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各地不同婚俗中鞋所表达的意义可以看出,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婚姻关系。归纳起来,主要反映了鞋与经济和性的关系,除此之外,在某些地区还有有关鞋的禁忌,这也从侧面反映了人们的心理特征。
在以家庭为完整经济单位的条件下,子女对家庭存在着一种依附关系。婚姻对于女人来说,象征着从此与原来的家庭割裂,成为夫家的一员,正所谓“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而对于男方家庭来说,新娘和嫁妆一同成为了男方家庭的私有财产。婚俗中的鞋在很多时候就表现出这种象征意义。民间习俗对新娘的婚鞋穿着有严格的要求和讲究,叫做“鞋不沾土,脚不踏地”。旧时汉、回、满、壮等许多民族都有这个讲究。在上海,女司仪在新娘出门时要多准备一双全新的绣花鞋,待新娘登上轿子后,便要立即更换新鞋,表示新娘离家嫁为人父,不会带任何属于女家的东西到夫家,寓意将以后的生活交托于丈夫手上。而山西、山东等地的说法却不一样,叫女儿出嫁离家时“不带娘家土”。民间认为,土能生万物,地可产黄金,怕女儿带走了土会带走娘家种庄稼的好运气。
足和鞋之所以能与性和生殖产生联系,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首先,从表象特征上来看,足底的凹隙如同女阴,而将双脚并在一起形成的孔隙,又可被看作“非法出精之工具”。因此,鞋也就与脚一起,有了性的意味。《史记·周本纪》中记载了邰氏的女子姜嫄,在郊野见到神人的足迹,“践之而身动,如有孕”,后生下了周之始祖后稷的故事。这是最早将生殖与女人的脚联系在一起的“足迹感孕”神话。鞋也就因与脚的密切关系而逐渐有了性和生殖的象征意义。《周易》中就有将鞋作为婚配现象的导引和借喻的记载。
在山东,新娘忌穿红色的鞋子,因为红色象征着火坑,穿红鞋结婚,就是跳入了火坑,过水深火热的日子,不吉利。河北等地则要穿红鞋,象征着初婚;再婚妇女,不允许穿红鞋,只能穿绿鞋。有些地方,喜鞋的用料忌用缎子,这与繁育后代有着直接关系。因为“缎子”与“断子”谐音,象征着断子绝孙,因此很不吉利。
在中国传统婚俗中,鞋子是一种吉祥物,这是由于鞋子的成双成对和鞋和偕的同音而产生的一种象征民俗。有作为婚亦赠品;有作为出嫁必备的;有成为祝贺新婚幸福的。如:毛南族男女青年,互有好感,就在月明之夜,邀约去花场互叙衷肠,倾吐爱慕之情,称之为坐夜,只要双方愿结百年之好,坐夜时就互赠信物。
姑娘一般赠送小伙子一双榄子鞋,即用打鞋底的白线结成一组组方形花格的布鞋。小伙子一般要送姑娘一顶花竹帽,互赠信物后,表明两人已定终身。
在仫佬族中,鞋子也是姑娘赠给后生的定情信物。姑娘在走坡活动中
暗测情人脚的大小,按尺寸细针密线缝制,鞋做成后放蒸笼蒸十几分钟取出晾干,在以后与情人会面时赠给他,他为定情物。因赠予的是年龄相仿的后生,故这种鞋俗称同年鞋。
京族民间婚姻风俗中更为有趣。男女相爱后,男方便托媒人将自编的一首情啉和一只插有花卉的彩色木屐,送往女家。女家也从姑娘房中拿出一只花屐。如果双方花屐左右配对,这对情人便是天作之合;如果不配对,便意味着无缘相许,结不成情侣。花屐配对后,即选期送礼盒联亲,俗叫送花屐。
在汉族,北方有些地区,结亲时,男家必须向女家送丝麻鞋,鞋必须成双成对,取吉祥和谐、双双对对,永不分离之意。同时,亦含新妇穿丝麻鞋上轿,以丝麻之绵韧,谐思妈之意,喻新妇于归,不忘生母。所以作为婚姻礼物,鞋子也含吉祥和谐的意思。
在安徽芜湖,民间嫁女,预备嫁奁时,必制新娘和新郎鞋子各一双,并要将新娘之鞋,纳入新郎的鞋中。新娘出嫁时,将鞋带到夫家。在合肥,则是在婚礼正日,新娘步入洞房时,要和新郎交换鞋子,新郎新娘各自穿着对方的鞋子,同鞋与同偕谐音,这都包妻同偕到祈求。
江南地区汉族中的蹈婿鞋是新娘下轿,首次进入夫家门的仪式,即:新娘下轿必须换上新郎的鞋子走进去,故又称踏夫鞋。鞋谐偕音。象征白头到老之意。
在丽江纳西族办喜事时,当男家把新娘迎进屋后,新娘先送给公婆各一双鞋。在入洞房时,女方送亲的人故意将新娘送给新郎的一双鞋丢到新床底深处,迫使新郎弯腰到床底将鞋取出,而后拉着穿起。此鞋称为换脚鞋,也取夫妻同偕之意。
在民间,还有一种说法,认为穿新娘鞋拜天地,会给婆家带来吉利,到后来逐渐演化成闹新房中的一项活动。如在安徽徽州等地区,姑娘出嫁,娘家均特做一双新娘鞋,用作新婚夫妇拜天地时穿。
闹房人在新娘未拜天地前,总是想方设法把新娘鞋搞到手,迫使新郎用喜烟、喜糖等来换鞋,博得大家欢笑。各地方法很多;如黔县民间,脱鞋人不惜翻山越岭,甚于通宵守在新娘去婆家的必经之路上,以便乘机劫鞋。
休宁县民间,在新娘花轿进了婆家门,乘新郎将新娘从轿中背出时,闹房人故意前拥后挤,乘新娘不备,将鞋脱下。因新娘脚忌讳着地,新郎得一直把她背在身上。
在江苏海州地区,还有解怀脱靴的婚俗。当夫妇进入洞房,送房人退出后,新郎替新娘解开一个衣扣,俗称解怀(亦称开怀。本地俗称妇女开始生孩子为开怀);寓意早开怀、早生子。解怀后,新郎坐在床沿,新娘替新郎脱鞋脱袜,俗称脱靴,以示对丈夫的尊敬,自甘终身照料丈夫起居。
更有趣的是在崇明岛新娘穿虎头鞋的风俗。在岛上,当女子出嫁时,一定要穿一双虎头鞋,俗信借老虎的威势,过门可制服丈夫。
牙克石市 是由满语“雅克萨”音转而来。雅克萨为“涮坍的河湾子”。牙克石市附近扎敦河有一个很大的河湾洲渚,故名。免渡河 镇名,滨洲线铁路站地。因免渡河流经境内,镇以河名。“免渡”是蒙古语“门都”的音转,...
大家对加拿大的饮食文化有多少了解呢?由于加拿大是一个移民国家,所以也拥有一个丰富多采的饮食文化。其中,“三不”饮食文化便是别有一番情趣。1、不设烟酒对于中国人来讲,不论是在家里还是到酒店招待朋友吃饭,...
潞安大鼓是北方富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传统鼓书暨鼓曲形式,又称“潞安老调”,因流行于古潞安府(今山西长治)一带而得名,另外还有“干板腔”和“潞安鼓书”等别称。早在清乾隆三年便有驰名于上党一带的鼓书艺人路占元...
所罗门群岛(Solomon Islands)是南太平洋的一个岛国,位于澳大利亚东北方,巴布亚新几内亚东方,是英联邦成员之一。所罗门群岛的首都霍尼亚拉(Honiara),全国有87种方言,通用皮钦语,官...
土库曼斯坦的饮食较为广泛地使用胡椒、洋葱、茴香、薄荷等调味品是土库曼斯坦乃至中亚厨艺的一大特色。比较有名的土库曼传统食品有烤肉、抓饭、烤馕、烤肉饼、炸馓子和包子等,饮料以茶为主,夏天人们往往喝酸骆驼奶...
玻璃银光刻是在制镜基础上进行的美术创作,即在玻璃上作画,故而又称“镜画”。又因其在镜画中的线条都是银色的,所以通称“玻璃银光刻”。约在民国初期,上海市场的衣柜门上出现了一种既具有观赏性又具有实用性的装...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 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
拉洋片,是一种传统民间艺术。表演者通常为一人,道具是一个约一人高两臂宽的大木柜,柜的前面有四个直径二三厘米的圆洞,洞上安了凸透镜,柜子的一侧安装有锣、鼓、镲,由两条小绳控制。透过柜子上圆洞观众可以看到...
利比里亚共和国 (The Republic of Liberia)利比里亚国旗利比里亚国旗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19∶10。由红、白相间的11道平行横条组成,左上角为蓝色正方形,内有一白色五角星。1...
孟加拉国人以米饭为主食,也喜欢各种各样的甜食。他们对中餐倍加喜欢。当地人除了在高级饭馆或正式社交场合使用刀叉外,平时一般用右手抓食取饭。男子和妇女通常是分开就餐。家中妇女常在男子吃过饭之后才用餐。在吃...