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山寺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全州县城西一公里风景秀丽的湘山之麓,现存放生池浮雕,寿佛殿、妙明塔、洪钵岩泉、湘山石刻、圣母堂及墓塔等。均倚山势,坐东向西,占地18000平方米。山顶有飞来石,传为自须弥山飞来。东有洗钵岩和转身岩等胜迹。四周峰林蓊郁,岩洞幽深。立于寺前,可一览全州城风光无余。
湘山寺始建于唐至德元年(756年),系唐代高僧无量寿佛所建,初名“净土院”,杭州径山得道高僧全真和尚为该寺开山祖师。该寺历唐、宋、明、清、民国,到今已有1250多年。
湘山寺历史上在湘桂地区影响甚大,历代皇朝王公对该寺院也极为重视,仅宋代就有敕赐文牒五道。宋天子御封全真和尚为“慈佑寂照妙应普惠大师”。全真现世寿160余岁,有异行,屡现阿弥陀佛,传为阿陀佛应化。该寺屡有高僧出世,如临济宗第六代祖师慈明楚元和尚、清代画僧石涛等。宋高宗景德年间改“净土院”为“湘山名刹”至今,朝廷敕封其为“楚南第一丛林”。清康熙皇帝有亲笔御书“寿世慈阴”靳刻于寺后石壁。明万历年间改湘山寺所在的清湘县为全州,取全真和尚之“全”冠以州名之首。以出家人之号冠地名在中国地名史上实属罕见,足见全真大师和湘山寺在当时文化地位之高。
元武宗至大年间(公元1308—1311年),湘山寺的铁山长老曾到高丽国去化缘募捐,他向高丽国王详细介绍了全州湘山寺的盛况。高丽国王听罢大喜,于是在至大四年(公元1311年)派专使从朝鲜半岛出发,历经千山万水,不远万里给湘山寺送来了金轮相顶(即夜明珠)、八宝庐(即如来佛的法身佛像)、风翅帽、金字《华严经》、金绣千佛袈裟和金钵盂(敞口器皿)等六件宝物。
历经数百年世事沧桑,王朝几度更替,兵火多番洗劫,湘山寺也几建几圯。随着历史的推移,高丽国王所献的几件宝贝也遭不测,下落不明了。惟有塔顶上那颗夜明珠———金轮相顶,仍岁岁年年毫光四射。直到公元1944年,神州大半沦陷,全州县城亦为侵华日军攻陷,初期,日军为笼络民心,未动湘山寺一砖片瓦,亦未动妙明塔顶的夜明珠。可是第二年日军战败,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他们的强盗本性再也无法掩遮,为取这件稀世珍宝,他们爬上妙明塔,盗走了夜明珠,为遮人耳目,竟又一把大火,将这座兴旺了千多年的湘山名刹烧了个精光!那曾拥有几十座殿堂、神龛的寺院,只留得一座孤零零的七级宝塔,这座被列为江南四大名寺的湘山古寺,只遗下一堆瓦砾残垣!那日夜放光的“金轮相顶”也从此不知下落!只有那座八角八面的七级浮屠,仍怒对苍穹,控诉着侵华日军的暴行!
现存的湘山寺由放生池动物群雕、洗钵岩泉、妙明塔、康熙崖刻、石涛兰花图等石刻、赵炳麟墓等景点组成。
1986年-1988年由政府组织、怀善法师设计施工,重建无量寿佛殿、放生池、圆通殿和三栋寮房,新雕无量寿佛像一尊,观音像三尊,圆通菩萨25尊,文殊,普贤菩萨像各一尊。于1997年完成了湘山寺公园总体规划、公园通道及至半山腰康熙御笔题词崖刻台阶山路、凉亭及围墙、莲花池、绿化等工作,使千年古刹至此焕然一新,法灯续燃。
闻名遐迩的妙明塔系宋淳祐年间为安葬全真大师肉身所建,其时香火甚旺,北宋徽宗游南岳时前来顶礼膜拜,南宋高宗钦赐名为“妙明塔”,系广西最古之寺塔。
妙明塔为七级浮图,高26米,底层直径6.8米,结构奇特,巍峨壮观。它外八方,内六方,中空,壁道回曲,螺旋而上。内在历代碑刻二十余幅;塔顶呈葫芦状,悬有铜铃数十个;风拂铃响,悦荡虚空;凭栏远眺,清风羽、玉华山、三江水及古城新貌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其乐无穷!
妙明塔周转秀地堪称“艺术宝库”,设有历代摩崖石刻、诗词、芳蘭石碑等数十块,尤其著名有清代石涛和尚的石刻蘭花,康熙御笔亲题“寿世慈阴”,与当代全州文桥籍人伍纯道教授题辞“妙明塔”交相辉映,崖壁生辉,吸引中外香客睹而忘归,叹为观止。妙明塔历经千余载,仍雄立楚南。登塔观光,已为中外游客一大乐事。
如今修缮一新的湘山寺公园,作为宗教旅游,在桂林可谓别具特色,每年接待游客达10多万人次,特别是农历二月十九观音出生日、六月十九观音出家日、九月十九观音成道日三大佛教节日,来自湘、桂两省的善男信女,一路钟声、一路香火,人山人海,兴旺之极。
湘山寺著名的碑刻石雕有:清初著名画家石涛的兰花图、康熙皇帝御笔亲题的崖刻“寿世慈荫”;放生池动物群雕,在天生石头上雕成的水陆空动物,栩栩如生。
湘山寺位于全州县城西隅湘山之麓,系公无756年唐代高僧无量寿佛全真所建。历代皇帝曾五次膜拜,享有“楚南第一禅林”之称。 湘山寺在1945年以前,建筑规模宏大,红门楼、玄武门、大雄宝殿、真武殿、寿佛殿、布经楼、大悲阁、伽蓝殿、天台院、大施堂等建筑数不胜数,建筑群层层叠叠,错落有致,遍用湘山上下,一直延伸至万乡河畔,占地面积达18000平方米。湘桂两省前来进香的善男信女众多,香火非常旺盛。只可惜,日本侵略军在1945年兵败时将禅林焚毁。现寺内幸存的只有放生池动物石雕群、洗钵岩泉、寿佛殿、妙明塔、观音殿及百余幅石刻等景点。
在历史的风云变幻中,建筑古迹的留存显得非常脆弱,而那些勒进石头的石刻碑文则往往能经受住岁月的风吹雨打,留存至今。湘山寺历史悠久,久负盛名,在此参拜礼佛的文人墨客、帝王使臣留下诗刻碑文一百余幅。南宋大诗人范成大游湘山,题下诗句“未探桂岭千峰秀,先览湘山一段奇”;明末大旅行家徐霞客曾下塌湘山寺,并留下诗文‘宋刘岑、明顾遴、清康熙皇帝及安南国(今越南)使臣等,都在此留下碑刻。
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三月,康熙皇帝得知全州湘山寺乃无量寿佛证道之所,寺院规模宏大,香火旺盛,誉称“楚南第一禅林”,便钦赐御笔“寿世兹荫”。同年,广西巡抚陈元龙、布政使黄国林、按察使年希尧等,雇名匠将康熙御笔镌刻于湘山顶峰之上。整幅石刻高2、6米,宽8、4米,第个字高1、6米,宽1米。“寿世慈荫”4个字笔力雄浑苍劲,为书法史上一大奇观。
与康熙御笔“寿世慈荫”同为石刻奇观的,是清初著名画家石涛的“兰花图”。咸涛(1641-约1718),原名朱若极,法号原济,又号苦瓜和尚、清湘老人等。系明朝第十三代靖江王朱享嘉之子,幼年时因国破家亡流亡全州,后在湘山寺出家为僧。石涛工水墨丹青,“搜尽奇峰打草稿”,为清初杰出的革新画家,与八大山人朱耷齐名。其“兰花图”石刻形象生动,栩栩如生。静观石兰神韵,似有幽香飘来,令人叹为奇观。
拉祜族,严格实行一夫一妻制,保留有从妻居的习惯。婚恋方式因支系不同而有所不同。抢头巾是拉祜西(黄拉祜)男青年主动向女青年求爱的一种形式。拉祜西居住的村寨,一般都建有寨庙和寨场。夜里,青年男女常吹着葫芦...
韩城人对老年人的生日尤为重视,叫做“祝寿”,或称“过寿”、“贺寿”。一般人从60岁起过寿。每10年一大寿,其他年龄过寿规模较小。贺寿日,亲戚邻家前来祝贺,儿媳给老人送新鞋、新衣等,女儿送寿盘馍、寿糕馍...
解放初,舒城县城乡遍布木业、纸业、铁业、砖瓦、纺织、缝纫、豆业、面作、酱制、榨油、糕点、酿造等手工业店铺和作坊及制陶、制革、铸造、油漆、卷烟、编织等工场,还有众多的手工匠人活跃于广大民间,称为做“乡活...
锡伯族的居住是同营旗制度相联系的,一个旗(牛录)就是一个大村落,也是一个作战单位和生产组织。因此都筑有城堡,便于守卫。城堡围长3~7里不等,城堡里住着100~200户人家。街道井然,每户都围有矮墙,住...
长寿山景区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区东北10公里处的长城西北侧山麓。距秦皇岛市区18公里。是地质公园类自然风景旅游区。景区占地面积约13.34平方公里,其中可供游览用地3.45平方公里。最高峰鹦鹉峰海...
北方农村民谚——“冬定果,年定瓜,正月十五定棉花”。有几个字眼,需要搞明白。农谚中的“冬”是指冬至;“年”是指农历大年初一;“正月十五”是指元宵节这天。一、冬定果民间自古有“冬至天气晴,来年百果生”的...
满族的婚俗比较有讲究。有三日婚之说。皆为媒约之说,通常是用三天来完成的,比较有特色,和其他民族截然不同。满族的婚姻制度和婚姻观满族婚姻是一夫一妻制。原来一般实行族内等级婚,后来限制放松,可与汉族通婚。...
柬埔寨王国国庆日为11月9日,也是该国的独立日柬埔寨位于亚洲中南半岛南部。首都金边。面积18.10 万平方公里。人口约920万。于公元1世纪下半叶建国。9至14世纪的吴哥王朝为鼎盛时期,创造了举世闻名...
技术推动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不过在文明的发展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技术灾难,有些会造成很大的技术和人员的损失和伤亡,下面本站就整理了世界十大技术灾难,一起来看看吧!一、爱沙尼亚号海难在世界十大技术灾难中爱沙...
缘分是什么?有人问隐士。隐士答:缘是命。此人听的糊涂,问高僧。高僧说:缘是前生的修炼。这人不解前生,就问佛。佛不语,手指天边的云。这人看去,云起云落,随风东西,顿悟:缘不可求,缘如风,风不定。云聚是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