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在病危弥留之际,子女要日夜守候在身边,如果死者咽气时子女不在身边,就是不得“济”,被世人视为不孝。故而老人临终前,子女千方百计急速回到老人身边,聆听老人临终教诲,为老人送终。
人死后,即时烧“倒头纸”,举哀痛哭。在尸体僵硬前,为死者穿“送老衣”(寿衣、鞋帽、褥子要全新)。子女在为死者穿寿衣时不许哭。移尸于正屋中间灵床上,用白布条将死者两只脚缠正,俗称“攀脚带”。尸体上盖蓝布蒙头、胸口放一盘盐。死者口含制钱一枚,衣袖内放食物、麸皮和纸钱(食物是去冥府路上给拦路狗吃的,麸皮过蚂蚁山喂蚂蚁,钱是给拦路鬼的买路钱,俗说去冥府路上渡河、过桥都需用钱)头前点长明灯,燃香一支,子女昼夜守护。大门口或巷口插一小幡,俗谓“挑钱”、“纸咕嘟子”,男左女右,作为死丧标志。
人死后,孝子要到土地庙烧纸,俗称报庙(传说,人死亡后,三日内不能即达阴曹地府,则暂住本地土地庙中,求土地爷照应)。解放后,庙已拆除,此俗自行免除。
人死后,孝子即请人向亲友报丧,报丧亦称“告丧”、“讣告”。传统的报丧要写丧帖,现在只去人向亲友说明死者亡故时间即可。报丧人不许进大门,叫人用草木灰围住门才可进家(以防把鬼魂带入亲友家)。外出子女及亲友接到讣告后,不顾一切地上路奔丧。出嫁的女儿听到讣告,会一路哭着来奔丧。亲友接讣告后,当天备烧纸吊孝,灵前三鞠躬或四叩首,然后到帐桌领孝帽。执客告之出殡日期和有关事项即行告退。朋友和同事接讣告后,要带花圈或挽幛及现金,灵前三鞠躬,孝子还礼后即行告退。如果是女丧,首先告知死者的娘家人,当娘家人问清死因及丧葬规格,觉着没有奸诈欺瞒、丧事操办合理,才允许入殓盖棺。
人死后当天夜深人静时,子女及近亲属于十字路口燃香、烧纸、烧纸咕嘟,为死者送赴冥府的路费;有的还烧纸马、纸车、纸轿等,让死者免受路途之苦,请求死者带走灾难、痪病,保佑全家人平安无事。
送殡者要着孝衣孝帽,男戴方形孝帽,束孝带。大孝子的孝帽角缀花羽,垂于脑后。父死缀左角,母亡缀右角,父母双亡缀两角。如长子早逝,由长孙代替称承重人。直系女子着孝衫、孝带,媳妇只着孝带。出阁的女儿还需到婆家讨孝,孝衣脱放门外,给公婆叩头,经公婆允许,才可穿孝进家。
即将死者放入棺材中,多在夜深人静时举行。先扫净棺内杂物,于棺底散放柴灰,灰上放压背钱七枚,放褥子、枕头,由孝子孝女抱头,将尸体移入棺内,上覆蓝布蒙头。用带籽棉花净面,向后扔,孝男女撑包接,俗称“留子”。死者不许登空,在棺后头放二块土坯。盖棺帽,不封口,移位于灵棚或正屋中间。棺前放供桌,衣饭罐,长明灯,香炉等,吊竹帘将棺木和供桌隔开,桌前设烧纸炉。
祭有哭祭、灵前祭和路祭。哭祭是每天五更、早饭后和晚饭前,孝男孝女围尸痛哭哀悼。灵前祭是死者子女或亲友在响器的吹奏中跪拜祭奠。路祭是在灵柩送往墓地途中,街坊、邻里设香案于路中祭奠。祭可行9叩首、12叩首、24叩首、48叩首。
丧家请威信高、懂礼仪的人充当丧事总理,俗称大执客。有身份地位或富裕的人家,还要请德高望重有权势的人当礼宾先生和点主官,主要是管理丧事。现在礼宾先生和点主官已免除,一般由执客或红白理事会操办丧事。
一般为三天,有停放五天、七天或更多天的,这要根据死者的身份地位、家庭、家族大小和贫富而定。现今一般停灵三天,小口则要当天出殡。
发丧日早晨,孝子领人到墓地挖坟坑,选好墓穴,中间和四角各挖一锨叫破土,然后由街坊动手挖掘。中午,亲友们陆续来吊孝,灵前悼念后,到账桌上纸礼(现金)和祭品(馒头)。如是女丧,必须等娘家人到齐,方能出殡;如果儿女不孝或棺木、寿衣办的不好,则可能发生娘家人闹丧事件。
空肚不能上坟,发丧前送殡者都要吃口饭,棺木封口前,子女们要依次为死者净面最后一次瞻仰遗容,向死者告别。用死者围脖的棉花沾清水擦脸,扔出棺外,叫“留子”。后由孝子把蒙头向后拉到胸口,撕下余的部分,叫“扒财”。随后封棺,子女们要喊“躲扣”,材盖钉子孙钉时要喊“躲钉”。
起灵前挂孝。岳父家为女儿和女婿挂孝,婆家人为媳妇挂孝,未结婚的子女则由本家挂孝。按当地习俗,男丧挂左肩,女丧挂右肩,父母双亡挂十字孝,孙子孙女等隔辈人用色布或花布,谓花孝。灵柩起丧前,将纺车放棺上摇动几下。孝子于灵柩前跪摔“老盆”。老盆为小陶盆,男丧钻五孔,女丧钻七孔,贴金银箔。老盆由长子摔,如长子早逝,则由长孙摔,叫承重孙。若是由别人摔,则将摔盆者与死者的关系确定为继承关系(老盆要一次摔碎,越碎越好,因为这盆是死者的锅,摔的粉碎才好带到阴间)。长女拍材头。老盆一摔,灵柩车或架子起动。指定一人提斗,一路撒纸引路,让野鬼抢钱走开。孝子扛引魂幡由人架扶在前,其他人执哭丧棒后随,灵柩后为纸马、纸轿、金山、银山、聚宝盆、摇钱树、纸楼、纸童男童女、花圈等。近年来增加纸糊的彩电、空调、小轿车等。根据丧家的情况,冥器有多有少。送殡女眷依亲疏关系、辈份大小排列,坐车随在后面。有钱的大户人家,为讲排场,前有狮子舞动,响器吹奏、开路鬼、响导神引路,以增加热闹气氛。
棺木下葬后,把随葬的衣饭罐放入墓坑棺材前,由孝子矫正棺木方向。将引魂幡、哭丧棒投入墓坑,即开始填土,孝男自左向右正时针行,孝女自右向左逆时针行,绕墓扒土一周之后,埋坟人一齐动手,突击快埋,一气堆成坟丘。孝子坟前焚烧冥器和纸钱、留花圈插坟前。其他送殡人退回,孝子再烧一次回头纸。
如果是女丧,丈夫先死,娘家人要争材头。据说,女材头前于男材头,娘家人越过越富,女材头后于男材头,娘家人越过越穷。母丧出殡第二天,外甥男女要到舅家“收泪”,意在劝舅家人节哀。丧葬三天,孝男孝女上坟烧纸、添坟。
七祭人死后,每七天儿女要到墓前烧纸祭奠一次。过完七个七天,叫尽七。闺女不烧双七纸。以后百天、周年、三周年、五周年、十周年均要烧纸祭奠。
摔瓦盆,又叫摔“吉祥盆”、摔“阴阳盆”、摔“老盆”等等,是在我国流传了千百年的一种丧葬习俗。农村的葬礼通常来说,流程都很繁杂,各地的风俗也不一而同。但是有一项传统,却在广大农村都有保留。那就是在出殡前...
鞋为旧时婚嫁吉祥物,主要是着眼于其音,“鞋”“谐”相谐,是夫妇两情相谐、和合美好的吉祥象征。旧时婚俗,新妇嫁妆常备有铜镜和鞋,寓“同偕到老”之意。张云璈《四寸学》卷一云:“今俗新婚之夕,取新妇鞋,以帕...
侗戏相传在一百多年前,由侗族歌师吴文彩创制而成,他在侗族长篇说唱叙事歌的基础上,以汉族传书《二度梅》为蓝本,编出了第一部侗戏《梅良玉》。侗戏是受汉族戏曲的启发而产生的,并在其发展过程中接受了一些如桂戏...
郑州清真寺因地处北大衔,故又名北大街清真寺、北大清真寺或北大寺,是伊斯兰教在郑州建造最早、规模最大的清真寺。伊斯兰教与其它宗教最不同的一点是民族与宗教合一,哪里有穆斯林哪里也就有清真寺。所以郑州伊斯兰...
顺德本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仅有发音盏鬼的顺德话,更有朗朗上口的俗语和接地气的方言。“唔使问阿贵”释义:对某个判断十分有把握、认为必然如此。带有一定的贬义色彩。例句:“唔使问阿贵”,尼件事肯定系...
甘肃庆阳饮食文化饮食庆阳素以小麦为主,辅以糜子、谷子、高粱、荞麦,六七十年代又引进玉米。面食为基本主食,杂粮搭配食用。过去向来流行一日两餐,早九时前为早餐,下午四时左右为午餐。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
王铎,字觉斯,号痴庵、嵩樵,别号烟潭渔叟,河南孟津人,世称“王孟津”,有“神笔王铎”之誉,明末清初时的著名书法家。官至礼部尚书,精行、草书,兼能画山水、竹、兰。有书法史论家认为,王铎的书法艺术成就不仅...
德化九仙山下,大铭登地,有一株与茶丛不同,其味道也不一样的茶树,人们称它祖师公茶。相传,明万厉年间,史云济儒士,看到九仙山荇菜的灯火明亮,要到荇菜坐化。来到这里,有一位老大娘,安排他吃住,热情接待,他...
祝酒的传说 在不同场合,都有可能被提议祝酒。祝酒的历史可以一直追溯到开始有历史记录的年代。古代的勇士向他们的神祝酒。希腊人,罗马人如此,古代的北欧人则相互祝酒。几乎每一种文化都有祝酒的习俗,最终演变成...
拉壶为印度神话其中之一是海界中的海神,出生时是只巨人,半人半兽的身体,住在海中的宫殿中。据早期所流传下来的故事,拉壶因犯错得罪了天神而被打入人间变成乌龟,其用意是为了让他体会民间疾苦及有所改进。时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