成就不仅...
德化九仙山下,大铭登地,有一株与茶丛不同,其味道也不一样的茶树,人们称它祖师公茶。相传,明万厉年间,史云济儒士,看到九仙山荇菜的灯火明亮,要到荇菜坐化。来到这里,有一位老大娘,安排他吃住,热情接待,他...
祝酒的传说 在不同场合,都有可能被提议祝酒。祝酒的历史可以一直追溯到开始有历史记录的年代。古代的勇士向他们的神祝酒。希腊人,罗马人如此,古代的北欧人则相互祝酒。几乎每一种文化都有祝酒的习俗,最终演变成...
拉壶为印度神话其中之一是海界中的海神,出生时是只巨人,半人半兽的身体,住在海中的宫殿中。据早期所流传下来的故事,拉壶因犯错得罪了天神而被打入人间变成乌龟,其用意是为了让他体会民间疾苦及有所改进。时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