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仙桃最流行最有影响力的民俗,首推与人的生命历程息息相关的人生仪礼中的婚嫁习俗。
结婚当天,在男方迎亲队伍来之前,新娘出嫁要“哭团圆”又叫“陪十姊妹”,这是一种是哭嫁形式。新娘子的父母邀请近亲中的未婚姑娘9人,连新娘共10人在新娘的闺房围席而坐,吃新娘在家的最后一顿饭,席上一律是红碗红筷。首先由新娘哭“十摆”,新娘哭“一摆”,厨师在桌上摆一样菜,摆完后,其余九姊妹轮次哭,最后又由新娘哭“十收”,厨师再一样一样将酒菜收进,菜收完,陪十姊妹活动即告结束。其实现在嫁女多过于喜庆,很少有真哭“十摆”“十收”的,但形式仍在。
婚嫁仪式中最热闹的当属迎亲。男方迎亲队伍中,放鞭炮的在前面开路,结亲的队伍就向新郎家相反的方向走了,因为回男方家是不能走同一条路的,一定要绕个圈,意在接的新姑娘不是“半转”(傻瓜的意思)。离男方家还有近两里路的时候,“送亲”的就得停下了,接着由公公开始背媳妇了(按照仙桃民俗,“叔”字辈的亲戚都要背新娘,这些背新娘的人称为“扒灰佬”,扒灰佬有“正宗”和“水货”之分。正宗是指新郎的父亲即公公,水货是指其他叔字辈的亲戚。并且当日公公婆婆都要“化妆”,公公脖子上挂火剪,表示要“下得厨房”,婆婆挂上两个醋瓶子表示“吃醋”。)公公这时候在众人的嬉闹下面红耳赤的被亲戚按在了车门口,新娘的脚是不能着地的,公公就得蹲在车门口,背上媳妇后,在众人的牵引下就开始吹吹打打往家里走了,鞭炮声、锣鼓声、嬉闹声,声声入耳,很是热闹。除了亲戚朋友外,围观的乡亲也很多,很久没见到这样的婚礼场面了,能跑得动的都出来了,一百多号人浩浩荡荡往新郎家走去。
仙桃过去和现在,家逢男婚女嫁的喜事,都要操办婚宴,接“知宾”先生帮助安排客人入席,这是知宾的职责。知宾一般由知晓宾客礼仪的“明白人”担任,他依据亲朋关系、辈份高低、年纪大小、桌面的摆法,开席时,安排宾客“对号”入座。嫡亲舅、姑、姨父坐上席席首位,其他表亲、同辈朋友则按其长幼座序陪主宾入席。
第二天早晨,新娘和新郎要给父母伯叔和姑舅等长辈住客端茶,不过,这种茶是煮熟拔壳的四个鸡蛋、一碟点心。清晨,把茶端到这些人的床前,长辈们接了茶就给茶钱,把钱丢到新娘端的茶盘里,父母亲喝的这种早茶叫“纠脑壳茶”。
结婚第三天,新娘要“回门”看望自己的父母,这次是“小回门”,新郎陪新娘当天随去随来,新婚满一个月,新娘要“大回门”,即由新郎把新娘送到娘家住一个月了再接回来。
仙桃人娶媳妇,新娘子不是自行走进新郎家,而是由公公背进门。说起公公背媳妇的来历,仙桃民间还流传着一个小故事。
传说很早以前,仙东有个大湖叫神潭湖。湖里有个黑鱼精,仗着妖术,强迫人们为它烧香上供,奉它为鱼神。神潭湖沿岸的老百姓为了消灾避难,逢年过节、婚丧嫁娶,都要备供品、摆香案,供奉黑鱼精。稍有怠慢,黑鱼精就兴风作浪,闹得家无宁日。
神潭湖边,有个李老汉,他为人耿直,性情刚烈。天不怕,地不怕,鬼不怕,怪不怕,人称李大胆。李大胆不但自家不供奉黑鱼精,还劝说众乡亲同心协力,团结一致,共同对付黑鱼精。人心齐,泰山移,不愁不能降妖除怪。乡亲们都觉得李大胆说得有理,勇气倍增,再也不怕黑鱼精了。黑鱼精见李大胆坏了它的好事,从此怀恨在心,总想伺机报复。
这年,李大胆娶媳妇,他家距亲家屋十来里路,一大早就发了亲,他估摸两家相距的路程,来回只要两顿饭的功夫,上午定能将儿媳妇接到家。可时过正午,还不见花轿的影子。
李大胆挺纳闷,娶媳妇该办的事全办得妥妥帖帖了,亲家应该无啥话说,咋会不发亲呢?难道途中发生了意外?会不会是……他焦急异常。
这时,娶亲搬灯笼的小童气喘吁吁地跑回来了,他来到李大胆面前,上气不接下气地说:“不……不好了,花轿在……在路上走……走不动了。”原来娶亲队伍回来时走到神潭湖边,轿夫抬着花轿只在原地转圈圈,想走也走不了。轿内新娘大哭大笑,大叫大嚷,声音恐怖吓人,像着了魔似的。娶亲的其他人员都像定了根,挪不动脚。大伙心里明白,这事八成又是黑鱼精作怪,可嘴上不能说。两脚不能动,一个个干着急。幸亏小童机灵,他走在娶亲队伍最前面,刚看到眼前的怪情景,趁机溜进了路边庄稼地,才得以脱身回来报信。
李大胆的儿子埋怨爹,不该强出头,得罪了黑鱼精,惹下了祸事。众亲友要李大胆赶快给黑鱼精上供、赔罪,好歹在喜庆日子图个吉利。
李大胆听了大怒道:“闹了半天,原来是妖孽作祟。俗话说,邪不压正。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正义必然战胜邪恶。”他一声令下:“打虎亲兄弟,除妖父子兵,走!不信邪的跟我去。”这时,李大胆的哥哥、弟弟……一下子站出了三十多人,组成了一支威武雄壮的迎亲队伍。跟着李大胆去迎接新媳妇。
迎亲队走了约三里路,就看到了花轿。李大胆对着花轿大喝道:“妖精,还不快滚!”话音一落,转圈圈的花轿就停下来了,娶亲的人也活动了。李大胆让人打开轿门,牵出新娘子。为防意外,新娘子不坐花轿了。大伙都说,公公一身正气,鬼怪不侵,新娘予由公公背着走最保险。李大胆也不推辞,背着新媳妇就跑。
一路上,迎亲队、娶亲队浩浩荡荡,锣鼓震天,鞭炮齐鸣,要多热闹有多热闹。黑鱼精哪里见过这样的阵势,早吓得魂不附体,惶惶地逃跑了。
新媳妇背到家,拜天地、进洞房,喜事办得圆圆满满。李大胆家万事如意,和和睦睦,一年后,又喜抱孙子。乡亲们都说:“公公背媳妇,长幼识大体,不拘小节,是吉兆。”
此后,人们纷纷效仿李大胆,谁家娶亲,自家长辈、兄弟、亲友组成迎亲队,到离家二三里路的地方去迎亲,并由公公背媳妇,也想图个好兆头。跟着学的人多了,面广了,自然形成了一种民风。此风日盛,久传不衰,延续至今。
新时期,公公背媳妇的风俗有了新发展,增添了新内容。尽管娶亲用上了小轿车,可公公步行背媳妇的习俗未有变。现在,背媳妇的阵容比过去大了。公公、叔伯公公;哥哥、叔伯哥哥,都是背新娘子的最佳人选。而且,这些人都穿古装彩衣,戴彩帽纱帽,公公背媳妇,再不是提防妖魔鬼怪捣乱了,而是盘公公、戏兄长、逗新娘的一种游戏,是闹洞房的序幕和前奏。公公背媳妇,可吸引沿途围观者达千人,活跃了娶亲的热闹场面,增添了喜庆气氛。
太平盛世,人尽其乐。公公背媳妇的风俗也越来越有趣了。
摔瓦盆,又叫摔“吉祥盆”、摔“阴阳盆”、摔“老盆”等等,是在我国流传了千百年的一种丧葬习俗。农村的葬礼通常来说,流程都很繁杂,各地的风俗也不一而同。但是有一项传统,却在广大农村都有保留。那就是在出殡前...
鞋为旧时婚嫁吉祥物,主要是着眼于其音,“鞋”“谐”相谐,是夫妇两情相谐、和合美好的吉祥象征。旧时婚俗,新妇嫁妆常备有铜镜和鞋,寓“同偕到老”之意。张云璈《四寸学》卷一云:“今俗新婚之夕,取新妇鞋,以帕...
侗戏相传在一百多年前,由侗族歌师吴文彩创制而成,他在侗族长篇说唱叙事歌的基础上,以汉族传书《二度梅》为蓝本,编出了第一部侗戏《梅良玉》。侗戏是受汉族戏曲的启发而产生的,并在其发展过程中接受了一些如桂戏...
郑州清真寺因地处北大衔,故又名北大街清真寺、北大清真寺或北大寺,是伊斯兰教在郑州建造最早、规模最大的清真寺。伊斯兰教与其它宗教最不同的一点是民族与宗教合一,哪里有穆斯林哪里也就有清真寺。所以郑州伊斯兰...
顺德本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仅有发音盏鬼的顺德话,更有朗朗上口的俗语和接地气的方言。“唔使问阿贵”释义:对某个判断十分有把握、认为必然如此。带有一定的贬义色彩。例句:“唔使问阿贵”,尼件事肯定系...
甘肃庆阳饮食文化饮食庆阳素以小麦为主,辅以糜子、谷子、高粱、荞麦,六七十年代又引进玉米。面食为基本主食,杂粮搭配食用。过去向来流行一日两餐,早九时前为早餐,下午四时左右为午餐。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
王铎,字觉斯,号痴庵、嵩樵,别号烟潭渔叟,河南孟津人,世称“王孟津”,有“神笔王铎”之誉,明末清初时的著名书法家。官至礼部尚书,精行、草书,兼能画山水、竹、兰。有书法史论家认为,王铎的书法艺术成就不仅...
德化九仙山下,大铭登地,有一株与茶丛不同,其味道也不一样的茶树,人们称它祖师公茶。相传,明万厉年间,史云济儒士,看到九仙山荇菜的灯火明亮,要到荇菜坐化。来到这里,有一位老大娘,安排他吃住,热情接待,他...
祝酒的传说 在不同场合,都有可能被提议祝酒。祝酒的历史可以一直追溯到开始有历史记录的年代。古代的勇士向他们的神祝酒。希腊人,罗马人如此,古代的北欧人则相互祝酒。几乎每一种文化都有祝酒的习俗,最终演变成...
拉壶为印度神话其中之一是海界中的海神,出生时是只巨人,半人半兽的身体,住在海中的宫殿中。据早期所流传下来的故事,拉壶因犯错得罪了天神而被打入人间变成乌龟,其用意是为了让他体会民间疾苦及有所改进。时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