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反清“铁血英雄”温朝钟故居位于咸丰大路坝集镇下街石门坎,与现大路坝区工委一墙之隔,东距咸丰县城90公里,西距“地震遗址”小南海2公里,北距重庆黔江县城30公里。
温朝钟(1878—1911)年,字静澄,又字果斋,咸丰县大路坝下街石门坎人,土家族,在弟兄七人中排行第五。17岁与燕子嵌黄明山之女结婚,共生有两个女儿,抱亲侄一个为子。是川鄂边区农民反清起义(又称庚戌起义)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温朝钟天资聪慧,性情奇特,颇有大志,是清朝最末一次科举秀才,中国同盟会会员。1906年与王克明、黄玉山等成立“风俗改良会”,后改名“铁血英雄会”,发展会员两万多人,以同盟会“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16字为钢领。1911年元月(农历庚戌腊月初三),温朝钟领导“铁血英雄会”在重庆黔江凤池山发布《讨满檄文》,揭竿起义。曾攻占黔江县城,赶走县令,斩杀反动武举人孙常礼,并准备再攻彭水,沿乌江出长江向外发展。但由于消息闲塞,准备仓促,以及叛徒出卖,义军在川、鄂、湘、黔四省官兵的猖狂“会剿”和残酷镇压下兵败。温朝钟在咸丰破水坪飞龙寺遇害,年仅33岁,蜀军分其头,鄂湘军分其手足报功领赏。温朝钟领导的庚戌农民起义,时间比辛亥革命武昌起义还早8个月,可以说是辛亥革命的前奏曲。特别是义军以同盟会章程为钢领,剪去发辫,标明“国民军”,沉重打击了清廷反动统治,推动了其它地区的革命浪潮,加速了满清王朝的灭亡,显示了超乎一般的斗争水平,在辛亥革命史上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温朝钟故居始建于明永乐年间,至今近600年,原有房屋36间,天井2个,四周院墙高耸,墙高3米,厚0.3米,盖有瓦脊,基脚高约1米,全部是石灰岩雕刻的“麻条石”。进院一条通道,长30米,宽2米,均以块石嵌成“人字形”。通道尽头是一道朝门,左右各立一石狮,内有两口水井和1400㎡的花园,植有柑桔、橙子、花红、丹桂、牡丹、芍药等果树、药材及其它奇花异草。南面临街围墙高约2.8米,厚0.4米。围墙正中建有雕花石门一座。进入石门是第一个天井,两旁是温朝钟接治病人的诊室和药房。正面大厅为温氏议事厅,厅中神龛上供奉温氏祖先牌位。神龛右后侧是佣人住所及储藏加工食物的地方,左后侧为佣人厨房。再往前走,进入第二个天井,便是温氏正房,四周房屋10余间,专供主人居住和读书、会客之用,温朝钟少年即在此请先生教读过四书五经。
整个院落占地面积约2800㎡,房屋飞檐翘角,盘龙舞凤、窗棂、门柱雕有花鸟、人物,活灵活现,栩栩如生。整个庭院错落有致,布局优雅,不仅体现当年书香门第大家风范,而且极富土家族建筑特征。
起义前,温朝钟在这里为穷苦百姓行医治病,会见起义重要人物,筹备粮食,制造枪弹,制作起义大旗等。起义失败后,满清政府追杀所谓温朝钟剩余“逆党”,迫使温氏家族四处逃散躲避,清兵烧毁了温氏约1400㎡房舍,田财全部充公,温氏家族迅速衰败下来。1912年辛亥革命成功后,国民政府未追认温朝钟为烈士前,仅存约160㎡的院落无人居住。追认温朝钟等为革命烈士后,才由温氏族人温廷尧居住,直至解放后土改。1933年国民党周化成部追剿贺龙红军,曾一把火烧了下街,但温氏房屋与一墙之隔的禹王宫幸免于难,原因是温氏房屋周围都有气势雄伟的隔火墙,阻挡住了大火。现存温朝钟石门坎房屋,基本上保持了原来模样与格局,只是柱头基本腐朽。
解放后,温氏后人被定为地主,扫地出门,房屋分给几家贫农居住。1980年前,其房屋格局基本保存原样,1980年后,院落人口增多,弟兄分家,房屋格局有所改变,但基本原貌保存良好,现存有天井一处、石门一座、土围墙50余米,残存面积1656平方米,原温氏佣人房内还留有碓窝、石磨、木檑子等,正房的断壁残墙还在。已发现温朝钟庚戌起义的文物有:温朝钟圈读过的唐诗,黄玉山用过的碾药槽,两只供义军舂米用的大碓窝,以及粉碎五谷杂粮的石磨子与石水缸等。
拉壶为印度神话其中之一是海界中的海神,出生时是只巨人,半人半兽的身体,住在海中的宫殿中。据早期所流传下来的故事,拉壶因犯错得罪了天神而被打入人间变成乌龟,其用意是为了让他体会民间疾苦及有所改进。时在天...
“背冰”是发源并流传于山西永济长旺村的一种仪仗队列式的原生态民俗活动。因其表演形式独特,流传历史悠久,深受当地人民喜爱。永济背冰的渊源与太平天国革命有关。相传清朝咸丰年间,正是太平天国革命如火如荼的时...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四月节,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此时气候温暖趋热、万物生长迅速,越冬作物早已收获,新鲜果疏纷纷上市,民间节俗以“尝鲜”为主,谚曰:“立夏尝三鲜。”常州人习惯将...
上蔡一带的小孩,出生后都兴带肚兜,有红的,有花的,有描龙的,有描虎的,各式各样。你着①因为啥?其实带肚兜吃百家饭的习俗跟朱元璋有关系。朱元璋的老娘是从东乡②逃荒到上蔡的,落难就落难到“大铜寨”,当时大...
乳山大鼓是一种山东省的汉族说唱艺术。乳山大鼓,俗称“瞎子唱”,据说西河大鼓传入乳山后,当地盲艺人在世代传唱过程中,加入了自己的方言俚语,逐步演化而成的。由于唱词随乡入俗,通俗易懂,从而激发了群众的欣赏...
蒙古族人每年都要举行踢牛髌骨的一项体育活动,由于人们把整个牛髌骨染成红色,所以把这项体育活动叫踢“乌兰”(蒙古语意为红色)。它的由来,流传着一个古老的历史故事。传说,成吉思汗两次出征都无法战胜塔阳罕部...
中秋节谚语七月十五鬼节,八月十五人节(张家口)八月十五月正南,瓜果石榴列满盘(邢台)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石家庄)吃乱了月饼死公公(冀县,冀县风俗:新媳妇第一年在婆家过中秋,就要连续几年,在娘家也是如此...
每年的3月1日为挪威和加拿大等国的海豹节,以吸引人们认识保护海豹的重要。海豹是级别较高的珍稀海洋动物,已列入濒危动物红皮书中,按照国际贸易公约规定,这些动物不允许买卖并参展。海豹是海洋哺乳动物。在北半...
每逢傣历"泼水节"前〈公历四月中旬〉景谷勐戛的傣族都要到山上采来娇嫩欲滴的鲜花到缅寺敬献给佛,祈佛多多降福给百姓。这一传统的活动当地人称之为"采花节"。采花节前,人们要沐浴净身,换上最漂亮的衣裳。节日...
天干无雨,田地干旱,人们抬着菩萨在旱区行走,称为"求雨"。求雨的方式分“文”求和“武”求两种。“文求”出动温和的菩萨如观音、佛祖、娘娘等。坐上大轿,前后排着仪仗,鼓乐相随。主求人领僧道、信士执香火,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